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伪稿案与乾隆朝政治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乾隆帝即位初,就实行以宽仁治国的施政方针,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了政治风气由严复宽的转变;但是,大约乾隆六年始,限于宽仁施政产生的一系

【摘要】:乾隆帝即位初,就实行以宽仁治国的施政方针,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了政治风气由严复宽的转变;但是,大约乾隆六年始,限于宽仁施政产生的一系列弊端,乾隆帝施政方针重又趋于严猛。在这种由严入宽,由宽复严的政策调整背景下,发生了一桩重大政治案件——乾隆十六年孙嘉淦伪稿案。

此案因其史料不足且分布零散等因素,学术界涉足不多,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考察孙嘉淦伪稿案与乾隆朝政治之间的关联这一角度入手,阐述孙嘉淦伪稿案的历史背景、办案过程,以及此案与乾隆朝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揭示出该案对乾隆朝政治的重要影响。

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伪稿案的大致经由及其伪稿内容;进而以内容为核心,论证此案的性质是一桩严重的政治案件,而不是有人所说的“文字狱”。

乾隆十六年发生的孙嘉淦伪稿案,由乾隆帝亲自指挥查办,历时近两年,涉案人员两千人以上,内地十七行省均有涉案人犯,举国上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却仍然未能将首犯抓捕归案。

伪稿案不是一般所说的“文字狱”。文字狱最大的特征是统治者曲解文字文意而锻炼成狱,犯案者是无心、被动的,立案者是有意、主动的。孙嘉淦伪稿的撰写者显系有意编此伪稿,企图利用伪稿造成于己有利的政治影响,进而影响乾隆施政。

在查办伪稿案过程中,乾隆君臣始终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可见,伪稿案并非文字冤狱。澄清伪稿案的性质,有利于客观研究伪稿案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历史地位。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了伪稿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主要从时代大背景和乾隆帝个性政治两方面,亦即从必然与偶然、客观与主观互相交织来论述。 WP=70乾隆朝初期的宽仁政治,是伪稿出现的前提之一。乾隆初政,一扫前朝严猛苛政的阴霾,力行宽仁,政治气氛宽松起来。

伪稿编撰人的勇气和胆量,无疑是由宽仁的政治环境所提供的。我们难以想象在雍正时代,以及乾隆十六年大兴文狱之后,有人胆敢冒诛族的危险,编造如此文章;有人胆敢杀头的危险,争相传抄。

在乾隆十六年孙嘉淦伪稿案以前,亦即乾隆三年,京城内曾发生过一起极其相似的伪稿传播事件。但是乾隆帝对此二者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乾隆三年一案,乾隆帝下令不用深究,不了了之;十六年一案,乾隆帝则立志要一查到底。

这种态度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乾隆帝施政方针由宽转严、由仁复苛的转变之大。或者说,如果乾隆帝施政方针不发生如此巨大转变,则十六年孙嘉淦伪稿案很可能与三年伪稿事件一样,被低调处理;而不会酿成一桩牵涉震动全国的政治大案。

除了上述历史大背景,乾隆帝个性政治的影响也是伪稿案发生的重要背景。帝王位居权力之巅,无任何有效力量监督限制,因此帝王均难逃任由其个人政治意志随性施政之窠臼。乾隆皇帝也如此。普遍认为,扰民浪费的南巡,是引发伪稿案的直接原因。

伪稿撰写者的直接目的就是希图制造社会舆论,阻止乾隆南巡。伪稿流传如此广泛,其作者指责乾隆君臣施政失当,其内容深得人心是一个重要原因。伪稿指责乾隆帝在南巡、孝贤皇后丧事、处死张广泗等政事上处置不当。

剖析这三桩政治事件可知,此三者无不是乾隆帝情绪化地处理政事、任由个人政治意志指导施政的结果,皆在官场民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乾隆帝的任随个人政治意志处理某些重大政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引发伪稿案的直接原因。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考述了伪稿案查处过程。首先探讨了伪稿作者冒孙嘉淦之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孙嘉淦素有直言极谏之名声,用其名可大大增强伪稿的可信度,以及在此案前已有冒孙嘉淦之名的伪稿流传案例可WP=71资借鉴。

另外,孙与一些宠信大臣关系不和也是一个因素。然后,通过分析指出乾隆帝虽然对该案高度重视,动用全国力量调查,但是对案件的复杂性估计不足。结果,办案过程迅速政治运动化,牵涉面越来越大,同时却无法捉到真凶,冤案迭出。

以江西施廷翰父子冤案、江浙提督吴进义冤案为例,叙述了当时因查办伪稿案牵累冤案之多、株连之广,从中可看出乾隆皇帝极度自负、不能容忍失败等心态。

查办此案,导致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激化。民间暴动此起彼伏,各级官员怨声载道。面对这种情形,乾隆帝不得不草草结案,避免更大的震动。他匆匆定卢鲁生、刘时达为伪稿首犯,火速处死,并不再追究其他人员。

从伪稿的撰写日期、伪稿撰写内容以及卢刘具体的审讯定案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可断定卢、刘必非首犯。同时,卢刘二人成替罪羊有其内在原因。第四部分认为,孙嘉淦伪稿案对乾隆朝政治的影响十分深远。乾隆帝将此案的产生归于自己的统治仍然过于宽仁。

于是,其施政更为严猛,甚至不惜以恐怖手段来恫吓威慑臣民,加强专制统治。具体来说,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1、掀起文字狱的第一次高潮。伪稿案促使乾隆帝认识到加强思想领域、意识形态的控制的迫切性。

乾隆帝文字狱第一次高潮就此兴起。在所兴起的数桩文字狱案件,亦成为后来处置文字狱的范本。2、整饬官风。在伪稿案查办过程当中,乾隆一朝官吏的官僚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不申、旨不行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振作吏治,乾隆大力惩贪,刷新吏治。自乾隆十八年始,又接连兴起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9.3 【目录】: 前 言5-6一、 伪稿案实为严重的政治案件6-10(一) 伪稿案大致经由及其内容6-7(二) 伪稿案非文字狱辨7-10二、 伪稿案发生的历史背景10-30(一) 乾隆初政宽仁是伪稿案产生的前提10-17(二) 政策过宽复严的回归17-21(三) 乾隆个性政治是伪稿案发生的重要背景21-30三、 浅析伪稿案的查处过程30-47(一) 伪稿冒孙嘉淦之名粗考30-33(二) 乾隆严督查办伪稿案33-36(三) 两起典型的冤案36-41(四) 仓促草率的定案41-47四、 伪稿案对乾隆朝政治之影响47-57(一) 掀起文字狱的第一次高潮47-50(二) 整饬官风严办贪贿50-54(三) 兴胡中藻案打击朋党54-57结 语57-60注 释60-67参考文献67-69中文摘要69-73英文摘要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