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很亲和 合肥一中孙喆
昨天上午,高考语文国家卷如约与广大考生见面,备受关注的作文以漫画为素材入题,这种形式在以前全国卷中出现多次,考生并不会感到突兀。漫画内容更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考生展现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足够的弹性。
与2015年全国Ⅰ卷相比,今年的全国卷在考试内容、考点分布、试卷结构、题型设置等方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粗略统计全卷18道小题,除第15题(3分)考查内容明显变化外,其余小题在考点覆盖、题型设置甚至选材类别上都保持一致。即使是许多人看来与文字材料大相径庭的漫画材料,其实质上还是属于这几年都非常流行的非连续文本的新材料作文形式。
据了解,我省今年高三语文复习应考的参考模板多以2015年全国Ⅰ卷为主,兼顾前三年全国卷。2016年的这份全国卷,对于阔别全国卷十年之久的安徽考生而言,可以说无丝毫违和之感。这种稳定完全符合考生的心理预期,也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如此,今年的“平稳过渡”也必定成为可能。
选材非常亲和
通观今年的语文试卷,在选材上突出地体现了“亲和”的特点。如论述类阅读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虽然涉及古代文字、文化研究的几个概念(实际上这些概念都属古代文化史常识),但文章简明精练,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这样的“亲和”文字特别适合考生心态平和地开卷入手做题。
文言文的《宋史·曾公亮传》、古代诗歌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与去年的选材年代都完全相同。出自正史的人物传记,文字典范,故事性强,内容浅易亲切。
对于我省考生而言,作为一种自主命题没有考查过的选考题,其中小说选材为著名作家李锐的《锄》,人物传记材料则摘编自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自述性文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和李清霞的《陈忠实年表》,选文思路、体裁形式、拟题方式与去年的试题并无二致。小说在经命题者处理后,篇幅虽短,但情节安排巧妙,人物描写细腻,语言简洁明快,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看,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材料都非常恰当,考生也相当熟悉。
实用类文本阅读,今年的选材依然选择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却没有了去年试题中的学术味过浓、专业名词较多的“疏离感”,明白晓畅地呈现出作家艺术追求的心路历程,使得考生既能产生艺术探索的新奇感,又能油然而生一种与“大家”心灵对话的亲切感与崇敬感。
作文激发思考
作文材料在激发考生思维,展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隐性”提供了足够的弹性。
对于漫画中的人,考生可想到自己,也可联想到某类群体;试卷上的分数,小可理解为学业成绩,大可理解为工作成绩乃至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程度;“唇印”“掌印”既可视为一种态度,也可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这样成绩的变化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对进步与退步、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表扬与批评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联系紧一些可谈唯分数论所反映的积重难返的教育评价单一化、功利化问题;挖掘更深一些,可深入思考社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批判社会现实中唯分数(成绩)论,唯GDP论,促进小到个人,大至国家层面的内涵式发展、协调性发展。
如此,考生在表达的深度、广度和逻辑严密度等思维能力上的发挥就可能成为比较的关键。毋庸置疑,试题材料漫画提供的思维切入角度的多元,使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思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实质内涵的试题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