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友人结婚的书法内容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0 最大亮点.还有一亮点就是,晚宴上,著名的书法家李宾权老师带着他的书法新模式--音乐书法完美的展现在了当晚众多国内外友人的眼前.中国的国粹

0 最大亮点.还有一亮点就是,晚宴上,著名的书法家李宾权老师带着他的书法新模式--音乐书法完美的展现在了当晚众多国内外友人的眼前.中国的国粹书法展现在世界级的会议上,不仅仅让国人自豪,更让国外友人目瞪口呆其浑然天成

丹丽铃铛 2014-05-16

0 1海淀区的工人文化馆有书法和美术培训班,其中席殊的书法班每周都会开课.2昌平方舟书院,妇幼后面的23号楼里面有家教的教3北京肖尧书法工作室,专业的书法培训机构!

肖尧书法培训春季招生简章 名师介绍: 肖 尧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 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一级书画师 肖尧书法艺术工作室负责人 教学经历: 曾先后执教于北京巨人学校,北京市青年宫,北京市丰台五小,北京阳光起点艺术培训中心,学员遍部北京,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地,良好的口碑赢得学员的喜爱和信赖。

教学特色: 能根据每个学员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激励赏识,循循善诱,善于营造轻松,风趣,幽默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使学员在和谐的氛围中了解并掌握写字的技法,做到深入浅出,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内容: 硬笔 基本坐姿,握笔,笔顺,8种基本笔画,20几个常用偏旁,结构要领 章法布局安排,200多个和体字常用字, 初步能独立书法创作一副作品. 毛笔 正确的坐姿,站姿,执笔,运笔, 楷书永字八法,偏旁部首,结构造型 章法布局(落款,印章等),如何读帖,临帖,穿插集字练习,终久能撇开 字帖进行模仿创作。

开课时间课程设置: 2009年2月21日—5月17日(周末班每周一次 5月2-3日休息) 以下班次供您选择: 硬笔基础班: 周六上午 10:00---11:30 (限10人 450元12次 ) 硬笔基础班: 周六下午 13:30---15:00 (限10人 450元12次 ) 硬笔提高班: 周六下午 15:30---17:00 (限10人 450元12次 ) 软笔基础班: 周日上午 10:00---11:30 (限10人 450元12次 ) 硬笔VIP班: 周日下午 13:30---15:00 (限4人 720元12次 ) 软笔VIP班: 周日下午 15:30---17:00 (限4人 720元12次 ) 招生对象:在校的中小学生,以及喜爱中国书法艺术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

报名上课地址:通州梨园德邑新时空小区2号楼5单元602室乘车线路: 通州梨园地铁贵友大厦门口 乘坐小7路,小10路到田府加油站下车(车程大约10分钟 )即到

心圣人 2014-05-16

0 据我所知,林伯众是他那个时代杰出的书法家,好好珍惜那幅书法作品吧。以后说不定,会有人高价收购呢!

林伯众(1907—1987),山东莒县人。著名书法家、著名收藏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江苏、南京军区、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重大展览,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并在报刊发表。

林伯众的作品深受外国元首、友人的喜爱,众多作品被外国元首、友人收藏,为中外艺术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林伯众与原江苏***柳林、原南京军区政委杜平、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林散之、董伯、史宏贵、徐石桥等多位江苏书界好友,经常互相唱和,鉴赏名家作品、交流书法心得。

林伯众生于1907年11月2日, 6岁入私塾,在私塾读书九年,师从清朝举人王石朋。15岁到临沂山东省立五中学校读书。毕业后,先后到青岛、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做生意,并在这些地方购置了产业。解放后,工作生活主要往返于北京、南京两地,直至1987年4月去世。

编辑本段艺术人生 林伯众幼年时受乡贤清朝进士庄陔兰的影响颇深,嗜好书法,尤擅颜书。在外期间,他饱览了祖国名山胜水,并且辗转收藏了众多名人字画。1966年“***”浩劫开始后,因林伯众出身民族资产阶级家庭,政治上不断受到迫害,精神和肉体受到极大的折磨,所藏大量书籍、字画、碑帖被查抄焚毁,1984年,落实政策后,只有一小部分字画回到手中。

1977年修建毛***纪念堂时,林伯众曾获邀担任书法艺术指导,因病未能成行,后林伯众为弥补遗憾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寄往毛***纪念堂,被毛***纪念堂收藏。1980年4月,林伯众出席了江苏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大会期间成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他当选为理事,同年秋,与武仲奇等著名书法家一起参加了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书协联合召开的江苏省美术、书法、金石工作者座谈会。林伯众代表江苏参加了在庐山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并获一等奖。 鉴于林伯众在全国书法界的重要地位,1982年,他被南京中山陵管理处邀请担任南京中山陵改扩建工程书法艺术指导,并创作《谒陵须知》。

1982年,“中日书法艺术作品交流展览”在日本东京开幕,林伯众代表江苏省参展。同年11月应日本东海书道艺术院及三重县日中友协邀请,随江苏省书法代表团访日。此外,林伯众和武仲奇一起获邀为雨花台烈士陵园创作书法,并被雨花台烈士陵园贵宾接待室收藏。

***时,众多民国时期的名人坟墓被毁坏,***结束后进行修复,林伯众获邀为他们题写墓碑,其中谭延闿(***元老、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墓碑就是林伯众题写的。 补充资料: 1984年,查抄文物表上登记的字画有:郑板桥中堂一幅、刘墉中堂一幅、对联两幅、唐寅对联一幅、华世奎对联一幅、于右任中堂一幅、谭延闿对联一幅、谭泽闿对联一幅、中堂一幅、曾国藩对联一幅、曾国荃中堂一幅、陆润痒中堂两幅、何绍基中堂一幅、对联一幅、翁同龢中堂一幅、对联一幅、魏家骅对联一幅、王寿朋对联一幅、管廷鹗对联一幅、唐驼对联一幅、张謇中堂两幅、康有为对联一幅、梁启超对联一幅、周岐对联一幅、翁方钢对联一幅、徐悲鸿马中堂一幅、齐白石白菜中堂一幅。

而以上仅仅是林伯众收藏的一小部分,其他藏品已散佚不知去向。最后,退还到林伯众手中的字画只剩15件

hjjkk 2014-05-16

0 钟繇 (Yáo) 钟繇:三国魏河南长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陈思《书小史》称其善书,师曹喜、刘德升、蔡邕。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传说钟繇在当时书家韦诞住所,见蔡邕真迹,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呕血。

太祖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盗发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始得其笔法精髓。 钟繇向他儿子钟会讲书法时曾说,我精思学书30年,每逢和友人相谈,则画地广步探讨书法,被子因练字而被划破,每见大自然万物,则探索其形象而书之。可见其功力之深。钟繇的书法,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为后世所宗

kknasihe 2014-05-16

0 很有升值潜力的实力派画家,作品不错!不过作品不轻易出手,我去求过他的油画。大约价格在5000幅,多才多艺,书法和篆刻也不错哦!

佛境本无我 艺道任自然 摘自《德州月刊》2005年第四期(王娟) --记青年书画家 李振凯 李振凯,字李松,号冰雨,职业书画家,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笔耕会员,中国大众书画社常务理事,书法家、一级书画导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优秀学员。

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国画系,作品曾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四十余次,曾在九三百津--文明杯全国写字段位比赛中荣获青少年组二等奖,九四年在建国四十五周年书法家、画家、诗人作品联展中荣获绘画组二等奖、书法组一等奖,九五年--九七年,作品先后七次分别赴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地展出。

并有许多作家品被外国友人收藏。2001至2003年先后在北京、郑州、济南等地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李振凯,一九七九年出生于山东省宁津县柴胡店镇。自幼爱好书法和绘画,从小以地为纸,以水为墨练习中国书法。

九岁那年受到著名农民书法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导。九四年他投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习行草。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的书法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胜,受到好评。

李振凯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他认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积淀的产物,代表了东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一个书法家,必须加深对东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书法是表现个性,抒发性灵的艺术,作品反映的实际上是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对于书法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修养,重视性情的陶冶。而技巧的训练只是为了把这些“字外功夫”汇于腕底,通过具体的点画形态表现出来。 正因为李振凯十分注意充实自己的修养,所以他的字含蓄、文雅,洋溢着浓厚的“书卷气”,具有一般中青年书法家所缺乏的从容和虚静。没有深厚广博的“字外功夫”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

再学习方法上,李振凯采取广采博收,厚积博发的原则。他虽然以草书见长,但更兼众体之美,亦篆刻,他写的玉筋篆,匀整秀丽,极具大家之风范,具有相当的功力。又曾长期研摹汉碑,于《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等著名石刻,无不心追手摹,并参以简牍笔意,饶有趣味。

他的楷书,结体宽博,点画疏朗,清劲秀整。拓基广博如此,在中青年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 李振凯兼擅各种书体,但并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是有意识的通过习篆隶、楷等书体训练自己对线条的驾驭能力,然后再用来丰富行草的表现力,同时将草书笔意渗透到其它书体中,大有裨益。

李振凯主张,书法艺术的基本原则应是表现个性和抒发情感,而草书在书法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草书在点画结体和章法上都便于书法家自由发挥。

“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同时在发挥其精神气质方面,也来得直接和强烈。他的书法将书、画融为一体,著名书画家默石先生观看完李振凯的个人书画展后说:“李振凯的用笔圆转流畅,朴实无华、刚柔相济,有峥嵘之势,十分符合书法家的气质和风格,又大家之范。

”中国大众书画社社长姚健先生曾说:“李振凯的作品,刚柔相济,浑朴自然,中锋用笔,线条中存劲、沉健高古,拙中露出快利的锋芒,方圆互寓,动静互交,起始转合变化丰富,涩辣流丽相谐,沉实与灵动互发,忽如高山坠石,忽如行云流水,他能极力通过笔墨体现出自我劲节,豪放的胸襟。

” 李振凯还在绘画方面极具心得,油画和国画作品也多次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并有许多油画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振兴中国书法艺术事业中,李振凯是大有可为的

山东石岛 2014-05-16

0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

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0 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同样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

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甚广。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

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有人说郭沫若是一位旷世奇才,这可以从他在诸多领域中的成就与贡献中得到印证。在考古、古文字学、书法研究方面,他著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对中国的考古、文学、史实、年代的考订贡献很大。

特别是在六十年代的“兰亭大论辩”中,郭沫若的参与和影响至今使人还记忆犹新。 若以书法家视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郭沫若可归入学者型或“文化人”类型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关于书法的学习,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说:“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

从他的自叙可以看出他早年师颜鲁公的用功刻苦。从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见颜鲁公的精神,比如线条的朴茂、敦厚;结体的宽博。郭沫若行草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

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视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沈尹默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 (转载自”教育手拉手论坛 时尚生活 时尚生活 艺术鉴赏“)

一缕清风一丝魂 2014-05-16

0 京城七月,骄阳似火。当我走出城市地铁惠新西街车站时,想不到刘振英正在那里等我。他年近六旬,腰板挺直、中等身材、京腔京韵、一双犀利的眼睛中闪射出灼人的神采。

到底是风云舞台、走遍世界的京剧演员,又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老师,气质的确不与人同。但他幽默的话语使我减少了拘谨,让人有一见如故之感。

在刘振英的家中,墙上挂满了他写的各种书体的作品、获奖与润格的证书,书架上满是书法篆刻、古文字方面的藏书,书柜中放着章料、刻刀。在这悠远的古文化的气氛当中,他敞开心扉向我叙说着少年时的梦想、戏校的生活、恩师的教诲、舞台上的掌声、制印路上的艰辛、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和他对当前书法篆刻界一些现象的忧虑…… 圆梦少年 少年键则国家键,少年强则国家强。

每个人在少年时都有自己的梦想。刘振英九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受两位在文学、书法、篆刻上造诣颇深的钮隽老师和江涛老师的影响,使他对书法篆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刘振英出生在北京市一个革命军人的家庭、家教甚严、兄弟姐妹五人。

他天资聪颖、喜好文艺活动。三年级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常去琉璃厂,观看书法和篆刻,十二岁的他不禁怦然心动,也想学习书法篆刻。 但那时家庭困难,妈妈每周只给他五毛车票钱。为买一块钱的石料,周末戏校放假后,他步行四个多小时,从戏校一直走到丰台的家中。

周日下午,他又步行十六、七公里走到琉璃厂…… 没有刻刀,他就从废料中找到锥钉子磨成刻刀。采访时,他笑道:“中午休息时,我不是写大字就是拿刻刀。”他的钻研精神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他回忆说:“正是先生们的鼓励,才使我坚持到现在。

” 刘振英说:“戏曲学校的汪荣汉老师和画家马晋是朋友,曾叫我为马晋刻了个‘马’字的印章……。不久,张学浩对我讲:‘听我父亲(张君秋)说,他在马晋家看到你刻的一方印,受到马先生的夸奖’……”那年他十四岁,真是“后生可畏。” 1967年春天,刘振英和同学们来到张家口“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他们发现住地旁有很多很硬但能刻字的石头,他就发动大家磨石头为他们。

那时马路边上全是白茫茫的石粉,几十名同学排队等着他刻。他不分昼夜地刻,手上都磨出了茧子。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齐白石大师“为学篆刻,曾经将一担拙石反复磨刻的故事。”功夫不负苦心人,刘振英通过这次锻炼练出了犀利的刀法和腕力。

初生牛犊不怕虎,已是戏曲学校五年级的他,想去琉璃厂卖脸谱好买章料,他画了两张京剧脸谱,壮着胆子走进“荣宝斋”,一位负责人看了他的作品,说:“我们只收书协会员和美协会员的作品……”刘振英就从那时起,立下志愿:“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书法家,让我的作品出现在琉璃厂。

”有志者,事竟成。九十年代初,他的作品果然出现在琉璃厂的商店中。 铁笔生花 书法篆刻是中国的国粹,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它是镌刻印章的通称。

它把书法、美术、雕刻融为一体,被誉为“篆刻艺术”,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博大而精深。 比尔盖茨曾说过,“所谓奇迹,不过是坚持的结果。”刘振英从戏曲学校时开始,在完成京剧表演的同时,还能在书法篆刻方面取得不菲成绩,是他坚持半个世纪的结果,使两种艺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著名书画家林凡和他是邻居,他看了刘振英的作品后说:“你要多研习古代的篆刻印章。”同时还向他推荐了很多古代“印谱”。由于林凡的指导,他的书法和篆刻水平又有了进步。 业内人都知道康殷是篆刻权威,刘振英很久以前就对他非常崇拜。八十年代初期,著名书法家孟繁禧,将他推荐给康殷先生。康殷看过他刻的印章后非常高兴。

大师巨眼识人,他发觉刘振英悟性极高,对他很欣赏,让他“有问题可以随时来家中……”从此他的书法与篆刻水平更上一层、炉火纯青。 不久,康殷为其题字“刘振英制印”;“菊苑第一人,梨园有工书善画者,然未有工篆刻者,刘振英乃第一人也。

”他还将自己所有的著作、编写的字帖、发表的书画作品集、不同版本的《印典》等都陆续送给他,康殷乃一代宗师。如今大师已驾鹤西去,他牢记恩师教诲,刻苦研读恩师和先贤著作,从老师的一方印、一个古文字的考证中方知何为“治学严谨”。

半个世纪,刘振英治印近万方,其中还有国家领导、国际友人、很多书画名家喜欢他的篆刻,求他治印。他们是:杨静仁、黄文欢、梁光烈、阳安江、清水正夫、山口淑子(李秀兰)、泽口靖子、钱绍武、林岫、马少波、刘大为、李桃修、李连修、程振国、杨再春、张书范、孟繁禧、黄德昌、王梦湖、白崇然、傅德威、汪荣汉…… 刘振英还为《中国京剧》杂志发行100期“百美图”中“王瑶卿、侯喜瑞、袁世凯、张君秋、叶盛章、奚啸伯、李金泉等戏曲人物诗词和剧名书写篆刻了二十余副作品。

多才多艺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你在刘振英的身上,却感受到他那充沛的体力、爽直的性格、乐观的心态,他兴趣广泛、广交朋友。 2000年3月,他随中国京剧院二团去香港参加演出,和于魁志、李胜素是作为主要演员介绍的:”刘振英、国家二级演员、工丑行;青年时期多次与张云溪和李光合作演出,平时钻研书画艺术……从中增进了‘戏外之功’,曾多次随中国京剧院出访欧、美、亚洲各国……演出剧目有《锁麟囊》《凤还巢》《宇宙锋》等。

” 他在京剧《无底洞》中扮演“猫神”,戏中先翻360度转体“扑虎”后,又从三张桌子上向下翻“云里翻”{向后转体、从桌前落下},难度相当高,当时在京剧界能够完成者可谓凤毛麟角。 访谈中,他说起毕业时的一个插曲:他学的是工丑行,“文武小花脸”,但在艺术档案中却写成“文武花脸”,少个“小”字。却给他增加了好多的难活儿……

sx034 2014-05-16

0 苏轼当然是大书法家了,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可是排名第一的。

《水浒》里梁山模拟蔡京的书法,蔡九知府就说“凡天下人都写四个人的字。”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米芾曾评价苏轼说苏轼是“画字”,意思是说苏轼本人不算是一个纯粹的书法家,而是由于苏轼本人才华太高天资太好,不需要后天的培养,单靠天赋就成为了大书法家。

的确苏轼不像其他的书法家,苦心钻研,苦练数十年,写了不知多少字,最后终于成为书法家。而苏轼好像生下来随便一写就自成一派,且是一代大师。

苏轼可算是中国第一大才子,儒家经典、诗、词、歌、赋、古文、市民文学、文学理论、书法、绘画、绘画理论、棋、宗教、美食、工程建筑无一不精。 有些人是画家是文学家,但没有自己的创作理论,不是理论家。苏轼不仅个人创作的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还一直影响到今天。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