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解 [国学经典]六祖讲解的金刚经

2017-1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六祖注解的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六祖注解 -----------------------------------------------

六祖注解的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六祖注解 -------------------------------------------------------------------------------- 宗绝正邪。

乘无大小。随三根而化度。简异说而独尊。故受之以大乘正宗分。 读后感言——佛以一心说万法,万法归一心。本无大小高低之分。因众生习气不同故化八万四千法门。而法实无别。大乘法三根普被,能熄万种习气。

故而独尊。 (一)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名为菩萨。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名摩诃萨。又慈悲喜舍。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名为菩萨。能化所化心无取著。

是名摩诃萨。恭敬一切众生。即是降伏自心处。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名曰真如。亦云外不假曰真。内不虚曰如。念念无差。即是降伏其心也。不虚一本作不乱。 读后感言——凡夫起心动念即无明,贪嗔痴生烦恼,烦恼增习气,习气做分别。

由分别故不清静。学佛人如能动念即觉,觉而观,观而空,空而无别;何愁不清静。若得清静人我无别,自然恭敬众生,恭敬众生自然体察众生苦;体察众生苦自然生出慈悲喜舍;生出慈悲喜舍方名菩萨。

(二)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1。 若无色2。若有想3。若无想4。若非有想。若非无想5。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词义: 1有色:色界天。 2无色:无色界天。

3有想:识处天。 4无想:无处有处天。 5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天。 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湿生者随邪性也。化生者见趣性也。迷故造诸业。习故常流转。随邪心不定。见趣多沦坠。起心修心。妄见是非。

内不契无相之理。名为有色。内心守直。不行恭敬供养。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为无色。不了中道。眼见耳闻。心想思惟。爱著法相。口说佛行。心不依行。名为有想。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

无有作用。名为无想。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心在。故名若非无想。烦恼万差。皆是垢心。身形无数。总名众生。如来大悲普化。皆令得入无余涅槃。云多沦坠。一作堕阿鼻也。 读后感言——卵胎湿化四种众生皆是心迷而生。

修行之人则因心有所得不发大愿而坠二乘外道,故末法时代学大乘者当发大愿一心专修,以愿力故得诸大慈尊守护,方能破尽无明而得成就。 (三) 而灭度之。 如来指示三界九地众生。各有涅槃妙心。

令自悟入无余。无余者。无习气烦恼也。涅槃者。圆满清净义。灭尽一切习气。令永不生。方契此也。度者渡生死大海也。佛心平等。普愿与一切众生。同入圆满清净无余涅槃。同渡生死大海。同诸佛所证也。有人虽悟虽修。作有所得心者。

却生我相。名为法我。除尽法我。方名灭度也。 读后感言——三界众生,佛性无异,故能入涅磐。佛心无得无失,以昔日大愿故入世传法。若学佛人不发大愿,不能自觉觉他,即心有分别相不断,不得灭度。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而灭度者。 如是者。指前法也。灭度者大解脱也。大解脱者。烦恼及习气。一切诸业障灭尽更无有余。是名大解脱。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元各自有一切烦恼贪瞋恶业。若不断除。终不得解脱。

故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一切迷人。悟得自性。始知佛不见自相。不有自智。何曾度众生。只为凡夫不见自本心。不识佛意。执著诸法相。不达无为之理。我人不除。是名众生。若离此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言妄心无处现菩提。

生死涅槃本平等。何灭度之有。 读后感言——涅磐本是幻城,二乘人贪着其事。不识自心本家。众生本是自度,心外别无妙法;净土一门虽能念佛往生,也是见佛闻法,于自心自修自证,非弥陀替我等凡夫成就。

若明实理,念自性弥陀,则于今生自证本心。横超竖超,但凭自身愿力工夫而快慢有别,无有高下。若识得本心,生死等涅磐。无分别可得。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众生佛性无有异。

缘有四相。不入无余涅槃。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迷人恃有财宝学问族姓。轻慢一切人。名我相。虽行仁义礼智信。而意高自负。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义礼智信。不合敬尔。

名人相。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是谓凡夫四相。修行人亦有四相。心有能所。轻慢众生。名我相。恃持戒。轻破戒者。名人相。厌三途苦。愿生诸天。是众生相。心爱长年。而勤修福业。诸执不忘。是寿者相。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也。 读后感言——四相即无名,无四相即无名破。心生分别四相即生,观心无住四相即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