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华主题阅读课例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研究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1 研究出发点与目的 "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发起人是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校长刘宪华,她主持了广东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主题阅

1.1 研究出发点与目的 "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发起人是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校长刘宪华,她主持了广东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主题阅读实验研究",开创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著有《激发生命的力量》《主题阅读三人行》、《大单元教学法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读者》,主编《主题读写》与《经典诵读》18册校本教材。

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8 年,刘宪华主持的"新语文主题阅读研究"的课题和她开创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黄田小学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名校。

2010 年 10 月,《小学语文教学 人物》以 11 万字的学术含量,专刊发表了主题阅读的研究成果,主题阅读从立足于一所学校的研究,走向了更多学校共同参与的研究。

2013 年 7 月,《人民教育》60 页专刊,发表了全国各实验区、实验校的研究成果,主题阅读的成果已经汇聚了各方同仁的教育智慧。

到 2015 年 3 月,已有数千所学校在使用"语文主题阅读实验"方案、使用《主题读写》与《经典诵读》读本,数万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研究课,数百万小学生参与,除西藏自治区外,范围覆盖全国其他各省及港澳台地区。"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每年亲临学校、学区指导实验教学十余次,开展"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修活动十余次、年会一次,足迹遍布全国。 .....

1.2 概念界定

1.2.1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中心,对有共同主题的多篇不同题材、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本进行集中阅读、对比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和生成性学习,实现对文本的开放性的阅读、对主题的深入理解。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有助于提升阅读、习作技能。

1.2.2 刘宪华 "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语文主题阅读实验"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浅层阅读的问题,开创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开发了两套校本教材《主题读写》12 本和《经典诵读》6 本,构成"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七种基本课型。在原有课时安排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单元课内阅读量由 4 篇增加到了 22 篇,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模式。

1.2.3 课堂形态 课堂形态有两种主要的理解:第一种是指课堂教学,课堂形态的重点在于研究教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第二种是指课堂综合体,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活动、课程、师生关系等。本文所研究的课堂形态,正是第二种。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师生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对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课堂形态进行描述和总结。

2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典型课型课堂形态的呈现与分析

2.1 典型课型与代表性课例的选择 "语文主题阅读实验"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包括七种基本课型:单元导读课型、整体识字课型、以文带文课型、以读带写课型、自主阅读课型、基础训练课型、分享展示课型。单元导读课型的教学内容是:读背"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精读一篇文章或者略读几篇文章,明确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

整体识字课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读、说、写,在读书中整体识字,创设各种情境识字。以文带文课型的教学内容是:一篇教材文章精读,一篇或多篇两翼文章略读。

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读写联动课型的教学内容是:一篇教材文章精读,从读的内容联想到写的内容、从读中学习的写法用到习作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自主阅读课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批注阅读一篇或多篇课外文章。基础训练课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试卷或提问检测学生掌握本单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分享展示课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以各种形式自主展示本单元学习成果。

从七种课型的教学内容中可以看出它们围绕着单元主题,有不同的分工和作用。单元导读课型让学生感知单元主题,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整体识字课型让学生扫清阅读时的字词障碍。以文带文课型让学生学习教材课文、拓展阅读课外文章,由教师带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延伸主题思想、学习阅读写作的技能,是大单元教学中的主课型,也是主题阅读教学的最重要环节。

自主阅读课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外文章的学习,是以文带文课型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应用,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基础训练课型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要点,并且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包括字、词、句、段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自主展示课型是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自由抒发,分享展示个性化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艺,同时升华了单元主题,与单元导读课型首尾呼应。

七种课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圆融的整体,以单元主题为魂,在学习内容上,连通了字词与文章、课内文章与课外文章,同时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在学习方法上,从老师带着学到自学,从阅读到写作,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单元主题随着以文带文、读写联动和分享展示不断延伸和升华,同时,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单元主题的滋养、品尝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

2.2 整体识字课型课堂形态呈现与分析 《二上识字 7》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识字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大自然。教材中的课文有:《拍手歌》、《"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

本课是整体识字课型,教学重难点是:认读本单元教材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的 44 个生字。笔者试图通过以上《二上识字 7》师生课堂活动记录单、关键学习点的量性分析单得出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验"整体识字课型的一些特点。

第一,整体识字课型中,学生识字量翻倍增长。常态课每节生字量是大约 5-15个,整体识字课型生字量达到 30-100 个。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四篇精读课文《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的识字量分别是 16 个、20 个、14 个、15 个。

每篇精读课文用 2 个课时,那么分配到每个课时的识字量就是 7-10 个。

而谢小焱老师执教的整体识字课型一节课的识字量是准确认读 44 个,模糊识字 50 个左右。识字数量实现了翻倍增长。第二,整体识字课型中,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识字更加容易。学生学习生字的方式是: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读中识字,整体识字,使识字不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水,生字新词是鱼。学生学习生字的顺序是:段或句→词语→字,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我们可以看到,在《二上识字 7》课堂实例中,教师总是先出现语段、再摘出生字,学生在读熟语段、句子、词语的基础上识字,即便是在写生字的环节,生字单的设计也是在语段中挖空写生字,教师时刻记得把生字放在语境中与学生见面。

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法符合学生记忆的规律,从单个、抽象的记忆到联想记忆、情境记忆、对比记忆,大大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扩展了记忆的容量,提高了记忆的准确度,并且减缓了记忆内容的遗忘速度,使识字变得更容易。 ........

3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49 3.1"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的特点总结 ...... 49 3.2"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形成要素分析 ....... 49 3.1.

1 自主研发的教材 ...... 49 3.2.2 刘宪华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题组专家.... 50 3.3.3 参与实验的教师 ...... 51 4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的借鉴意义..... 53 4.1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成功之处 .... 53 4.2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需要思考的问题 ...... 55 5 结语 ...... 58

4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堂形态的借鉴意义

4.1 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成功之处 近十年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体现在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快速阅读、互动阅读、语感阅读等方面。阅读方式的新发展体现在批注阅读、扩展阅读、网络阅读、整体阅读、比较阅读等。

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比如山东高密的"大量阅读双轨运行实验"、于永正的"五重"阅读法、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李敬尧的"导学式"阅读教改实验、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研究、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

这些研究为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以上研究多关注阅读方法、阅读与其他能力间的联系及阅读教学方法,理论性强、差异性大,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高,很难形成可大范围推广的教学模式。

而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建构的是一种以阅读教学为主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完整的、系统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从两翼教材的开发到七种课型的设计,从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到课堂主文题的设置,从"以文带文""以读代讲"的方法到理答点评的策略,"语文主题阅读实验"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使得纸面上的阅读教学改革可行、易行,落到实处。

通过第三章典型课型的呈现,我们看到的"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课堂:七种课型各具特色、各显神通、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学环节简约紧凑、教学活动安排有序;学生安静阅读的时间得到保障、阅读广度和深度有所提升;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沉浸在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中;教师熟练运用"以读代讲"、减少讲解······这些都体现出主题阅读实验的方法引领。

正是课题组专家通过总结一线教师教学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总结出扎实的、具体的、成体系、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留给实验教师一定自我建构、自我发挥的空间,才使得"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课堂形态丰富、简约、灵动、有序、自主、开放、有语文味、有文化提升。 .......

结语

本文以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听推门课、看影像资料,获得大量、真实、详实的第一手课堂实例,经过整理分析,选择整体识字课型、以文带文课型、分享展示课型三种课型作为研究重点,进而筛选出三节代表课例作为整体呈现在论文中的案例。

笔者根据三种课型不同的课堂特点采用了侧重点不同的分析方法:整体识字课型采用量规分析,以文带文课型采用质性分析,分享展示课型采用课堂积极情感分析,进而概括出三种课型的课堂形态特点以及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课堂形态特点。

即:大容量、高效、简约、自主、开放、灵动、快乐,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由此,笔者探究其课堂形态的形成因素,是两翼教材、刘宪华及课题组专家、实验教师。

最后,笔者总结出刘宪华"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四点:建立了完善的以阅读教学为主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彰显了语文的魅力、解决了学生阅读量和质的两大难题,同时激发了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轻松、快乐上语文课,学科积极情感水平高。

此外,笔者认为"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还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形成培养合格的实验教师的长效机制、如何破除教材先行,更好地推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中的惰性、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笔者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刻全面,该论文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弥补、进步。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