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的后代 郑洞国:身后被两岸共同追悼的黄埔名将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泽东亲自提议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拜人民为师",教的就是他!他是国民党投诚将领,毛泽东却亲自提议他担任第一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其后又专门教

毛泽东亲自提议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拜人民为师”,教的就是他!

他是国民党投诚将领,毛泽东却亲自提议他担任第一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其后又专门教导他,“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

他是何许人,竟让毛泽东如此另眼相看?

他是郑洞国,生前多次向人讲述那段“拜人民为师”的往事。他说:“从那以后,我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教诲,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正走上了一条爱国和革命的道路。”

郑洞国于1903年1月出生在石门县磨市镇南岳寺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过保定会战、漳河战役、徐州会战、归德战役、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是国民党将领中最早的、坚定的抗日名将。

辽沈战役时,郑洞国任国民党东北“剿匪”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担负固守长春的任务,后率部投诚。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致东北局的电文中专门指出:“郑洞国为黄埔高级军官,此次又率部投降,应给以礼遇。”

长春起义后,迷茫的郑洞国要来了一部当时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在书中对时局的分析,特别是对国民党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失败原因的分析,在他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境界。他没想到:“毛主席会有这么大的学问!”这部《毛泽东选集》,郑洞国一直随身携带,珍藏至去世。

1950年8月,郑洞国由东北去上海治病休养,看到整个城市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下井然有序,生气勃勃,人民安居乐业。正如后来他在自传中说的:“在事实面前,我真是叹服了。”从那以后,郑洞国决心加入到新中国建设者的行列中。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郑洞国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其间又专门给郑洞国发来了家宴请帖。

那天,毛泽东一见到郑洞国,就迎过来热情地同他握手、寒暄、让座,诙谐地说到,“郑洞国,好响亮的名字哟!”还亲自站起来为他点燃了香烟,这个出乎意料的举止顿时使郑洞国感慨万千,敬意由生。

宾主坐定后,郑洞国问到:“主席,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毛泽东思考了一会,若有所指地说道,“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了”。

一席话下来,真正卸下了郑洞国思想上的包袱,也使他深受教诲。郑洞国后来始终牢记毛泽东关于拜人民为师的教导,努力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1991年1月,郑洞国病逝,中共中央给予了高规格的追悼仪式。与此同时,在海峡彼岸,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在数百名黄埔系的将领中,他是仅有的两个同被两岸追悼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