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微博炮轰凤姐 称美国采访滥用励志和榜样讽刺之极
凤姐美国采访
此前,美国官方电视台“美国之音”采访凤姐,在这次专访中,“凤姐”对采访她的美国记者控诉说,因为自己的女性性别,自己的农民阶级,她在中国饱受“歧视”,来到美国才感受到了“平等”。
她还告诉采访她的美国主持人说,中国的农民家庭,从来就无法翻身,只能被压迫。
凤姐
“凤姐”名叫罗玉凤,来自重庆下属的一个县城,后来因为不愿意在老家当乡村教师,来到上海打工,成了一名收银员。之后,在2009年年底,她在上海街头公开征婚,表示非北大清华硕士生不嫁,从而炒红了自己,并于2010年底去了美国,从此一直在美国“发展”...
乍一看,这段经历确实挺“励志”的: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毫无背景、各方面条件都极为一般的女子,不仅在美国生活了5年多,如今还成了美国官方电视台的专访嘉宾。这样的经历,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凤姐微博自拍
然而,魔鬼总在细节中。如果我们仔细剖析凤姐过去几年的经历,就会发现“励志”和“榜样”这两个词,用在她身上,简直是一种讽刺....
如果是美国人,乍一听,凤姐的经历也确实挺可怜的,也完全符合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穷人的认知。另外,以美国梦的政治正确来说,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怎么就不能找北大清华的硕士了?为什么要嘲笑她呢?就因为她是农民,是底层人么?而且这么看来,她能摆脱这样的一个“吃人”的社会,来到美国,更加是不容易了!
不少2009年时已经接触网络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当年10月,在上海街头,一个自称“凤姐”的女子,不仅在街头公开征婚,扬言“非北大清华硕士不嫁”,而且她还宣称自己“9岁博览群书”、“前后300年无人能超越”...
凤姐微博截图
不论是那些充满炒作意味的话语,还是炒作事件本身,都没有任何人逼过凤姐,完全是她自己自愿。证据就是:在2011年7月8日的一条微博里,凤姐自己也承认,当年她在上海街头的征婚,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炒作】。
所以,明明是“凤姐”无聊的炒作,惹得大家反感,可她为什么要在美国的电视台上,控诉这是自己因为“出身不好”而被“歧视”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