古典音乐三人谈:在通俗中感受古典美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光明网记者 高灵杰 张紫璇 在世界音乐史上,古典音乐起初是站在金字塔尖,后来逐渐从皇宫走向音乐厅,普及大众.然而在中国,这种从西方世界传来的经典音乐,似乎仍被视为"阳春白雪".如何才能让古典音乐被更多人接受并喜欢,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朱亦兵,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教授李晓冬以及90后钢琴才女万捷旎. 流行与古典的切换:在通俗中感受古典美 "古典即经典,无论从整个乐曲的技术结构到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绪

光明网记者 高灵杰 张紫璇

在世界音乐史上,古典音乐起初是站在金字塔尖,后来逐渐从皇宫走向音乐厅,普及大众。然而在中国,这种从西方世界传来的经典音乐,似乎仍被视为“阳春白雪”。如何才能让古典音乐被更多人接受并喜欢,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朱亦兵,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教授李晓冬以及90后钢琴才女万捷旎。

流行与古典的切换:在通俗中感受古典美

“古典即经典,无论从整个乐曲的技术结构到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绪都是经受了漫长的时间考验”,这位能从儿歌、流行乐、电影背景音乐中分辨出古典音乐旋律的才女万捷旎,深切感受到古典音乐最纯粹的美。

90后钢琴才女万捷旎

“古典乐并非古典时代的一种音乐,它的坐标是高质量、深层次,英文classic是一种修辞。”李晓冬在谈到古典音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时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欢高质量和内含饱满的事物,不图一时快乐,而是长久的欣赏,古典乐就代表着这样一种价值和艺术精华。”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教授 李晓冬

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不应该是任何事物的附属品,包括物质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有理论说,当人的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程度,精神需求就会随之而来。”朱亦兵不以为然,“任何时期,古典音乐都不是奢侈品而是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物种有一天都会消失,但音乐绝对永在,因为声音是看不见的光,光是永存的。如果生命是光,那我们岂不是升华了?”他认为,“听古典音乐可以像喝着茶上数学、历史、文学课一样好玩。”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朱亦兵

诚然,中国经济的腾飞给古典乐的传播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向经典致敬——纪念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作品音乐会》《吕嘉与万捷旎演绎莫扎特》《超级大提琴2017》……近年来,国内古典音乐市场日益繁荣,专业的古典音乐人们也正欣喜于自己听众中日趋增长的非音乐专业人士。“其中小朋友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在国内演出时感觉更明显,家长基都会带自己的孩子来听音乐会,希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万捷旎说。

“学习音乐就要有一种好奇的、天真的、儿童的心态,即便你是专业从事音乐的人。”李晓冬会让自己回归无知,变成大儿童,他认为,这样才会有常听常新的可能性。送走一批批琴童的他,觉得年轻人和老一代对古典乐呈现出不一样的兴趣点,“老一辈对古典音乐把情感、阅历的积累沉淀融合在里面,而年轻人,没有受过上一辈的磨炼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会更纯粹的像现代人那样感受古典音乐的内在质量和创造性结构。”

圣殿与市井的切换:颠覆古典音乐的再生创造

“我要把国际古典音乐节办成中国式超级庙会!”当常人把圣殿与市井对立时,朱亦兵却把前者打造成乐园。一把琴抄、一把弓子、一位琴童、一位大师,没有礼服、没有剧院、也没有正襟危坐的规矩,朱亦兵把古典音乐节变成了培养孩子、推广音乐的市井庙会。

音乐艺术与市场商业,总是对立又统一。音乐与市场,两者可以通过新形式的跨界和融合统一在一起,就像朱亦兵的古典乐市井庙会,郎朗和摇滚乐、重金属乐的合作,李云迪将中西方音乐的重新演绎、新近热播的讲述音乐成员间情感纠葛和生活矛盾的日剧《四重奏》、宫崎骏新海诚的动漫作品……这些被视作高雅艺术的古典音乐以一种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李晓冬认为:“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和古典音乐的价值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大众了解贝多芬,也正是他借力于市场的力量和新颖的形式。”

不论是文学、戏剧、诗歌、雕塑与音乐的跨界结合,还是体育赛事和开幕式上,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交相融合,都得有水准。“成功的跨界融合是自发性、计划性、创造性的,它能放松每个人的精神,秉承极度的自由,而不是某一类型的经济人或者市场人围绕热点刻意制造话题”李晓冬说。

记者采访手记:

从这些古典音乐别开生面的呈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古典音乐普及的一些新思路与新方向,不再拘泥于以往过于沉闷、一成不变的演奏形式,尝试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与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与市场相结合,既生动又不缺乏知识性,雅俗共赏,让“晦涩难懂”“曲高和寡”不再成为形容古典音乐的前缀词。

贝多芬曾写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位不幸耳聋的作曲家与命运搏斗,把他音乐中那种热烈又抚慰的情愫带给听者心灵最宝贵的启迪和滋养;如今我们要“扼住时代的咽喉”,让高雅优美的古典音乐走入寻常百姓家,给处于浮躁和焦虑旋涡中的人们注以澄澈的暖流,慢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