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摘要:2015年3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江学者"荣新江教授在崇鋈楼闻道堂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吐鲁番出土文书与古代高昌地理信息",报告会由我院张萍教授主持。
应我校社会科学处与西北研究院的邀请,并借参加我院张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开题之机,北大"长江学者"荣新江教授在会后出席了"智仁论坛"与"河山论坛",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吐鲁番出土文书与古代高昌地理信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张萍教授主持。
作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荣新江教授在该领域的成就无需赘述。由他编著的《吐鲁番十八讲》不仅在国内敦煌学领域有深远影响,而且对国外唐史研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被他们奉为经典教材之一。此次报告,荣教授首先大概介绍了自己多次参与吐鲁番考古发掘工作及吐鲁番新获文书整理编纂工作的经历,然后系统梳理了高昌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高昌郡时期(327—449)的一郡五县,即高昌郡、高昌、田地、横截、白苏、高宁五县。
至大凉及阚、张、马高昌王国时期(450—501),高昌发展为三郡八县,即高昌、田地、交河三郡,高昌、田地、交河、横截、白苏、高宁、威神、酒泉八县。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建立西州,下置五县。
在荣教授生动有趣的讲解下,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古代高昌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荣教授认为,吐鲁番作为最典型性丝绸之路城市,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17种语言,24种文字"的存在,对研究吐鲁番的学者来说,既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其魅力所在。荣教授指出明晰吐鲁番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当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无疑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近2个小时的报告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会后,与会师生就"影响古代城址选择与变迁的因素"等话题与荣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荣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学术态度,让广大师生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