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阿忆“间谍门”事件不能戛然而止

2018-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间谍门"事件,以女主持人方静在新闻频道的亮相平静了下来.有人说,这是别具特色的"中国式辟谣". 当然,方静的"恢复名誉",实际上从始作俑者阿忆"嬉皮笑脸"的步步退却就起步了.而方静呢,在回应观众希望其有些辩词之说时表示:"如果伤害已经造成,辩解会造成更大伤害,我拒绝." 原来方静曾信誓旦旦表示要和阿忆在法庭上见,但从最新的报道看,方静似乎又有了对阿忆"放一马"的味道.故而,有一个叫岳粹

“间谍门”事件,以女主持人方静在新闻频道的亮相平静了下来。有人说,这是别具特色的“中国式辟谣”。

当然,方静的“恢复名誉”,实际上从始作俑者阿忆“嬉皮笑脸”的步步退却就起步了。而方静呢,在回应观众希望其有些辩词之说时表示:“如果伤害已经造成,辩解会造成更大伤害,我拒绝。”

原来方静曾信誓旦旦表示要和阿忆在法庭上见,但从最新的报道看,方静似乎又有了对阿忆“放一马”的味道。故而,有一个叫岳粹景的朋友说:“看看事件的来龙去脉,再分析一下方静的现状,却不能不承认,方静和阿忆这几天的举止行为极像演双簧,而且双方配合得相当默契,甚至是天衣无缝。”

对这种“演双簧”的说法,我是既不相信又相信。

说“不相信”,是因为阿忆和方静都是公众人物,似乎不应以“苦肉计”来忽悠全国百姓。这场发端于两个人之间的私人口水战,因为公众人物的缘故,霎时演变成一个严肃的公共话题。但是,当这些严肃的公共话题突然因为“双簧”的落幕而被涂上“炒作”的油彩时,一直处在“信息盲区”的人们顿时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有个评论家说,在这种情况下,“受损的将不单单是当事人的隐私与名誉,还包括相关单位的声誉与形象。信息强者的沉默、权威信息的缺失,无疑变相强化了小道消息、流言与谣言的横向联合”。

说“相信”,是因为阿忆与方静曾先后同为央视《焦点访谈》主持人,两人都是北大的高才生,应该不会没有任何联系。方静说不认识阿忆这个人,现在看来,好像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以上这些都是推断,推断又仅是一种逻辑演绎。真正的真相大白不能靠推断,它首先需要方静勇敢地站出来,实现自己当初“用法律武器捍卫尊严”的诺言,这比时下的“中国式辟谣”会更加有力。

现在,文化界有一股浊气丝毫不亚于不洁的权力,它们以另一种破坏力悄悄鲸吞着正义、良知和美好,嘲笑并试图重新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伦理原则。方静通过法律把事情真正弄个水落石出,既是“洁身”,更是“激浊扬清”。

事情的真相大白,还需要相关部门出手。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道德操守、专业素养,最终交会于新闻真实性的秉持和坚守。阿忆作为新闻学的“教官”,更应该身体力行。相关部门敢不敢在阿忆身上落实“制止”的“猛药”,全社会拭目以待。总之,“间谍门”事件,不能就这样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