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景的小三 山东首富刘学景铜业之殇:三年负债40亿(图)
今年8月,一则寻求融资的讯息悄然挂在山东产权交易平台上。该信息介绍说欲融资公司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的规模最大的铜冶炼厂,是继美国肯尼柯特公司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座采用“双闪速炉”工艺的铜冶炼厂。
此所融资企业即为山东“首富”刘学景创办的祥光铜业,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称所融资金将用于二期工程的建设。9月16日,祥光铜业负责环评的卢小光说,二期工程将于明年开工。
虽然祥光铜业自称“一切都很正常”,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祥光铜业自去年7月投入试生产以来至今仍未实现正常生产,业内认为其在目前未满产的情况下“亏损的概率应该是蛮大的。”
据介绍,二期工程所需资金在25亿元左右。在行业前景暗淡、扭亏无望的背景下,祥光铜业为何如此执意扩大规模?
至今未达产
2007年蝉联胡润百富榜山东“首富”的刘学景于2004年底与阳谷县国资局、阳谷县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及阳谷县宏祥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祥光铜业,后两家为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投资者是刘学景的凤祥集团。
祥光铜业预计年产40万吨阴极铜,项目总投资56亿元,分一期、二期两个阶段。由于该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奥托昆普闪速熔炼及闪速吹炼工艺,2005年6月,顺利获得当时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批准文件,同意开工。一期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07年7月投入试生产。
据介绍,目前工程实际投资为31.4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部分二期的基建项目。
按照设计要求,一期工程投产后年产阴极铜20万吨、硫酸70万吨、金6.5吨、银200吨、粗硫酸铜830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11.9亿元。二期工程全部达产后,年产40万吨阴极铜、20吨黄金、600吨白银、140万吨硫酸及相关产品,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6亿元。
但一期工程投产一年后的今天仍未进入正常生产状态。据山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祥光铜业进口铜矿砂不到10万吨。由于祥光铜业在国内没有矿山资源,所需原料均来自进口。按照项目计划书的预测,一期工程年消耗铜精矿达到73.64万吨计算,1-5月消耗量应在30万吨左右。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技术储备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位于山东西部的阳谷县,虽然自宋朝因武松打虎后名满天下,但在祥光铜业创办之前并无任何铜冶炼历史。公司成立之后才开始大规模从江铜、云铜乃至国外搜求专业人才,然后在短短三年之内在一片古老的麦田之上凭空建造起一个重型企业。磨合期远超当初的预料。据介绍,最初的点火投产时间定在2006年10月,后来才推迟到第二年7月,而实际投产时已到去年11月。
行业不景气则是主要原因。西南期货研究部贾铮告诉记者,即将于10月开始的铜加工费谈判前,国外跨国巨头已经放出风声,称明年要取消与国内加工企业的长单。此目的颇为狠毒,逼迫国内铜加工企业或者接受铜矿砂变相涨价,或者接受加工费再度降价的要求。据介绍,铜加工企业的加工成本为90美元/吨,卖60美元/吨,按去年的协议国内加工企业肯定要赔钱。贾铮说:“现在铜冶炼企业在铜上是不挣钱的。”据介绍,江铜现在为降低成本采取在期货市场购买电解铜的方式供货。
但祥光铜业否认至今仍未正常生产的说法。卢小光说仅8月份就生产了1万吨铜,现在铜和硫酸都没有库存,供不应求。
负债40亿
对祥光铜业来说,由于采用新工艺,硫酸回收度高,实现总体微利并不是没有可能。刘学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上半年已实现22亿元的销售收入,生产阴极铜3.3万吨,阳极铜4万吨、硫酸15万吨。我们今年的目标是确保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实现利税(包括进口增值税)4亿元。明年超越20万吨,力争2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
刊登于山东产权交易平台上的融资信息透露,祥光铜业今年1-5月实现销售收入为14.6亿元,净利润累计数为3400万元。
贾铮介绍说,由于前一段时间硫酸销售价格大幅提高,铜冶炼企业有可能通过销售硫酸、黄金等附属产品实现总体盈亏平衡或略有盈利。
以祥光铜业进口10万吨精铜矿计算,如果其产铜量达到3万吨时,硫酸产量将达到12万吨,黄金产量接近1吨,合计产值近4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硫酸价格已从最高时的每吨2200元下降到1200元甚至更低,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销售价格目前也回落至每克178元;另一方面,随着铜精矿价格不可避免的抬高,铜冶炼企业今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亏损已在所难免。而且更关键的是,贾铮说,“今后几年还看不到行业好转的迹象”。
对祥光铜业来说,高额负债则是悬在其头上的一把利剑。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祥光铜业负债已高达40亿元,“掘地三尺也还不上”。
这部分负债包括此前媒体报道过的北欧投资银行4500万美元转贷款,以建行山东分行牵头的银团10亿元人民币贷款,国家开发行8亿人民币贷款。此外还涉及具体数额不详的当地信用社贷款及社会集资款。9月16日,祥光铜业财务部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国庆节前将有一部分集资开始分发红利。而该集团其他部门则对此避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