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旧居旅游 【游记】晏阳初旧居 柑橘林里的安静小院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寻访晏阳初旧居颇费周折.    从资料上查到,1940年,晏阳初在北碚歇马镇磨滩河畔创办了以倡导平民教育为宗旨的私立中国乡村教育学院

    寻访晏阳初旧居颇费周折。    从资料上查到,1940年,晏阳初在北碚歇马镇磨滩河畔创办了以倡导平民教育为宗旨的私立中国乡村教育学院,其校址和旧居就在现在的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内。

    从主城区的北环立交桥上渝武(胜)高速,在北碚高速路口下车后转乘516路公交车去歇马镇,一路十分畅通,大约花了1个小时。

到歇马镇再去“柑研所”,班车很少,“摩的”成群。问了好几个“摩的”司机,都不知道什么晏阳初旧居,也不知道晏阳初为何人。我想跟他们也说不清楚,就说你把我拉到“柑研所”的“所部”吧。

到了一看,是一个大工地,由于“柑研所”的大部分土地与资产被西南大学收购,此地正在大兴土木,能遇见的都是些搞建筑的工人,他们不是本地人,更不知道什么晏阳初及其旧居。    向路边一个杂货店的老大爷询问,他想了一阵说:你再往前走,到左边的第三个路口转进去再问。

    按照老大爷的说法来到“左边的第三个路口”,进去大约500米处,便见到了一幢5层的住宅楼,应该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转到楼下,却见不到一个人影。

正踌躇间,忽见楼旁有一个小院,小院的正房门前挂着几块牌子,其中有一块上写着“晏宅”两个大字,想必是了。

    这是一个安静的三合小院,正屋5间平房一字排开,两边各有3间平房对称排列,青砖素瓦,朴素而整洁。没有房子的一边是一道半高的围墙,一道铁栅门关着却没有上锁,我推门进去,右边山墙下有一条小白狗叫了几声,也没人出来,穿过不大的院坝走进正屋,才发现正门上方挂着一块由胡絜青题写的“晏阳初陈列室”的木匾,右边是在门外就看见的“宅晏”二字,没有落款,不知出于何人之手。

左边是一块大理石白底红字的小牌,上写着“重庆市北碚区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德育基地”的字样,落款是“中共重庆北碚区委员会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房门上了锁,院子里又没人,我只能透过房子的玻璃窗往里探望。

陈列室共有3间,居于正房的正中,墙壁上挂有许多照片、图表和文字,大约是晏阳初的生平事迹展览,另外两间正房空着,左边的厢房有两间放着一些桌椅,另一间堆着杂物,右边3间挂着窗帘,看不到室内的陈设。

    院坝里摆着一些盆栽的花木,除正房大门前的两株像落叶松一样的植物长势茂盛外,其余的盆花都显得杂乱而枯疏。靠院门的一边种着4棵桂花树,已是秋日却未见着花。

我在院子里拍了几张照片,却一直没有见到一个人,出院门时我顺手带上铁栅门,发出了一点声响,小白狗又叫了几声,算是向我告辞。    晏阳初1890生于四川巴中。

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先后获得耶鲁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和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发起组织“大众教育联合会”,先后在华北、华中、华西、华南各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5年到河北定县推行平民教育,开展“实验县”工作。1928年应邀赴美讲学,在美国组织“大众教育活动筹款委员会”,募得捐款50万美元。翌年回国,在定县成立“中国农村建设运动总部”。1936年6月,日军侵犯华北,平教总会迁至湖南长沙,随后迁来重庆。

晏阳初得到卢作孚的支持,于1940年在歇马磨滩河畔,创办私立中国乡村育才学院,张群任董事长,晏阳初任董事会秘书兼院长。1944年,在美国举行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会上晏阳初和爱因斯坦、杜威、福特、摩根等人一道被评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45年改育才学院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抗战胜利后,北碚图书馆成立,晏阳初担任了图书馆理事长。

次年晏阳初由美国兑回5万美元,设立华西实验区,在璧山县、巴县和北碚的50个乡镇中,开展乡村建设工作。1947年,晏阳初再度赴美,担任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别顾问,获得美国政府250万美元专款,回国建立“全国农村复兴联合总署”。

到1949年,实验区扩大到巴县、江北、江津、璧山、永川、合川、铜梁、大足、荣昌、綦江10个县和北碚管理局的160个乡镇,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699个,参加社员65137人,受传习教育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在北碚设有华西实验区办事处,有传习处436所,导生875人,学生12673人,已扫除文盲占失学成人的60%。可以说,晏阳初在北碚的10年,在他的人生和事业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9年,晏阳初曾到台湾,但蒋介石政府的种种表现却令他失望并很快离去。1950年以后,晏阳初受聘担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一直住在美国。

随即又协助东南亚各国建立了乡村改造促进会,并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理事会主席。之后,晏阳初将他的事业推广到泰国、印度、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加纳等国,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晏阳初颁发“终止饥饿终身成就奖”,并祝贺他97岁诞辰。1985年,晏阳初终于重回祖国,并到四川访问。他于1990年3月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百岁。    从晏阳初旧居往北望,便能看见不远处的“重庆晏阳初中学”,这个中学原来叫“重庆市99中学”,前些年才改名的,据说得到了晏阳初后人的一些赞助,(我在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时,发现河北定州,四川巴中等晏阳初“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以晏阳初命名的中学或大专。

)在校园里,有一尊晏阳初的塑像,塑像的大理石基坐上,刻有晏阳初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