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薇的作品 张薇薇的短篇作品
很显然,每个人都和自己的另一半吵过架。但是,吵架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和随机。实际上,打架需要的是体力,而吵架需要的是脑力,今非昔比,如今再也不是“靠声量定胜负”的年代了,吵架也需要“智慧”,更严谨点儿说,吵架需要那么点儿小聪明, 用道理和逻辑来将对方制服。
在这个“角斗场”上,逐渐形成了各种技艺和套数,帮助人们高效率地胜出。换句话说,在漫长的吵架道路上,人们已经逐步形成了各种吵架风格,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此的认知都停留在潜意识的水平上,没能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吵架风格及策略,那么今天,我们就让各种吵架风格浮出水面吧。
“由事到人”风格 这招是很多人的惯用伎俩,那就是将具体事件归纳上升为一个人的品行或者生活习惯。
在街上乱看美女上升为臭流氓,玩游戏上升为不进取,不小心丢钱包上升为败家子。人们在吵架时总是努力将具象的事物上升到抽象的高度,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一针见血以及事态的严重性——很明显,对方的错误越严重,自己就越占上风。
可常被人们忽视的是,这样一来就把争吵和战役也一同升了级。这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被指责某一件事情做得不够体面,他还有可能勉强接受,但是如果被攻击的是人格和品性,他必然会恼羞成怒,想尽办法瓦解对方的指责,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了他的自我概念和自尊,这是任何人都不肯轻易妥协的领地。
“由事到人”吵架风格的升级版,是从对一个人的指责上升到对他的家庭、族群甚至地域的蔑视。好比“你跟你妈一个德行!
你们全家人都这么没素质”,或者“是不是你们文科生都这么脑残啊,说话一点儿逻辑性都没有”,抑或“你们农村出来的就是容易自视清高,其实都是自卑惹的祸”。此类话一出,战火必将连升三级,当一个人都被“满门抄斩”了,他能不急眼吗? “读心术”风格 在吵架过程中,人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把握或者对对方的了解,可事实是,人们知之甚少,并且当事情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猛烈撞击的时候,人们就容易变得偏执和思维狭隘,容易忽略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事件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复杂关系。
人们会想当然地说:“你那么做不就是因为……”,或者脱口而出“我还不了解你”这样的狂言,这就是“读心术”。惯用这种风格的人,以为自己对对方了如指掌,实际上只是在从自己的角度衡量整个事件,或者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理解对方,抑或是将自己的行为投射到对方的世界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读心术”的吵架风格弊病很多,首先它自以为是的姿态就很惹人讨厌,当一个人看到一张自以为什么都明白的嘴脸,就会瞬间失去解释的兴趣,因为和对方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
另一方面,读心术是对沟通最大的侮辱,它的潜台词无非是“我并不需要和你沟通,因为我知你如己”,它轻视沟通的重要性,无视对方的独立人格和思维复杂性,这样的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视甚高,并且对对方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他们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别人也休想融入。
对方的反驳只会被解释为“胡搅蛮缠”,沉默又会被理解为“理屈词穷”。
“偷换概念”风格 这是隐藏得最深也最狡猾的一种吵架风格。有时候人们明确知道这件事确实是自己做错了,但是看到对方趾高气昂的模样,又实在是不想低头认错,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偷换概念——巧妙地将对方的注意力从当前事件引导到另外一个事件上去,或者从自己身上摆渡到对方的身上。
比如,当一个人被对方责备又没把脱下来的衣服叠好,他也知道确实是自己错了,可又不想轻易认错时,就会在头脑中拼命搜索对方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啊哈,有了!
于是马上反击道:“你还好意思说我?前天你还不是把袜子就那么扔在沙发上,还是我帮你收起来的!”可有时候,这个人可能没那么幸运,死活也想不出对方犯过类似的错误,对方在这方面做得简直就像个标兵!
这时,他就会迁移事件:“嘿!你怎么总是盯着我不好的方面看?我好的地方你怎么就看不到?咱们家的衣服都是我洗的你怎么不说?你倒是说说看,你什么时候洗过衣服?”对方很可能就势顺着他的思路走了下去,那么,事件就成功地从不利于他的乱丢衣服转移成了有利于他的洗衣服。
“混不吝”风格 最后一种风格与前三种有本质的区别,它已经放弃了以理服人、无理搅三分、甚至是歪理邪说的原则,而是直接承认自己不讲理,可又不道歉,这种风格就是“混不吝”。
别看它智慧成本低廉,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常常是因为他们在感情的天枰中占有一定优势),很多人还是倚靠此种吵架风格赢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甚至屡战屡胜。
“混不吝”吵架风格常用到的字眼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类似于“我就这样了,你想怎么着吧”,又或者“你刚认识我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现在你后悔啦?后悔还来得及”,再或者“你要是爱我,就应该爱我的全部”。
很显然,采用这种战术的人坦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但还是强硬地要求对方认输,这就是不平等条约,就是豪夺强取,就是要求对方割地卖国,永不翻身。这似乎是在说:“哦,你认倒霉吧!谁叫你喜欢上我了?我就是这么个人,你认命吧!
”套用网上的一句流行语,摆在对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忍,要么滚。想让我改?没门!这不是一种暗地过招的优雅姿态,而是强硬地开战。 四种风格都在吵架中被频繁运用,都不是正确的方法,都有点扭曲和变形的意味。
可就是在这些下下策之中,也有相对高级,和特别低俗不堪的区别。打趣地说,普通青年常使用的吵架风格是“由事到人”,这是一种惯常逻辑,是通过扩大对方不利面而为我方撑腰的通俗手法,那些一吵架就把“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你就是个……样的人”等类似词句挂在嘴边上的人,是在试图用一种保守而普通的方式捍卫自己。
而文艺青年常常希望用自己超人的逻辑来赢得胜利,他们很贪心,不仅想要赢,还想要赢得张灯结彩、有理有据、有里有面,他们希望对方哑口无言、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甚至眼中还闪烁着崇拜和敬佩的泪花,所以他们常用“读心术”和“偷换概念”,无论他们是不是真有理,但他们确实是看起来很有理,也许对方也会觉得哪儿有点儿不对劲,但是永远找不到症结所在——他们破解不了这个诡异的错误逻辑!
而2B青年,只会一招:“混不吝”。他们逻辑混乱,回忆短路,找不到论据为自己辩解,所以只会穷横穷横地说:“怎么地!我就这样了!你能把我怎么着吧!”一副“大不了就跟你丫拼了死磕”的劲头。套用葛大爷的一句台词:“最烦你们这帮打劫的了,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那么说说看,你的另一半最偏向于哪种吵架风格,而你又是哪种青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