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体质差众所周知 为你剖析为何至今尚无有效对策
今日茶余饭后,看了北京生活频道生活2012节目,其中一则新闻令我深思。据报道,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男性学生体质不及格率高达六成。中国学生体质差是众所周知之事,记得小翔教授高中时候参加过中日学生交流活动,当中进行了篮球比赛。结果我们中方惨败,每每想起心酸不已。然则一个路人皆知的普遍性矛盾为何至今尚无有效对策,我们不妨做一下剖析。
首先体质为什么差,答案很简单,因为缺乏锻炼。这是众所周知之事,然而为什么缺乏锻炼,很简单因为课业负担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锻炼。我无法想象,一个平时五六点钟放学的学生,回家以后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他是怎么抽出时间锻炼的。而且就北京而言,中考时体育占了三十分的比重,而文化课占了五百四十分的比重,高考时干脆没有体育什么事了。而从小受着考大学才有出路思想荼毒的学生们自然会把文化课的修习放在第一位,而锻炼身体这件事恐怕要排在不知道什么位置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要令学生切实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令他把锻炼身体这件事的位置评价提高,还要减少课业负担,让学生确实有时间去锻炼。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不能单纯给学生减负,腾出时间,因为他不一定把你给他的时间用作锻炼身体。比如大学生课余时间很多,但锻炼身体者在少数。第二,在提高学生对于锻炼身体的位置评价之后,必须要减负,否则就如同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道理一样。学生对于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识上来了,但还是没有时间锻炼。
就现在情况而言,我们教育部门前者做的很好,但是减负做的就不尽如人意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问题并非出自政府部门,而是出在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身上。而且,我可以断言,减负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下面简要剖析。
比如,现在教育部门下发教令,必须减负,每个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不能高于六个小时。但是有的学生和家长就会想,如果大家都只学六个小时,而我学八个小时,那么在考试中不就能更有优势了吗?可是谁也不是傻子,你能想的到,别人就想不到了吗,所以很快,减负令便成了一纸空文。学生的学习时间只增不减。这在经济学上称作卡特尔协定,是通过集体减少供给来迫使商品涨价的一种手段,当然如同减负令一般,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现在的窘境就是,所有学生和家长对于高考评价很高,高到可以说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程度了,谁都要在这场考试中拔得头筹。可是按理说,中国600所大学,再加上民办学校,各类专科学校招生人数非常之多。就北京地区而言,大学录取率在八成左右。决不至学生苦读到半夜两三点的局面。但是光考上大学不行啊,你要上重点大学啊。
比如说北京今年高考生共有十万人,重点大学招收一万人,而其他非重点学校招收七万人。这十万考生都是寒窗十年,谁不想争那一万的重点名额啊,他妈竞争能不激烈吗,能他妈不苦读到晚上两三点吗?
其实,诸位冷静的想想,所谓重点校无非指的211,985这类大学,这无非是个虚名。难道封你个大将军,你就能战无不胜了吗。当然不是。这些人为的炒作,封谥致使许多学校被过分高估了,抛去清华北大,复旦南开一级。北工大就一定比首师大强吗,并不一定,北理工就一定不如北邮吗,答案还是不一定。分数线不过是反应了当年报考人数的多少而已,并不能反映学校实际的好坏。
故此,想要改善学生体质,最重要的是改变现在教育不公平的局面,尽量减少学校优劣之间的分级,少炒作,少封谥,学府公平化,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