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亮石油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孙永河,男,汉族,1979年1月生,黑龙江省汤原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2002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

孙永河,男,汉族,1979年1月生,黑龙江省汤原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2002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主攻断裂输导油气机理及输导效率特征研究;2009年4月在大庆石油学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下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攻油区构造解析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之后在东北石油大学留校任教。

2009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区构造解析”、“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及控藏作用”。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973项目1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部级和局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973项目3项、中石油和教育部等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局级项目20项;完成成果鉴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项目4项。

主讲本科生“构造地质学”和硕士研究生“油区构造解析”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总人数16人,其中在读人数14人。

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1项、省部级论文类二等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正式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

在《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石油学报》、《地质论评》、《地质科学》、《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19篇,正式发表教改论文3篇。授权的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1、 “油气藏形成组”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骨干成员; 2、“断层变形、封闭性及与流体运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3、“断裂控藏”CNPC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攻构造变形机制砂箱物理模拟; 4、2012年11月,获批“地质工程”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5、2013年7月,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6、2013年8月,获“第六届大庆市青年科技奖”称号; 7、2013年8月,入选大庆市第六届青年联合会委员(科技界); 8、2013年10月,入选大庆市高层次人才库; 9、2013年5月,获东北石油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10、2008年3月,获大庆石油学院“安东石油”奖学金; 11、2007年8月,论文“Evaluation on gas transporting efficiency though fault and definition on effectively transporting mode in the north belt of Kuqa depression”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的“首届油气资源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中被评为优秀论文; 12、2005年4月,硕士论文“逆断层输导天然气机制及输导效率物理模拟”被评为大庆石油学院优秀硕士论文。

1、高孔隙性岩石中变形带特征及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3-2015,25万元,负责(1); 2、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被动裂谷盆地成因机制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2012-2014,5万元,负责(1); 3、中西部重点前陆盆地断裂控藏机制与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断裂地震解释及封闭性数值模拟,“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2014,200万元,专题负责(1); 4、断层相关圈闭油气安全开采风险性评价——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次断裂变形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2014,133万元,专题负责(1); 5、泥岩涂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有效封闭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2016,94万元,参与(2); 6、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控藏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2013,36万元,参与(4); 7、火山岩内断裂带结构、封闭性及与油气运聚和保存的关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2014,97万元,参与(2); 8、南海北部深水区地震资料频谱分析及沉积史分析,“十一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0,10万元,负责(2); 9、中西部前陆盆地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十一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9-2011,120万元,负责(2); 10、大气田形成的盖层、断层控制作用与定量评价研究,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9-2011,200万元,参与(5); 11、全球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分析与未来战略选区,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9-2013,153万元,参与(5); 12、天然气运移高效输导层地质模型及输导效率物理模拟,国家973项目,2003-2007,120万元,参与(5);

1、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016,5万元,负责(1); 2、碳酸盐岩内断裂带内部结构及与油气运移和封闭 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12-2014,19万元,参与(2); 3、碳酸盐岩内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对油气运移与封闭的控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12-2014,20万元,参与(2); 4、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 CNPC十一五重大专项,2008-2010,60万元,参与(2); 5、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藏机理,省科研基金面上项目,2012-2014,5万元,参与(3); 6、渤南海域新近系油田群断层封闭规律性及预测研究,中海油总公司攻关类课题,2010-2011,180万元,负责(2); 7、珠江口盆地东部断层圈闭成藏条件研究,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攻关类课题,2008-2010,210万元,负责(2); 8、中低丰度天然气藏盖层封堵盖性定量评价,中石油攻关类课题,2009-2010,83万元,参与(2);

1、升平-卫星地区成藏条件再认识及有利评价区块优选,横向协作,2013-2014,156万元,负责(2); 2、古龙南地区油水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研究,横向协作,2013-2014,90万元,参与(3); 3、杏北开发区断层边部多靶点定向井挖潜技术研究,横向协作,2012-2013,70万元,参与(3); 4、采油五厂边部葡萄花油层增储潜力研究,横向协作,2012-2013,85万元,参与(3); 5、南堡2号构造中浅层断裂控油机理研究,局级,2012-2013,110万元,负责(2); 6、大庆市石油物探资料收集与解译,横向协作,2012,190万元,负责(2); 7、松南长岭断陷结构及演化特征研究,横向协作,2011-2012,180万元,参与(4); 8、南堡凹陷第三系断裂系统划分及输导和封闭性评价,横向协作,2010-2011,175万元,负责(2); 9、海塔盆地中部富油断陷带成藏规律研究,横向协作,2009-2010,500万元,参与(8); 10、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保存研究,横向协作,2009-2010,8万元,参与(2); 11、肇41州58区块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及潜力评价,横向协作,2009-2010,30万元,参与(3);

1、孙永河,王铎,付晓飞,孟庆洋,王海学.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断圈含气性影响因素及目标优选. 特种油气藏,2013,20(4):5-9. 2、孙永河,赵博,董月霞,郑晓凤,胡明.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4):550-559. (EI收录) 3、孙永河,白鹿,付晓飞. 松辽盆地北部T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成因机制研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38(4):1-10.

(EI收录) 4、康琳,孙永河,柳冰,周再东,孙仁杰.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断裂系统对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6):2417-2427.

(通信作者,EI收录) 5、孙永河,陈艺博,孙继刚,付晓飞,胡明.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3):275-283. (SCI收录、EI收录) 6、SUN Yonghe,CHEN Yibo,LI Xuesong,SUN Jigang,FU Xiaofei.

Evolutionary sequence of fault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version structural belts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Petrol. Explor. Develop.

,2013,40(3):296-304. 7、Yonghe Sun,Zhenyu Wu,Kexin Zhang,Qingyang Meng,Jianghua Yu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roughs and The Control on Source Rocks of Hailer-Tamtsag Basin.

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JCIT),2013,8(6):690-698.

8、Sun Yonghe,Kang Lin,Yang Fengxiang,Li Xuesong. Analysis of fault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forming control in middle fault depression belt in Hailer-Tamtsag Basi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616-618:174-184. (EI收录) 9、SUN Yonghe,KANG Lin,BAI Haifeng,FU Xiaofei,HU Ming.

Fault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to Deep Gas Accumulations in Xujiaweizi Are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2,86(6)pp:1547-1558. (SCI收录) 10、孙永河,杨文璐,赵荣,胡光义,范廷恩,袁红旗,刘哲.

渤南地区BZ28-2S/N油田油水分析主控因素. 石油学报,2012,33(5):790-797. (EI收录) 11、孙永河,史盼盼,杨帆,袁红旗,杨勉.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构造演化与富油构造带成因机制分析.

地质科学,2012,47(3):700-713. 12、孙永河,隋立伟,付晓飞,申家年,康琳,孙庆华.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结构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响应. 地质科学,2011,46(4):919-928.

13、孙永河,韩玉萍,冯志鹏,付晓飞,刘哲.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地质论评,2011,57(1):89-100. 14、孙永河,漆家福,吕延防,韩华君.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石油学报,2008,29(5):669-675. (EI收录) 15、孙永河,吕延防,付晓飞,杨典栋. 准葛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3):430-436. 16、孙永河,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李照永. 库车坳陷的断裂有效运移通道及其物理模拟. 地质科学,2008,43(2):389-401.

17、孙永河,吕延防,付晓飞,付广,王涛.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效率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6):135-140. (EI收录) 18、孙永河,万军,付晓飞,崔鹏.

贝尔凹陷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潜山裂缝的控制.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3):316-322. (EI收录) 19、孙永河,付晓飞,吕延防,付广,阎冬.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1):98-104. 20、孙永河,吕延防,付广,付晓飞,张兴彦. 断裂输导体系输导天然气效率及其评价方法.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1):73-77.

21、付广,孙永河,吕延防,黄劲松.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1):26-31. 22、付广,孙永河,吕延防,黄劲松.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砂体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沉积学报,2006,24(5):763-768. 23、付晓飞,孙永河,许凤明. 胜利油区20古潜山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 天然气工业,2006,26(7):32-34.

(EI收录) 24、付广,孙永河,吕延防. 输导通道类型对天然气聚集效率的影响. 地质论评,2006,52(2):236-243. 25、吕延防,孙永河,付晓飞,付广,杨勉,祝彦贺.

逆断层中天然气运移特征的物理模拟. 地质科学,2005,40(4):464-475. 26、刘哲,吕延防,孙永河,李彦彬,张东伟. 同生断裂分段生长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辽河西部凹陷鸳鸯沟断裂为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41(5):793-799. (EI收录) 27、刘哲,付广,孙永河,孙同文,周君,张东伟. 辽河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综合评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4, ):1394-1404.

(EI收录) 28、付晓飞,吕延防,孙永河. 克拉2气田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天然气工业,2004,24(7):9-13. (EI收录) 29、付晓飞,吕延防,孙永河.

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22-25. 30、柳广弟,孙明亮,吕延防,孙永河. 库车坳陷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评价.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38:103-110. (SCI收录) 31、付晓飞,董晶,吕延防,孙永河.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 地质学报,2012,86(6):877-889.

32、于丹,吕延防,付晓飞,孙永河,胡明.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地质论评,2010,56(2):245-253. 33、张克鑫,漆家福,任红民,孙永河,王涛.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演化规律研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2):21-24. 34、付广,段海凤,付晓飞,孙永河,祝彦贺. 库车坳陷断裂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及作用分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1):37-39. 35、付晓飞,宋岩,吕延防,孙永河.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膏盐质盖层特征与天然气保存. 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25-29. 36、付晓飞,杨勉,吕延防,孙永河.

库车坳陷典型构造天然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 石油学报,2004,2(5):38-43. (EI收录) 37、FU XiaoFei,CHEN Zhe,YAN BaiQuan,YANG Mian,SUN YongHe.

Analysis of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central rift zones of the Hailar-Tamtsag Basin using a fault-caprock dual control mod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3,56(8):1357–1370.

(SCI收录) 38、付晓飞,陈哲,闫百泉,杨勉,孙永河.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断层和盖层双控模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43(8):1338-1351.

(EI收录) 39、黄劲松,刘长国,付晓飞,吕延防,孙永河. “小而肥”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以海拉尔贝尔凹陷贝中油田为例. 吉利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1):9-17.

(EI收录) 40、吕延防,王有功,付广,刘哲,孙永河,施和生,刘从印.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层圈闭钻探风险性评价. 石油学报,2011,32(1):95-100.

(EI收录) 41、付晓飞,方德庆,吕延防,付广,孙永河.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3):328-336. (EI收录)

1、著书,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作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8,排名第四; 2、主编,石油工程概论(Overview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13.8,排名第二;

1、断裂变形封闭性及控烃作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2013.11,排名第3; 2、断裂控藏理论和技术及在复杂断块找油中的应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特别奖,2014.2,排名第5; 3、断裂变形封闭性及控烃作用,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一等奖2013.2,排名第3;

1、盖层内断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内领先,2013.5,排名第4; 2、断裂变形、封闭性及控烃作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2012.5,排名第3; 3、低渗透油层油“负向”运聚机理及富集规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国际先进,2011.

6,排名第11; 4、三肇凹陷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对油成藏控制作用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2011.4,排名第15;

1、发明专利,油页岩地面干馏与电厂锅炉汽轮机抽气综合循环利用工艺,2013.7, ZL**7.9,排名第1; 2、发明专利,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上干馏与发电联产集成系统,2013.7,ZL**8.3,排名第1; 3、发明专利,基于三轴转台的油气运移模拟装置及模拟实验方法,2012.

12,ZL2**.5,排名第2; 4、发明专利,一种泥岩涂抹形成演化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2013.3,ZL**5.2,排名第2; 5、发明专利,示踪量子点注水剖面测井方法,2013.

8,ZL**4.X,排名第3; 6、发明专利,环形剪切装置,2013.9, ZL**8.6,排名第4; 7、发明专利,一种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2013.

7,ZL**9.1,排名第5; 8、实用新型专利,排替压力测试装置,2012.4,ZL**8.1,排名第1; 9、实用新型专利,天然气扩散细数测试装置,2012.4,ZL**3.

1,排名第1; 1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进行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的分析图版,2013.5,ZL**3.X,排名第3; 11、实用新型专利,用于进行油气藏保存条件研究的实验箱,2013.5,ZL**3.2,排名第3;

主讲本科生《构造地质学》和硕士研究生《油区构造解析》课程,近三年指导本科生挑战杯3人,其中1人获东北石油大学一等奖。 1、油区构造解析,硕士研究生,2011~2014,共128学时; 2、构造地质学(理论、实验),2009~2013,共320学时; 3、毕业设计(共37人),2010~2014,共481学时; 4、课程设计(共3个班),2011~2013,共30学时; 5、秦皇岛、吉林、四平、塔里木、准噶尔等地野外地质实习,2011~2014;

获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正式发表教改文章3篇。 1、教学成果奖,石油勘探类拔尖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东北石油大学,一等奖 ,2013.1,排名第四; 2、教改文章,关于《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考,价值工程,核心期刊,2012.

5,排名第1; 3、教改文章,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核心期刊,2013.1,排名第2; 4、教改文章,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革,价值工程,核心期刊,2012.4,排名第2;

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总数16人,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2~3人,并有机会推荐到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廊坊分院)开展论文工作,主要招收“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质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地质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

多年来,带领研究生参加构造专业相关的各类学术会议10余次,其中参加代表性的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

1、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2014.4,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参会议题:盆地构造与油气资源,650人规模; 2、第六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2013.

4,吉林大学(吉林长春),参会议题:盆地与矿田构造,500人规模; 3、第五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2012.3,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参会议题:盆地构造与能源,700人规模; 4、第二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2013.

8,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参会议题:非常规油气源岩形成的构造条件,300人规模; 5、首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2011.

9,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参会议题:构造对页岩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320人规模; 6、断层、流体与成藏系统短训班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参会议题:断层演化及对油气输导与封闭的影响,120人规模; 7、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参会议题:断裂变形机制及控藏机理,380人规模;

主要研究方向:油区构造解析、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及控藏作用 自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了构造方面的博士学位论文到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从事“油区构造解析”和“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及控藏作用”研究方向,以“解析构造学”为指导思想,在盆地和油区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分析构造对油气成藏和油水关系的影响,并且在开发区的精细构造解析方面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研究。

依托30余项科研项目(国家级6项、省部级8项、局级及横向课题20余项)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形成了七个特色的“研究内容”、,详细内容及其研究意义如下: (1)含油气盆地构造变形场确认与构造演化复原分析(核心技术:解析构造理论指导下的复杂裂陷盆地精细地震解释技术、构造平衡剖面编制技术),该项研究在渤海盆地提出了利用构造变换带找油的思想,因此对深入揭示油气运聚规律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2)复式小型断陷湖盆群的盆地性质界定、形成机制及成盆动力学模式(核心技术:主被动裂陷盆地对比分析界定盆地性质技术、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盆地成因机制和构建成盆动力学模式技术),该项研究立足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提出了被动裂陷盆地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区的找油方法,因此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周边如二连盆地在内的中亚蒙古构造带东部寻找有利钻探目标提供了借鉴。

(3)主干断裂变形机制与洼槽(断陷半地堑)生长迁移规律及对优质烃源岩控制作用(核心技术:基于古构造变形场确认和断层分段生长机制恢复古断层段技术、断裂生长过程中位移传播方式确定洼槽生长迁移规律技术),建立了洼槽生长、联合、迁移规律恢复烃源岩古分布范围和厘定优质烃源岩分布的方法,因此对裂陷盆地准确挖潜断陷构造层油气资源潜力和降低钻探成本、提高钻探成功率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含油气盆地“走滑性质”变形场复原分析及其控藏特征研究(核心技术:不同性质走滑(剪切应力下的主动走滑、主应力下先存构造控制的“斜拉式”被动走滑走滑、主应力下差异伸展控制的“变换性质”的走滑)构造变形场复原分析技术、走滑伴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技术),该项研究是基于松辽盆地提出的,其中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研究中提出了走滑断裂叠复区控制火山岩储层的解释模型。

对下一步深层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5)裂陷盆地正反转构造变形机制及控藏特征研究(核心技术:正反转构造识别、类型精细划分技术、不同类型正反转构造反转变形强度定量表征技术),系统剖析了松辽盆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机制,提出了反转构造控制次生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新思想,为进一步寻找次生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张性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指导下的开发区断层边部正向微幅度构造识别、定量表征及与剩余油分布关系(核心技术:断裂相关纵向和横向褶皱形成机制模拟实验分析技术、断层边部微幅度背斜定量表征和预测技术),该项研究提出了断层边部正向微幅度构造寻找剩余油的新方法,为油田开发区提高可采储量给予了有利支撑。

(, 7)开发区精细构造单元划分及与油水分布规律的关系(核心技术:古构造形态刻画界定构造分带技术、构造变形场复原刻画横向断层分布界定构造分块技术),提出了不同构造单元断层相关圈闭成因不同,从而决定了开发区不同构造单元油气的聚集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为总结开发区复杂油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