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有三宝:讽喻、特效、反转妙
《人猿星球》的原著小说只有一部,但由其衍生的影视作品却多达九部电影、一部真人电视剧、一部卡通剧,可见好莱坞对这个题材是真爱,简直快赶上我们对“西游”IP的热情了。巧的是,“人猿”与“西游”的重要主人公都是灵长类动物,大概是这类与人最相像的动物更容易被拿来作为人类自身的“参照物”。不过中国人笔下孙悟空掌握了智慧之后要去取经,寻找更大的智慧;西方人笔下的人猿,却要利用智慧“变现”为统治这个星球的权力。
结尾反转好 人气口碑都没跑
科幻小说《人猿星球》创作于1963年,等我初次读到它时,地球都快要跨入21世纪了。好在它带给我的震撼丝毫不受年代局限。其制胜之处,一是饱满丰富的细节,让那个人类退化成“动物”、猿类进化为统治者的星球如在眼前,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反思、讽刺与叹惋尽藏其中;二是反转的结局,寥寥数笔,笔笔扎心。
结局反转这一招,现在的文学、影视作品也大量使用,但真正能用得好、看得爽的真不多,很多时候甚至是为拍续集硬反转,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在“人猿”系列全部影视作品中,唯独与原著名字一致、故事重合度也最高的第一部电影最为经典且意味深长。在40年后的今天,《人猿星球》电影仍然在豆瓣评分高达8.1,在“人猿宇宙”的九部电影中毫无争议地雄踞第一。
讽喻用得妙 猿族人族互参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科幻作品多弥漫着一种科技悲观主义的情绪,但这种悲观并非颓废,更多的是反思与审慎。因此,优秀的科幻作品总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猿星球》原著便是如此。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人猿”系列就是“以猿为镜”,让猿类建立起以人类社会为“蓝本”的世界,而人则站在“异类”的角度反思一些屡见不鲜的问题,比如科技的滥用、动物实验的残忍等等。
《人猿星球》中最有趣的细节之一,就是地球科学家落入智慧猿类统治的世界中,被作为实验动物关进笼子后,如何通过种种手段向猿类科学家证明自己是有智慧的生物。这让人想起网络上的一个段子:“如果某天你不慎被关进精神病院,究竟如何能向医生证明你是一个正常人?”在“自证”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很多生活中的悖论与荒谬。
想要感情真 动作捕捉加眼神
电影《猩球崛起》三部曲,从人类的角度看应该属于灾难电影,因为它讲的是猿族的崛起与人族的覆灭。但没人会拿它当灾难片去看,因为观众的情感很容易被代入到“男主角”凯撒的角色中。除了剧本扎实、演技饱满的原因之外,技术进步带来的特效震撼力也功不可没。特效决定着一部科幻片的质感。《人猿星球》五部曲年代,还要靠乳胶面具和全身粘毛来表演猩猩;到了《猩球崛起》三部曲中,顶级动作捕捉和动画技术打造出的猩猩凯撒凭眼神就能打动人心。而无论从情感还是从技术上来说,“猩球”系列的书和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经典之作。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唐子匀
《人猿星球》背景速读
■ 《人猿星球》原著小说创作于1963年,主要讲述一名人类科学家在一个被猿类统治的星球上逃出生天的经历。
■ 《人猿星球》首个系列电影共五部:《人猿星球》(1968年)、《失陷猩球》(1970年)、《逃离猩球》(1971年)、《猩球征服》(1972年)、《决战猩球》(1973年)。五部曲在原著基础上引入时间旅行的烧脑元素,创作出一个宏大的“人猿宇宙”。
■ 2001年,鬼才导演蒂姆·波顿翻拍《决战猩球》,个人风格独特,可惜口碑扑街。
■ 2011年-2017年,《猩球崛起》三部曲诞生,部分内容翻拍自《人猿星球》五部曲中的后两部,可以看做《人猿星球》内容的前传,但有大量创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