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体质秋分节气的养生小贴士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各12小时。《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宋朝时秋分日百官放假。过了秋分“一场秋雨一层寒”的体会更加明显了。养生要注意润秋燥、养脾胃、防秋凉。
适宜:秋梨、萝卜、洋葱、百合、淮山、香菇、香蕉、核桃、黑木耳、黑芝麻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可多吃性味平和的食物如大米、玉米、山药、豌豆等,蔬菜类可多用蘑菇、豆豉、菠菜、黑木耳、香菇、银耳、猴头菌等,以理气解郁,调理脾胃。性味平和的果品如花生、黑芝麻、莲子、葡萄、橄榄等也很适合。秋分凉燥之气易伤肺气,造成皮肤干燥,口干等问题,可选择一些具有润肺功能的食物来吃,宣肺化燥、滋阴益气。如梨、萝卜、洋葱、蜂蜜、百合、柚子、银耳、冰糖、杏仁、藕等。
另外,气郁质的饮食中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如蒜苗、豇豆、红薯、粗粮等。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的作用,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
少吃:辛辣火锅、胡椒、芥末、桂皮、浓茶、咖啡、螃蟹、海鲜同上个月虽增辛,但也不宜选择辛温燥热的食物,如,辛辣火锅、胡椒、芥末、桂皮、白酒等,否则气郁化火。寒凉的东西少吃,如生食瓜果,冰镇饮料等,损伤脾胃,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热属性,只要采用油炸或烧烤,都将成为燥热伤阴的食物。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提神的饮料。秋风起,螃蟹肥,品尝螃蟹是很多人的最爱,但其性寒,气郁质也应尽量少吃,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吃时可蘸姜末醋汁,以去其寒气。螃蟹不宜与茶水和柿子同食,同食会使人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忌吃:豆芽、豌豆苗、苜蓿芽、生蒜、肺脏、猪肚、芹菜、生蜜、鸡蛋《千金方》曰白露、秋分节气:“勿食萌芽(植物的幼芽,如豆芽、豌豆苗、苜蓿芽等),伤人神胆,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令人发疽。勿食雉肉(野鸡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本草》云:“勿食獐肉,动气。勿食芹菜,恐病瘕,发则似颠,小腹胀。勿食生蜜,勿食鸡子,伤神。”《金匮要略》:“三秋不可食肺。”
登高望远,健鼻耐寒气郁质秋季调养可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方。
秋分时节,还宜练健鼻功,《黄帝内经》:“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与鼻关系密切,若肺气不足,鼻的功能减退时,即见嗅觉不灵,清涕自出。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厘米,当鼻唇沟中)。每天摩鼻3~4次,可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亦能治疗伤风,鼻塞不通。
保持规律,早卧早起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气郁体质因气机失调,最容易出现肠胃不和。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秋分夜间更为凉爽,加上秋虫啾啾之声,也易催人入睡,故宜早睡,保持充足的睡眠,以补炎夏睡眠之不足,这也是增强体质,预防秋季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老老恒言》卷一中写道:“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类证要诀》说:“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要克服秋天的“秋风秋雨”引起的情绪低落,其中一点是要让阳光围绕着你,在工作场所,要争取照明充分。当情绪不好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这是因为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使精神愉快。有条件的最好去旅游,去游山玩水,因为临水使人开朗,游山使人幽静,年龄大的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纪轻的攀山登岩,砺炼意志。此外,还可采取琴棋书画移情法,正如吴师机在《理瀹骈文》里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乌梅三至五颗、干玫瑰花适量、袋装红茶。乌梅洗净加适量水大火煮约五分钟,冲入加了适量干玫瑰花、袋装红茶的杯中,略焖几分钟,丢弃茶袋后直接饮用即可。
这一款茶饮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理气解郁、和血散淤的作用。长期服用,美容效果甚佳,可有效消除色素沉着,滋养容颜,令人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