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71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事迹

2017-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建华,男,45岁,中共党员.2002年获丹麦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高校"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

王建华,男,45岁,中共党员。2002年获丹麦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高校"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著名期刊《TALANTA》副主编,英国皇家化学会《原子光谱分析学报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编委,及SCI收录期刊《分析化学》等编委。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论文被引用800余次,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他是创新的崇拜者,创新使他一天工作"26个小时" ;

他是创新的践行者,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串创新的成果。

这就是王建华教授,一个在创新之路上,付出了大量心血并收获了很多成功的人;一个奋斗不息、创新不止的科技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脚踏实地  勤奋创新连结硕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王建华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座右铭,也是他刻苦攻关创新不止的动力源泉。沿着创新的道路,王建华教授在流动分析与联用技术、分析仪器微型化及自动化样品预处理技术、生命分析化学、金属组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留下了一串串鲜明的足迹:

--王建华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阀上实验室"表面更新技术,解决了在线固相萃取中流动阻力、表面污染、功能团损失等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为样品预处理微型化开辟了新途径,在生命科学分析中具有广阔前景;

--王建华教授在国际同领域中率先提出了"介观流控系统"概念,实现了宏观样品处理系统与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的匹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际首创的阀上实验室-微型化原子荧光分析系统。在样品预处理及分析自动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建华教授率先建立了一系列在线样品预处理模块系统,提出了测定儿童血铅的高灵敏顺序注射原子荧光法,只消耗50微升血样,对幼儿创伤极小。这对于利用国产分析仪器进行我国儿童血铅中毒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王建华教授研究组利用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了选择性高效分离富集研究,第一个建立了一系列分离纯化关键技术和分析方法。相关研究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受到同行学者的高度关注,先后获得第34届国际光谱大会、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长春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等优秀论文奖;

--王建华提出以聚四氟乙烯微珠作填充剂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显著降低了系统流动阻力、增大了比表面,大大提高了富集效率。对于分离复杂基体中超痕量组分及形态表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固相萃取领域使编织反应器为收集媒介的固相萃取技术收集效率低的问题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王建华教授建立的在线多级溶剂萃取系统,显著提高了超痕量组分的分离富集效率。其建立的自动在线顺序注射萃取-反萃取分离富集系统,富集效率超过传统的单级萃取体系两倍,且只消耗微升级有机溶剂,减少了污染,有利于分析方法绿色化;

创新永无止境。面对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他锲而不舍;面对困难,他从不轻言放弃。王建华教授十分注重研究的创新性,同时也选择了研究的高难度。他始终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地致力于科学研究。他的博士生导师,流动注射分析创始人Hansen教授对他的刻苦勤奋极为赞赏,称赞王建华每天工作26个小时。在这26个小时的背后,正是他这种追求创新永不止步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王建华教授做出了骄人成绩,于2007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王建华教授治学严谨,痛恨学术腐败。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严谨的科研态度及科学创新能力。为了学生,他大年初一还在为学生批改论文;为了学生,他不知利用多少个休息日为研究生、大学生举行专题报告,倡导科学研究道德规范,从源头上严防学术不端行为。近三年来,王建华教授的研究生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二十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他的研究生中有12人次先后获得命名奖学金,1人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东北大学十佳研究生,8人次获东北大学优秀研究生及优秀论文等奖励。

上下求索  广泛交流誉扬国际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和根本。王建华教授着力改善了广大教师的办公和科研环境,使教师能够在舒适、优越的条件中进行工作学习。在积极鼓励广大教师走出去合作科研交流的同时,还大力邀请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报告。他还以此为平台,积极介绍学院的青年教师出国进行访问学习。目前,理学院已有两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在做国际著名期刊《TALANTA》副主编期间,王建华教授针对该期刊把大陆和香港作为并列的两个区域进行管理的现象十分不满。他据理力争,要求把香港的期刊分支机构并入中国期刊的分支机构统一管理。在他的坚持下,实现了两个分支机构的合并。该期刊被他的这种爱国热情所感染,盛赞他为该刊物的最爱国的主编。

近年来,王建华教授在制定本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将本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建设国内一流重点学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已与丹麦科技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莫斯科大学和日本群马大学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这对扩大东北大学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分析化学在国际同领域中的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建华教授走上理学院院长岗位后,围绕着学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在继续强化教学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学院的科研工作,使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继续加强学院和北京吉天公司长期进行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合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日本日立公司主动找到理学院,要求进行分析科学仪器开发方面的合作,目前这个合作项目已经成功签约。为加强对外交流,王建华教授还加强了学院的网站建设,把各研究所和研究方向等信息资源上网进行公布,建立起了同外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

"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院之长,王建华教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取消作为院长的各项补贴,只拿属于自己的那份一级教授津贴。同时,在自己的科研资金管理上,做到和学院的资金严格区分,分别管理。一次在评审其他学校重点学科期间,有人主动邀请他关照,并表示一定要表示表示。王建华教授一身正气,断然拒绝,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随着分析科学研究中心知名度的增加,先后有多位院士、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王建华教授自2002年11月回国工作后,先后多次应邀在境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和国外高校做邀请报告和学术交流。主要学术交流活动包括:

--2003年10月,王建华教授应邀参加日本钢铁协会第146届年会,并作了邀请报告;2004年9月,应邀在东京举行的亚洲青年分析化学家学术报告会上作邀请报告。

--2005年,英国皇家化学会4位专家、美国Dasgupta教授、日本Tsunoda教授、莫斯科大学Tsysin教授先后应方肇伦院士和王建华教授邀请,来东北大学讲学。同年9月,在东京"2005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和10月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分离富集学术报告会"上,王建华教授分别作了特邀报告。

--2006年6月,应俄罗斯科学院Zolotov院士邀请,王建华教授参加了"国际分析科学大会",并作了"介观流控系统在样品预处理中的最新应用"的特邀报告,同时担任本次会议"流动分析"专业分会主席。7月参加了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七届欧洲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大会,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作了邀请报告。

--2006年10月,流动注射分析之父,丹麦Hansen教授应王建华教授之邀来访,Hansen教授在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作了两场精彩报告,并与教师与研究生就相关课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对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锐意创新、专心学术的王建华教授,以探索的步伐,踏实地奋战在分析科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为推动微流控学在中国的发展,由已故方肇伦院士发起了2007 沈阳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1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王建华教授负责会议的组织筹备,他带领中心师生齐心协力,精心组织,使会议取得了极大成功。国际微流控学研究创始人Anderas Manz教授盛赞这次会议是他所参加过的最成功的国际会议。

团结协作  携手共进力争先锋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东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高校中最早的分析化学博士点,分析化学学科还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在王建华教授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2004年将研究中心建成了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建成了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已故方肇伦院士和王建华教授设定的分析科学研究中心的近期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在微流控分析系统、流动分析与联用技术及更多相关的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王建华教授正携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团结协作,不断向目标挺进。

王建华率领的团队目前研究方向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微加工、计算机及电子学等诸多领域,王建华认为,在学术自由的基础上建立学术团队,分工协作,是学科发展的智力保证。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避免重复研究,王建华教授长期倡导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对大家提供的研究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坚持从科研项目总经费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公用资金,以保证中心的对外交流及相关学术活动,同时资助暂时没有项目的教师开展研究,促进学术梯队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经过不懈努力,王建华教授领导的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于2005年被授予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2006年成为东北大学先进集体,同年被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青年文明号,2007年被授予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并获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共产党员工程"活动成果二等奖,同年还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王建华于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06年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为课题负责人,王建华教授近4年主持科研课题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