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明是哪人 县政府副县长张耀明在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在全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报告
副县长 张耀明
(2012年11月13日)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建设情况向大会报告。
我县是农业大县,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发展设施农业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建设,陆续在沟南乡沟南村、上西村,台城镇唐家湾,东冶四街和建安乡西建安等地建成,均属补温式的温棚,当时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较小,规模化程度低,布局不够合理,结构达不到要求,保温性能差,因其成本较大,且难以进行周年蔬菜生产而相继停产。
自2009年以来,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号召和鼓励下,全县掀起了建设以下凹式日光温室和节本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新高潮。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区千园十万棚"行动计划的要求,我县以"抓园区、搞示范、大推进"为工作思路,狠抓设施农业建设工作,日光温室数量快速增加,全县设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市下达任务800亩,我县完成904亩。截止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到2500亩以上,其中下凹式节能温室2000多亩,智能温室5.
4亩,节本大棚500多亩。主要分布在东冶、阳白、建安、神西、东雷、豆村、蒋坊、茹村、耿镇、高洪口、陈家庄等乡镇。初步形成了1000---50亩不等的9个园区,分别是东冶北一村1000亩园区,阳白500亩园区,东雷、豆村、建安200亩园区,茹村、神西100亩园区,蒋坊、耿镇50亩园区。
园区示范效果明显、效益良好,蒋坊乡洒阳村、东雷乡西雷村种植3年来,平均亩纯收益3万元左右。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数量和经营效益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扶持有力。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继明书记、武新亮县长抓住设施农业不放松。为此专门成立领导组,由我任组长,农、财、水、机、林、扶贫、农商行等部门为成员,负责政策研究制定、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和考核等工作。
各乡镇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具体的落实工作,形成了上下协作,部门配合,责任明确,动转有序的工作机制。
为解决建棚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执行市政府每亩温室补贴2000元,每亩大棚补贴1000元的基础上,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给予专项扶持,每标准亩温室补贴5000元,每标准亩移动大棚补贴2000元。
根据《山西省设施蔬菜万棚行动计划财政贴息办法》的通知,新建日光温室的蔬菜生产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建筑面积计算,每亩享受5万元贷款贴息一年,省市县财政贴息额按照1:1:1的比例分担。为使这一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武县长多次组织我县农商行的主要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协调解决信贷难的问题,在保障建棚所用资金的前提下,把省、市、县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建设氛围。一是结合"四送一训"行动,把宣传培训和调动农户建棚积极性作为近年来冬春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讲解政策、算账对比、发放资料等方式,较好的宣传了现代节能温室大棚的建设和生产模式,让农户真正的认识到了设施农业的低风险、高效益。
二是加强对乡村干部和建棚农户的技术培训。利用农闲时机,农技部门展开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进村入户使广大群众对设施农业生产和效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广大农户建棚的积极性。
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场(次),培训县乡技术骨干150人(次),培训农民28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册)。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设施农业建设在五台县虽不是新生事物,近年来,我县及周边市县摸索出许多设施农业的好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适宜本地的发展模式,县政府责成农委组织相关人员两次到山东寿光市、多次到太谷县、神池县、偏光县等地学习考察。
全县大部分乡镇也组织了乡村干部、建棚积极户赴山上述市县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学、比、看"有效地消除了群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重重顾虑,收到了良好的带动效应。同时,除组织本县技术员外,骋请了偏光、寿光技术员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做到哪里有建大棚温室的,哪里就有技术人员到位,确保建设质量和效益。
(三)坚持高标准建设,全方位发展。现已建成的温室,全部是以寿光和偏光为模式的下凹节能型,依靠自然光源即可实现周年生产,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标准质量很高。
建设主体有村委、公司、合作社和农户,建设规模一般在50亩以上,园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做到"五个一标准",即每个园区成立一个合作社,培植一项主导产品,取得一项"三品"认证,配备一套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培养一个技术员。
在三品认证方面,绿晨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的有机食品认证,水、空气、土壤检测合格,苗木、果实正在抽检,预计年底可取得证书。东冶北一村示范园区无公害蔬菜认证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等待有关部门批复。
现有园区推行水利、林业、土地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设施农业高产高效示范片区。在种植模式上,我们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由当初单一种植叶菜类向高附加值的果蔬类、园艺类发展。为使设施农业建设健康发展,解决种植户育苗技术不过关,外调苗适应性差的问题,投资500万元在东雷乡西雷村和豆村镇新庄村各建成占地3.
2亩和2.2亩的智能温室用于育苗,争取上级投资100万元在西雷村建成30亩连栋集约化育苗基地一个,全县2500亩温室大棚移植用苗可全部解决。
(四)加强市场运作,提升服务功能。在抓建设,搞种植的同时,为了防止蔬菜集中上市积压,菜贱伤农,帮助农民销售就成了设施农业后续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一是建立五台县农业信息平台,在网上建立了农产品的发布平台,由专人维护,定期公布五台县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及联系人,方便外地客商前来购买。
二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的原则,搞好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
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建设,建立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今年我县设施农业最大的园区东冶镇北一村投资800万元,新建1000立方米可储存1000吨的蔬菜保鲜库一座,计划筹资500万元在东雷乡再建500立方米储存500吨的蔬菜保鲜库一座,调节蔬菜供给,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
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四是未雨绸缪,努力扩大蔬菜瓜果外销,走出去联系客商。
发挥五台水、土、空气无污染的优势,利用五台进京交通便利,按照武县长的安排,我与农委主任人员两次进京与驻京的大中型企业、机关、学校洽谈,推销我们的绿色蔬菜,成效非常明显。
当前我县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首先得益于县乡对设施农业定位合理,将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和振兴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政府推动和扶持的力度。
其次是由于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蔬菜的效益比较高,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积极性较高。第三是设施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延长了农产品的市场供应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社会效益显著。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雪灾、风灾、冻灾等严重困扰设施农业发展,2009年建设初期一场暴雪使起步中的设施农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近期11月初的一场大风损毁豆村镇豆村、东雷乡西雷村的温室60余座。
二是群众思想观念特别是经营理念、投资观念落后,对设施农业等新科学、新技术认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差,赡前顾后,顾虑重重。
三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职能的市场营销组织。四是由于农业和农民自身的因素,信贷渠道不畅,贷款条件相对苛刻,没有体现出省政府惠农政策,使建设后续资金不足,导致了半拉子工程。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于设施农业以后的发展,我们目标不变,信心不减,力争在十二五期未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到5000亩,为此,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认真落实省、市、县在扶持设施农业上的优惠政策。协调好金融部门的信贷工作,县财政的奖补政策,政府将随着我们财政收入的增加不断加大补贴额度,教育农民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自身的投资力度,通过政策补贴一点,银行贷一点,自身筹一点等多咱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二)加强政府的协调和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设施农业建设中涉及到的水、电、路、农、林、银等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各行业的部门优势,切实做好帮、带、传等服务性工作,将行政命令改换成服务推动,共同促进设施农业的良性发展。
(三)要按照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搞建设。不搞一刀切,不看数量重效益,在以后的工作中对现有设施农业的巩固提升作为重点,尽快达产达效,依靠现有园区的辐射带动使新建设施农业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自愿行为,使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四)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以现有的农技人员,土专家中抽调一批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过硬、能吃苦的人员组成技术服务组,及时有效地解决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鼓励和培养经纪人及有市功能的县内企业从事加工和营销工作,遂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分工负责的产业化格局。推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设施农业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为全县现代农业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动和助推了"三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把现代农业做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人大的监督支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全县现代农业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