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3导演回应质疑 美食节目的核心竟然是文化感和历史感?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以来就争议不断,因为有了前两季的好榜样,观众本来对第三季期望也很高.但是舌尖3收官之后,评价却不尽人意,网上一片质疑之声.而导演终于回应了质疑,只是这一回应似乎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认可. 第三季延续了<舌尖>系列纪录片以主题分集的习惯,共分为"器""香""宴席""食养""厨人""酥""节气""融合"八集,

《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以来就争议不断,因为有了前两季的好榜样,观众本来对第三季期望也很高。但是舌尖3收官之后,评价却不尽人意,网上一片质疑之声。而导演终于回应了质疑,只是这一回应似乎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认可。

第三季延续了《舌尖》系列纪录片以主题分集的习惯,共分为“器”“香”“宴席”“食养”“厨人”“酥”“节气”“融合”八集,分别介绍了中国美食的器具、小吃、点心、医食同源等特色。虽然介绍小吃的第二集《香》中,分集导演黄鹤带领团队用8个月时间去了20个城市,接触了136个人物,调研及拍摄120种小吃,但最后的呈现依然让不少观众认为“故事大于美食”“说教味道太浓”“舌尖的味道变了”。

对此,第三季总导演刘鸿彦解释称,新一季的主题是希望在呈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基础上,增加美食的文化感和历史感,因此导演组通过大量前期调研、学术研讨,对中国菜肴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溯源。比如,团队曾为白菜去了四五趟扬州,还找到农业大学专门研究农史、蔬菜史的专家,辗转多地去查资料,花费大量心血,只为搞清白菜从北方到南方是怎么演变的,中国白菜又是怎么传到韩国的。

“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根和魂。第三季不仅诠释中国的美食和人,也尝试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与时代的流转。”刘鸿彦说,这种主题上的改变可能会让观众觉得不太适应,但这种定位的创新,又是第三季导演组必须去做的。她直言,《舌尖1》播出时,全国有40档到50档美食节目,而现在有大约400档到500档美食节目出现在荧屏上。此外,还有“寻味”系列、“味道”系列、“一城一味”系列等几乎覆盖每一个省市的美食纪录片,美食纪录片的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她看来,如今观众的期待和反馈都已不同,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第三季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也不会满足。

有观众认为,第一集《器》过多的阐述厨具,显得本末倒置,“本来是看美食,结果却对铁锅感兴趣。”对此,刘鸿彦解释说,这种分集的排列组合其实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该集导演骆永红表示,“器具”放在第一集,是因为所有的食物再精美,它的源头离不开灶,离不开锅,离不开食器和盛器。以铁锅为例,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成就了鲁菜,还体现在因有铁锅才有了“炒”,而“炒”在中国烹饪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做这样的结构,其实是有内在的思考、逻辑和表达体系的。大家都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这个食材是怎么加工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希望呈现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根源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刘鸿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