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隆与李善长是两个支系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田李氏是李唐王室后裔为避战乱而南迁的主要支派之一唐宣宗讳忱,生子十二,郓王漼即懿宗居长,第九子李汭受封昭王.李汭生三子:嫡僼次佑为饶州刺史

三田李氏是李唐王室后裔为避战乱而南迁的主要支派之一

唐宣宗讳忱,生子十二,郓王漼即懿宗居长,第九子李汭受封昭王。李汭生三子:嫡僼次佑为饶州刺史,季即李佯。李佯,字伯柔,后改名李京。唐乾符三年丙申(876)年五月戊寅皇考崩,辛丑皇后崩,丙戌皇兄僼卒。戊戌(878)年,时任饶州刺史的嫡兄李佑又遭黄巢之乱而亡,李佯皇考丧事未毕,仲兄之讣音又闻,时“逢四方兵乱,不能南顾。

幸宋威七月奏捷,方取装南奔。不意,王仙芝、黄巢尚在大肆杀戮,道路不通。李佯乃变服御,改名京。

涉历万苦,冬始抵饶。而仲兄佑之丧事,已赖歙州刺史季擢仰念宗室,移咨饶州颜标同代葬于鄱之昌水。” 李佯闻,往歙州谢擢,因乱不能北返,遂留于歙。己亥(879)年冬,黄巢起义军又攻陷歙州,李佯听说黄巢军有“逢黄不杀”之语,遂避居歙州之黄墩。

不久唐亡,又迁新安。李佯生于唐懿宗咸通辛巳(公元861)年,母元妃陶氏。至广明庚子(880)年,李佯年仅十九岁,因为战乱,流离无所,又闻黄巢杀长安宗族无遗类,便断了北归之意, 后择地而居,因得“乾九二见田吉”之卜,遂卜迁江西饶州浮梁之界田。

娶方氏,生子仲皋、仲安、仲亨。“仲皋补江西寨将,生子三:长子德鹏迁祁门之浮田,次德鸾迁婺源之严田,三德鸿守旧土不迁,仍居界田。三田之析,一人之遗也。”后世称之为“三田李氏”。 于是李京被尊为三田李氏始祖。

德鹏公长子贵奇,沿袭祖父仲皋官职,在江西任寨将,居江西瑞昌。其后裔有迁居镇江京口者亦称“京口李氏”;迁于安徽霍山者,称“霍山李氏”;德鹏传贵懋,为宋开宝年间银青光禄大夫。再传数世至宋代有李太二,由祁门迁居到江苏丹徒县之开沙。迁于丹徒开沙者,称“开沙李氏”。开沙李氏后因江潮肆虐,开沙故址难存,而各迁他处,有迁于润城、杨城之内外的,有迁至顺江州之南新州的,有迁小沙粤河一带的,还有迁苏州靖江等处的。

据《婺源县志》记载,李德鸾在南唐初始迁婺源。“李德鸾,字匡禄。才气过人,其先世京,本大唐裔,因黄巢乱避地歙之黄墩,由黄墩迁于浮梁之界田,至德鸾始寓婺源严田。时婺隶南唐,昇元二年戊戌(938年),诏举卓异,有司以鸾应制,历扬中外,所至有声。累官为散骑常侍,赠金紫光禄大夫。”

德鸾公传十一世尚、念祖及虞之后裔分别迁入歙县。

歙县东山(在郡北二里)李氏出自婺源严田派。南唐散骑常侍李德鸾季子曰海之。后传九世曰知己,字伯仲,号汲古,登绍兴甲戌张孝祥榜进士第,授德兴尉,累官至刑部尚书。知己生子六,曰尧得,曰舜得,曰尚,曰登,曰开,曰辅。

李尚字文之,登宁宗嘉定辛未赵建大榜进士第,授通直郎,累官至四川制置司参议,少年时进学徽郡,因见东山(今称青山,属富堨镇)之秀,又以祖训“逢田则吉”之言(李氏认为田利于李,迁徙地带田字或多田皆吉地),遂约于宝庆、绍定间(1225——1233)自严田迁入东山湖田,时犹往来於婺、歙之间。

尚卒,子帅参以制闻,朝廷遣官赍敕焚黄葬於项源口祖侧,至今项源口称尚有“朝天门”之名。尚子曰念祖,字孝则,号淡圃,登淳祐辛丑徐俨夫榜进士第,授丞议郎,累官至中奉大夫,淮东安抚使,致仕犹往返严田不失,娶郡城汪氏,生子曰畊,字廷玉,号素菴,淳祐王子荐乡贡,补太学,宝祐丙辰本郡教授,遂专於此,时约定祐年间(1253—1258)。

卒葬住后。廷玉生子二,长曰宏瑞,次曰宏祥。宏祥任青州牧,遂迁于青;宏瑞子曰庆,庆生子二,曰隆一,曰隆二。隆一生子三,曰彭,曰魁,曰晨;隆二生子一,曰德。厥后蕃衍隐达不一,故弗尽载,世称“湖田东山李氏”云。

歙县郡城(在东南隅乌聊山下)李氏也是出自婺源严田派,李德鸾十一世孙曰念祖,登徐俨夫榜进士,官至淮东安抚参议,以忠勤廉介赐绯鱼袋,娶郡城汪氏,遂家于此。其子万五,孙福一,犹时往来婺、歙之间,至曾孙曰庆,始专郡城,读书歙南李田山中,著有《易学玩辞》,与胡云峰友善。

德鸾十五世曰德章,迁北城;曰德全,迁城东县衙前。十六世曰宗仁,曰宗政,克振先业,世居县前。十七世曰敏,贡入太学;曰忠,府学生,早卒,妻汪氏抚孤守节。

十九世曰仕荣,曰仕邦,又自城东县衙前改居东关上路。二十世曰廷瓒,性孝友,事母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居母忧服阕,犹数年不入卧内,宗人唐太史为作《善人传》以纪之;曰拙翁,岁饥,尝倾橐周贫,赖全活者甚众;曰廷琛,府学生。二十一世曰昶,嘉靖甲午乡荐;曰昺,补邑庠生;曰昴,杭州府学生。

虞,宋季宦居鄱阳城东八角井新丰乡永寿里,有裔孙淑昇,宋绍兴十九年(1149)任旌德县令,刑清政简,任满百姓攀留,适逢饶兵作乱,弃官自鄱阳卜居旌德城西门。宋元鼎革,淑昇六世孙念孙、德孙偕父继隆自旌德西门避迁徽州府城上北街,念孙甚至改姓胡。

未几,德孙因世乱改徙祁门。德孙长子唐应,候选知县,约元中叶因事途径歙县东乡狮塘(今属桂林镇牌头行政村),“见山水风雅宜人,(自祁门)卜迁。”娶陈氏,生善荣、善华、善良、善长四子。德孙次子戴应迁绩溪九都古塘,三子缘应迁江北定远县。唐应与妻殁后葬狮塘,德孙、念孙殁后葬歙东大呈村飞凤形,税字三百九十九号地。继隆殁后葬岩镇(今岩寺)。

唐应长子善荣,能诗文不仕进。谱载其长子思和曾仕元,任职徽州府,后弃职改姓胡隐居歙南傍溪,明初钦命复姓,补授徽州府同知衔,洪武四年(1371)告疾恩准还乡,转迁绩溪华阳镇,继迁庄山下。唐应次子善华,幼习武,授职出征伐寇,流寓陕西。

其长子思明原任巢县知县,因故弃职奔陕西从父。稍后,父子同游定远,思明复任定远典吏。唐应三子善良早卒。四子善长,已登第,世乱弃科名,与庶母奔定远,附居于叔父缘应处业儒。不久复回歙县,改姓胡,隐居歙县灵山(今属徽州区呈坎乡)十二年。

元至正十七年(1357)复游定远,是年夏投朱元璋,为明朝创立屡著功勋,累官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善长生四子,长子思诚,娶兵部尚书胡惟庸女,荫国公;次子思祺,尚朱元璋女临安公主,封金吾上将军,驸马都尉;三子思贵封龙骧将军,镇守西台;四子思宝封否未祥。

胡惟庸谋逆案牵连,李善长一家被处极刑。但据《新安李氏宗谱》载,因临安公主求情,思诚、思祺、思贵、思宝均贬至绩溪,洪武十三年诏复官职,除思宝转迁歙县章村外,其余子孙定居绩溪。德鹏公派后裔迁入歙县槐塘。

歙县槐塘(在邑西十五里),李德鹏派,后徙孚溪,至李思道始迁於此。厥后李原富子四:曰志高,曰志原,曰志仁,曰志海。十一世仕昶,母病,吮咀割股,以孝行闻,载郡志。十二世文异,以子仁贵,赠封同知;渊,寿膺冠带。

十三世昉,号南峰,睦族尚义,赒贫棼券,善会计,郡邑沾泽,以上恩赐冠带。异子仁,弘治壬子乡荐,任道州同知,有遗爱,民立祠祀之,升泉州府判。侃、应宸,俱郡庠生,应宸授淳安县训导,应宣以奇才膺选,贡授卢溪县令。继英补邑庠生,继惠、继芳皆业儒。二十一世志仁,迁居古溪;瓒子珙,号西潭,轻财乐义;鑑号方塘,瑞凤鹗友全,咸克振家声,以名贾称。昺妻吴氏,皋妻沈氏,皆青年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