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马胜利谈心意拳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存在着重文轻武的习气,很少有史家为武者立传,除了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偶有提及以外,大多混迹于荒诞不经的野史.演义之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存在着重文轻武的习气,很少有史家为武者立传,除了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偶有提及以外,大多混迹于荒诞不经的野史、演义之中。因此,中国的拳术史一片荒芜,难有梗概可循。各家各派的拳史更是由各种传说堆积起来,很少能拿出令人信服的史料来。而在那些有限的史料中,又有许多是后人伪造的假史料,真正可信的并不多。但是,既然是拳史,就应该务求真实。

过去,社会的封闭造成了信息的封闭,对于拳术的继承与拳史的辩证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现在,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获取,比我们的前辈要便捷和广泛得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前辈的结论重新审视,在广泛地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将拳史的小环境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考察,仔细地对比、参照、研究、判断,使结果尽量接近历史原貌,以不辜负先人的创拳苦心。更重要的,是对后来之人负责。

毋庸置疑,心意六合拳是历史名拳,它的创立与发展,对中国近现代拳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心意六合拳的拳史也同样是斑驳陆离,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源自少林;也有的说它源自武当;有的说它属于外家;更有的说它属于内家;还有的说它属于回教等等……各讲各的,所凭的就是那么一点不知真假的史料,更多的则是来自先辈口中的传说与故事。如此看来,要搞清心意六合拳的历史似乎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了。

众所周知,拳学是一门体认的学问。因此,研究拳术的历史也不能仅凭想象。如果你自己对该拳术练之不精,理解浮浅,就不可能从较深的程度上去把握它。我认为,仅仅从文字到文字去研究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是不行的,必须从其活的标本,即拳术技术本身去剖析、比较、研究,由此去印证传说与史料,才能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在考察心意六合拳的小历史的同时,进一步关照当时的大历史(即历史背景),求实辨虚,去伪存真,摸清其脉络并非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是在力炼精功的基础上广泛地收集资料,在纵向继承的基础上,尽量多地进行横向的对比、参照,苦心孤诣地研究心意六合拳的历史,得出了一些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成果。现在发表出来,供心意六合拳爱好者参考。如有偏颇之处,希望得到方家指正。如果能够引起争论,那是再好不过的。因为真理愈辩愈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准确地写出心意六合拳的拳史,为后人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从小生长在上海市的杨浦区、虹口区这两个“十大形”(心意六合拳的俗称)窝子里,见过的心意六合拳高手不计其数,像卢嵩高先生的亲传弟子卢少君(卢嵩高之子)、凌汉兴、张兆元、王书根、李尊思、满锡豹等等,以及卢氏的再传弟子张道夫(后开创合肥一脉)、黄文海(解兴邦的义子)、高敖其、大老李、大老刘、殷春等等,我都很熟识。尤其是上海心意六合拳中青年中的佼佼者井森金(虹口心意六合拳协会会长)、季新良(虹口心意六合拳协会总教练)等与我更是情如手足。

我从十二岁开始,随上海卢嵩高的掌门弟子解兴邦先生的徒弟王仁道老师学习心意六合拳,后来又拜卢的得意弟子于化龙先生深造,其间更得海南、江苏等地的民间心意高手指教。二十多年不懈的纯功力炼,对于心意六合拳可谓情有独钟。而且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一直专职从事武术的推广、研究工作,又接触了不少其他地方与门派的心意六合拳高手,交流、借鉴了不少技术,也收集了不少资料,更听说的大量传说、轶事,可以说对于心意六合拳的各个方面是知之甚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