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侠逊棋局 爱国棋手谢侠逊二三事:与周恩来下成和局
在新加坡表演时,英国驻马来西亚的皇家空军司令、1934年全马国际象棋赛冠军亨特,主动向谢侠逊发起挑战,指定要与他比赛国际象棋。亨特认为中国象棋高手未必精通国际象棋,甚至扬言愿意让两子。谢侠逊欣然接下战书。
临时决定的“中英国际象棋友谊赛”在嘉东华侨游泳会举行,谢侠逊采用中国象棋的韬略,沉着应战,以守为攻,后发制人。亨特招架不住,怕丢面子,曾两次派人秘密求和,并许以重金还承诺让谢侠逊免费乘飞机去英国各地旅游。谢侠逊断然拒绝,最终击败了这个趾高气扬的全马冠军。当时全场欢声雷动,高呼:“中国胜利了!”随后,谢侠逊又一举战败了荷兰名将溪简氏。
消息传到欧洲,各路好手摩拳擦掌,准备与谢侠逊决战。英国方面特地制作了高大的“银龙杯”,联合美、德、奥等各国名将,云集香港,邀请谢侠逊参加国际象棋五国循环赛。谢侠逊和另一国手吴国良博士在海内外爱国同胞的鼓励和资助下出战。
循环赛后来改在广州举行,谢侠逊首克美国杜拉,再败英国巴尔德,又连胜伊力耶夫、赫德、罗士德、汉森和士德奈5人,最终以18胜1和1负的总成绩夺得了冠军。“中国棋王谢侠逊”从此名扬四海,更震惊了国际象棋的故地——欧美各国。
南洋募捐 宣传抗日
弈棋不忘爱国,爱国结合弈棋,谢侠逊一生信念坚定。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日军大举侵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时,谢侠逊虽已年逾半百,但他决心为抗日救亡竭尽力量。他将妻儿由上海送回平阳老家,自己只身前往南京,请缨救国。可是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
不久,国民党政府准备派5位“巡回大使”出使海外,向侨胞宣传抗日,筹募捐款。其中,赴欧美4人已定,由于南洋情况复杂,一时没有适当人选。谢侠逊闻讯后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劝他:“南洋不比欧美,去那里有生命危险,不如另图报效!
”谢侠逊慷慨陈词:“国难当头,何计个人,大丈夫报国有门,虽粉身碎骨,死亦无憾。”邵力子壮其言,嘉其志,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于是答应替他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
”最后谢侠逊终于得以出任南洋巡回大使。临行前,棋友张治中将军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则手书“象棋国手”以勉。李宗仁与谢侠逊素有棋交,他特意书赠:“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抗战之精神,最后胜利必属我们。”并亲自前往南京站送别。
谢侠逊离开广州,转道香港,乘船直抵菲律宾。在南洋巡回的目的是团结侨胞,而不以搏杀成败为乐。此时南京失守的消息传来,谢侠逊和侨领立即召开“全菲华侨抗日救亡大会”,并撰写了一副对联,高悬在大会讲台两侧:“廿年霸越,三户亡秦,抗战奋前途,莫辜负菲岛潮声,岷江蟾影;汉患匈奴,唐遭突厥,古今同劫局,应急效班超投笔,卜式输财。”侨胞们群情激奋,当场踊跃认捐。
谢侠逊此次出使,遍历香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宣传抗日救亡,通过义赛,劝募捐款。在槟城,谢侠逊曾遇到歹徒以枪威胁,他严辞驳斥,面无惧色。最后,这次出使共募得捐款5000余万元,金银珠宝无数,并动员华侨技工3300人回国服务,而谢侠逊自己除车马费外,未支分文。
南洋一行结束,谢侠逊经滇缅公路回到祖国,途中不幸染病,几乎危及生命,一个多月后才脱离险境,但他一返回云南昆明,征尘未洗,又抱病举行慰劳前方将士的象棋表演大会。
山城对弈 共抒国难
1939年,谢侠逊寓居山城重庆,他多次举行象棋劳军大会、反侵略棋赛大会、劝储棋赛大会等,致力于抗日募捐,并经常在东方文化协会内与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对弈,还每天为《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撰稿,发表宣传团结抗日思想的棋局。
秋后的一天下午,周恩来来到协会拜访棋王。谢侠逊惊喜得不知所措,急忙上前迎接,周恩来像老朋友见面一样,紧紧握着谢侠逊的手嘘寒问暖,并向协会同仁介绍了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阐明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随后,周恩来提出对弈,谢侠逊欣然同意。
第一盘,谢侠逊让周恩来二先。周恩来因得先手,用当头炮开局,走不多着两人就握手言和。周恩来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技法多变,尽显大将风度,谢侠逊大为惊异。周恩来解释说:毛泽东主席提倡发展体育,活跃文艺;象棋设备简单,群众喜爱,因此这项运动在延安很普及。
对弈中,他们不时谈论古今棋谱优劣短长,从《桔中秘》重“当头炮”,谈到《梅花谱》重“屏风马”;从古代名家,谈到对当今高手的看法。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谢侠逊回答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周恩来爽朗地说:“对!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啊!”
第二盘,谢侠逊让周恩来一先,双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结果同样下成和局。周恩来与谢侠逊经反复切磋,决定将第二盘的残局以《共抒国难》为题(“抒”、“纾”同义,意谓共同解救国难。此残局剪报后于1987年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发表在《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100期上。
为不使矛盾尖锐化,周恩来提议,棋局刊载时可写成“谢侠逊胜”,标明“将方周恩来,帅方谢侠逊”,“帅方先胜”。但是5天后,谢侠逊秉笔直言,在《大公报》106期上刊登了《更正启事》:“《共抒国难》帅方先和。”许多读者了解这一对弈真相后,竞相传颂,既为周恩来的谦逊和气度所折服,又为谢侠逊的坦诚和正义而倾倒。
此后,谢侠逊经常去曾家岩向周恩来请教,虽然国民党特务向谢侠逊发出警告信、恐吓信,但他不为邪恶势力所动摇。一次,他在上曾家岩途中遭到特务暗算,第四根右肋骨被打断,伤及肺部,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幸被曾家岩通讯员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抢救,周恩来获悉后亲自赶到医院进行慰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悍然向解放区进攻,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团被迫撤回延安。谢侠逊赶到曾家岩为周恩来等送行,不觉潸然泪下。周恩来笑道:“别时容易见亦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相信,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又可相会了。”
1947年,谢侠逊离开重庆回到上海,不久又返回平阳老家。正当谢侠逊心灰意懒之际,平阳解放了。1950年,谢侠逊回到上海。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推荐下,谢侠逊被上海文史馆聘为馆员,并被任命为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棋类协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