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孕妇可以吃吗?
麻黄附子细辛汤
开盖煎,最少也要60分钟(水开后)。煎药时不要去嗅药,因为细辛的挥发醚是有毒的。还有放够水哦。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
孕妇慎用,因为不论麻黄,细辛,附子临床应用都属于有毒一类,如果无必要轻易不要使用,可以换成其它药物治疗。
| 手机版 收藏本站
麻黄附子细辛汤
开盖煎,最少也要60分钟(水开后)。煎药时不要去嗅药,因为细辛的挥发醚是有毒的。还有放够水哦。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
孕妇慎用,因为不论麻黄,细辛,附子临床应用都属于有毒一类,如果无必要轻易不要使用,可以换成其它药物治疗。
上一篇:麻黄附子细辛汤集注
下一篇:麻黄附子细辛汤简介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魔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葛花解酲汤又称葛花解酒汤.解醒汤.葛花汤,已成为最为常用而有效的解酒名力.主治饮酒太多,湿伤脾胃,而导致眩晕呕吐.胸膈满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或因酒毒蕴积,而导致口舌生疮.牙痛.泄泻;或嗜酒成癖(酒瘾)等症.[葛花解醒汤]葛花解酲汤简介 葛花的作用与功效组成:葛花.砂仁,蔻仁各五钱(15克),青皮三钱(9克),炒神曲.白术.干姜.泽泻各二钱(6克),陈皮.人参.茯苓.猪苓各一钱半(4.5克),术香五分(1. 5克),共13味药物.该方功效是温脾胃.消酒积.利湿清热.虽原为治疗酒毒蕴积之症而设,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 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
相信听说过苓甘五味姜辛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苓甘五味姜辛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处方] 茯苓12克 甘草6克 干姜9克 细辛3克 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 温肺化饮.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用法用量] 上药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 五味细辛汤.苓甘姜辛
精选扶阳名家医案.领悟火神医家心法.启迪临床全新思路.[1]张存悌,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曾任该校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内科主任.曾在美国行医,治病治学两栖而乐.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患者多有口碑.现已著书15部,包括<欣赏中医>.<品读名医>.<汤头歌诀应用新解>等.近年研究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两书,是为最早系统研究火神派的专著. [1]中医火神派医案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
我从事中医临床46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李可老中医经验方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李可老中医经验方)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威胁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泛应曲当之效,可有效保护老
麻黄附子细辛汤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鸟头."韩保升谓:"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苏颂谓:"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亩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
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名: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之剂) 总结:少阴表证 编号:006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经解表 主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归经:足少阴药也. 方义: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变化方: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 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 麻黄附子
麻黄附子细辛汤 开盖煎,最少也要60分钟(水开后).煎药时不要去嗅药,因为细辛的挥发醚是有毒的.还有放够水哦.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 孕妇慎用,因为不论麻黄,细辛,附子临床应用都属于有毒一类,如果无必要轻易不要使用,可以换成其它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