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慈禧太后要来吴家东院 慈禧与周莹两人同病相怜

2018-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马上就要大结局了,而最后一个高潮就要来临了,那就是慈禧终于要驾到了,慈禧和皇上要来陕西,点名让吴家东院接驾,而赵白石却说大事不好了,这为什么会是坏事呢?原来背后还是贝勒爷捣鬼,希望让慈禧整垮吴家. 但是周莹却很淡定,说不就是家里来个客人吗?用得着大惊小怪吗?还说来的是自己的大兄弟和婆婆. 赵白石听后很诧异,怎么太后就成了你婆婆呢?周莹说:因为我是宫里的格格. 后来,太后来了之后,与周莹一见如故,两人同病相怜的命运更引起了慈禧的共鸣(两人都因为丈夫早逝而成为女强人).周莹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马上就要大结局了,而最后一个高潮就要来临了,那就是慈禧终于要驾到了,慈禧和皇上要来陕西,点名让吴家东院接驾,而赵白石却说大事不好了,这为什么会是坏事呢?原来背后还是贝勒爷捣鬼,希望让慈禧整垮吴家。

但是周莹却很淡定,说不就是家里来个客人吗?用得着大惊小怪吗?还说来的是自己的大兄弟和婆婆。

赵白石听后很诧异,怎么太后就成了你婆婆呢?周莹说:因为我是宫里的格格。

后来,太后来了之后,与周莹一见如故,两人同病相怜的命运更引起了慈禧的共鸣(两人都因为丈夫早逝而成为女强人)。周莹更是通过慈禧,彻底查清了吴家东院的冤案,洗白了冤屈,慈禧下令将贝勒爷革职查办,从此幕后最大的黑手下线。

周莹成为慈禧唯一的汉人义女,这使她的名头响彻中国。周莹这么做,与她支持变法的养子有了分歧。不过,在饱经沧桑的周莹眼里,中国很大,治理不易,而当时能够维系中国命运的只有慈禧,她支持慈禧就是支持中国统一,恐其陷于混乱之中,用周莹朴素的话说就是“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就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在最新的节目中,周莹死里逃生回到吴家东院寻找真相。就在吴遇认亲吴家东院当天,周莹回到吴家祠堂,装作鬼魂吓倒宝来,说出他协助南院柳氏陷害周莹,毒死吴聘的事端。

这时赵知府赶回吴家东院,为死去的周莹申冤,发现周莹竟然大难不死,自证清白。

吴聘母亲下跪痛哭,向周莹道歉2面对吴家东院一无所有的境况下,周莹决定要照顾好吴聘的母亲,并且重振吴家东院。

(2017-09-12)

不知不觉《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剧情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还有十几集就将收官。虽然快到结局了,但编剧似乎并没有要偃旗息鼓,继续延续着“不虐不开心”的精神

这几集被骂最多的除了因爱生恨黑化的吴漪,还有一个人就是赵白石的老师张长清。贝勒爷再不是东西好歹人家也是明着对付你,而张长清这种岳不群式的伪君子更招人恨,嘴上一口一个救国,心里全是自己的小算盘。

在逼迫周莹交出陕西织布局全部股份,就当所有人以为周莹可以平安出狱之时,贝勒爷却半路杀出,继续扣押了周莹

而和张长清只要织布局的股份不同,贝勒爷的胃口更大,他所图的是沈吴两家的全部家产

沈星移为救周莹去求杜明礼,愿意交出上海星月贸易行剩余的七成股份

然而他又怎么会知道,这么点钱早就不入贝勒爷的眼睛,贝勒爷要的是他沈家的千万家产

随后,贝勒爷设计冤枉沈星移劫囚,为救周莹,沈星移深中数刀,倒在周莹怀里

而贝勒爷以此为由逼迫沈四海交出了沈家的全部家产,沈家破产!

随后赵白石劫持杜明礼闯入贝勒爷府,向贝勒爷转达了吴家人愿意出白银五百万两以及和克劳迪的10年生丝买卖契约相报,赎回周莹。这总价值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千万两,贝勒爷你是真黑啊!!

不过幸好吴家主要的产业都得以保存,这也为周莹后来的再次崛起留下了基础

除了这千万两家底,贝勒爷还要求赵白石加入自己的阵营。而听贝勒爷的口吻再看看他身边的杜明礼、查坤之流,粉丝们都在担心赵白石会不会被阉掉啊,就像《甄嬛传》里温实初为救甄嬛自宫一样。(编剧虽然你是邓超请来复仇的,也不用这么狠吧o(╥﹏╥)o)

随后周莹平安回到泾阳,得知沈星移已死,赵白石将她带到沈星移的目前,周莹抱着墓碑痛哭

而其实沈星移并没有死,而是参加了革命军,加入到推翻清廷的斗争中,随后成了北伐将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西安用户66xxxx658”:沈星移可千万别死呀!!!!

(2017-09-30)

吴蔚文(1830—1876)曾任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叙布政使,又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1823—1885)同代的红顶商人。

当年左宗棠两袖清风,官场受李鸿章排挤。但为了国家主权,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因为李鸿章的阻挠,军饷和军粮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正是这个时候吴蔚文和左宗棠建立了深厚的生死友谊。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

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

左李二人都是晚清的重臣,他们从同治初年起就一直有很深的矛盾,直到左宗棠去世,这种矛盾也没有结束。李鸿章在給左宗棠的挽联中,用了“周旋三十年”的说法,用这句话来概括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左李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起因则说来话长。

1、李鸿章与左宗棠崛起

李鸿章在咸丰三年回籍兴办团练,“婉转随人盖九年”,起先一事无成,投奔了恩师曾国藩以后,才时来运转。咸丰十一年岁末,上海官绅派代表到安庆请求曾国藩援沪,声称“上海为苏杭及外国财货所聚,每月得厘捐六十万金,实为天下膏腴。”于是,曾国藩让李鸿章去上海,不久,他被任命为江苏巡抚,成为上海的最高长官。这时,太平军李秀成、李世贤分路扰江、浙,以牵制官军之兵力。秀成军锋极锐,萧山、绍兴、宁波、诸暨、杭州皆连陷,浙抚王有龄死之,江苏城邑扰陷殆遍,避乱者群集于上海。有资格避乱的,当然是江浙两省的富人,所以,这时的上海,实际上真如钱鼎铭所说,乃天下财货所聚。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口岸,有了充裕的军饷,有了先进的枪炮,又距离安徽很近,那里有充足的兵源。李鸿章是个极有头脑的人,上述条件加在一起,他立刻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起一支装备精良、军饷充足、训练有素的淮军,其人数达七万人之多。李鸿章的实力迅速地赶上了曾国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局面。

与李鸿章比起来,左宗棠要艰难得多。他比李鸿章稍早一点被指派率部援浙,并被授予浙江巡抚,带着几千人马攻入聚集着数十万太平军的浙江,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太大,急需扩军。可军队的人数要受到军饷的严重制约,左宗棠在浙江省内所过之处,都是饱受战争创伤的地区,不仅不能从当地筹饷,还要从已有的军饷中拿出钱来赈济百姓。所以,直到两年后攻克杭州,他的部下也只有两万多人,并且拖欠了大量军饷。当时,他的副手刘典回家奔丧,是空着手离营的,左宗棠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也毫无办法。

2、左李矛盾从平定太平天国开始

在此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清廷命令他立刻西去和曾国荃一起会攻金陵,结束那里的战事。李鸿章是江苏巡抚,金陵是江苏的地盘,这样的安排本来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李鸿章却有自己的想法: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他花了两年时间包围金陵,自己此去是和曾国荃争功,肯定会引起不快,进而为此得罪曾国藩,所以一直按兵不动。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屡奉寄谕,饬派敝军会剿金陵。敝意我公两载辛劳,一篑未竟,不敢近禁脔而窥卧榻。”

然而,清廷不断催促,李鸿章不能总是按兵不动,想来想去,只有对浙江的左宗棠倾挤一下,于是,一下子挥兵进了浙江,攻克了平湖、乍浦、澉浦、海盐、嘉善、嘉兴等地。

左宗棠当然不能和曾国荃比,他没有什么“禁脔”,但是,他认为,从全局出发,此时江苏的溧阳、句容和安徽的广德都在太平军手中,将来大股太平军必然由此路跳出包围圈,因此曾三次致函曾国藩,要他注意上述问题,并特别强调要他注意广德。但这些呼吁没有任何作用,李鸿章回避了“禁脔”,一下子冲进浙江忙活起来,最后,大批太平军余部果然由广德逃出,使战争结束的时间大大延长。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也就罢了,让左宗棠不可忍耐的,是李鸿章在浙江的许多做法。他曾经向曾国藩抱怨说:“西塘之役,纵火大掠,闻因其六弟不能禁戢士卒所致。少荃(李鸿章,笔者注)因此迁怒嘉善汤令成烈而撤之。实则汤令之署嘉善,亦少荃所委,咨弟下扎者。湖丝盐利皆浙所应有者,则尽占之。嘉、杭富户及土匪地棍之曾充(太平军,笔者注)乡官者,则诱致而收其罚捐。浙之遗民多以此为言者。又湖北协浙之饷,每月万两,官言奏拨江海关洋税为抵,已奉明旨,少荃亦置不顾。沪饷不欠一月,浙饷已欠一年,尚复专謀挹注如此!岂浙亡而沪可独存耶?亦可哂矣!”

李鸿章的倾挤,几乎是毫无顾忌的,因为曾李之间的关系比曾左之间的关系要好得多,曾国藩此时节制四省,是左和李的上级。再加上李鸿章拥有不曾经过战争破坏的上海做后盾,在军饷、武器、军队的实力上,已经可以和曾国藩抗衡,远远超过了一直在浙江摸爬滚打的左宗棠。而后者即使到攻克杭州以后,处境也依然艰难:战前有八十多万人口的杭州城,只剩下几万人,杭州城里百姓的尸体,多达数十万具,官军进城后,在西湖南北两山总共掩埋了五十七个大冢的遗骸,光是这些墓地所占的面积,就达上百亩之多,左宗棠向清廷申请,今后每年由浙江地方官府主持,对这些百姓的亡灵进行公祭。杭州剩下的百姓也已奄奄一息,必须向他们实行赈济,无偿提供粮食,这些人才能生存。当时,在掩埋遗骸和发放赈粮方面,胡雪岩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得左宗棠的赏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密切合作,也从这里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的军饷当然就格外紧张,他对于李鸿章的做法反应强烈,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