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栽培技术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七叶胆、甘条蔓、小苦药、公罗锅底。具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之功能。产长江以南各省区,现陕西、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有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可达3-5米。根状茎细长横走,有冬眠芽和潜伏芽。茎柔弱变状,节部疏生细毛,茎卷须多分2叉。叶互生,叶片为鸟趾状复叶,小叶3-7;小叶卵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半圆形或换形,边缘有锯齿,被白色刚毛。圆锥花序胞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黄绿色2;花萼短小,5裂;花冠5裂,裂片技针形;雄花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雌花子房下位、球形,2-3室,花柱3,柱头2裂。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光滑。种子1-3,阔卵形,深褐色,表面有乳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二)生长习性
绞股蓝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野生多见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地林下,阴坡山谷和沟旁石墟,一般3-4月萌发出土,5~9月为旺盛生长期,8月下旬枯萎,全年生育期180~220天。
种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用流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除休眠。发芽适温为15一30℃的变温。种子寿命为1年。
绞股蓝无性繁殖能力强,其地下根茎和地上茎蔓的茎节均能萌发不定根和芽,并可长成新的植株,据此,生产上常用于无性繁殖。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以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好。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作基肥,翻耕耙细,作成1.3米的畦,也可利用自然山地开畦种植。
2.繁殖方法 生产上常用根茎分段繁殖和茎蔓扑插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l)根茎繁殖 于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进行,将根茎挖出,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小段l-2节,再按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每穴放入1小段,覆土约 3厘米,裁后及时浇水保湿。
(2)扦插繁殖 一般5-7月,植株生长呈现旺盛时,将地上茎蔓剪下,再剪成若干小段,每段应有3-4节,去下面2节叶子,按1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斜插入苗床,入土1-2节,浇水保湿,适当遮荫,约7天后即可生根。待新芽长至10-15厘米时,便可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育苗移栽。
(3)种子繁殖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于3月中、下旬,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沟或穴距30厘米开穴,种子播前用温水浸种l-2小时。播种后覆土1厘米,浇水,至出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后20一30天出苗,每亩用种1.5-2千克。当苗长至具2-3片真叶时,按株距6-10厘米间苗,苗高15厘米左右时按15一20厘米定苗。育苗播种时间同直播,撒播或条播,播后可在畦上盖草并浇水保湿。出苗后揭去盖草。幼苗具3-4片真叶时,选阴天移栽于大田。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在幼苗未封行前,应注重中耕除草,并注意不宜太近苗头,以免损伤地下嫩茎。
(2)追肥 定植后1周即应施1次薄粪,配施少量尿素及磷、钾肥,每次收割或打顶后均要追1次肥。最后1次收割后施入冬肥。冬肥以厩肥为主。
(3)打顶 当主茎长到30一40厘米趁晴天进行打顶,以促进分枝。l年中可进行2次,一般摘去顶尖3-4厘米。
(4)搭架遮荫 苗期忌强光直射,可在播时间种玉米或用竹竿搭l-1.5米高的架,上覆玉米、芦苇等遮荫物。由于绞股蓝自身攀援能力差,在田间需人工辅助上架。一般在茎蔓长到50厘米左右时,将其绕于架杆上,必要时缚以细绳。搭架是绞股蓝生产上一项重要措施。
(5)排灌 绞股蓝喜湿润,故要经常浇水,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受涝。
4.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 多发于生长后期,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三星黄萤叶甲 4月下旬始发,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清洁田园。苗期用50%辛硫磷乳油 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地面喷雾。
(3)灰巴蜗虫和蛤蝓 为害叶片、芽和嫩茎,可撒施石灰水或石灰粉防治。此外尚有小地老虎、蛴螬为害等。
(四)采收与加工
当茎蔓长达2-3米时,选择晴天收割,收割时应注意留原植物地上茎10一15厘米,以利重新萌发。南方1年可收割3-4次,北方收2次,最后1次可齐地收割。收后晾晒至干,置阴凉密闭处深藏,以保持干品色泽。
(五)留种技术
绞股蓝果实多见于通风良好处,~般在花序中有30%以上的浆果颜色蓝黑时便可采种。收后将果穗放在阴凉通风处后熟,1周后采下果实,放在竹席或竹匾中晾晒风干,搓去果壳,随后登布袋或纸袋中于通风干燥处保藏。
根茎繁殖时,南方在地上部分收割后,根茎可在土中自然越冬。北方如温度较低时地表需要覆盖保护,或进行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