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上元书院 上元书院:探索现代书院新模式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元,雅艺,行教化,审美走向,休闲娱乐文化资讯(上元书院设计的溧阳博物馆)3月1日,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日子,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上元书院:向

上元,雅艺,行教化,审美走向,休闲娱乐文化

资讯

(上元书院设计的溧阳博物馆)

3月1日,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日子,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上元书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引发极大反响,人民网、央视网、央广网、中国日报网等30多家主流新闻网站和100多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

一位出版社老总在转发这条新闻时,感慨万千:“上元书院在低调地营造空间和手作气氛,试图唤醒潜藏的文化动力、集聚‘大家’的气息,占领文化高地,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取向和潮流。

听惯了、看惯了与书院文化有关的“唱衰”论调,这个新闻的出现让业界精神一振的同时,亦是疑虑丛生:“上元书院”有何特别之处?它靠什么吸引受众?它的悄然崛起,又释放出什么信号?

作为中国最大的党报,为何要大篇幅地报道,作为数百家央媒网站,为何要在第一时间转发,作为读者,为何有这么多共鸣?

其实,我们梳理上元书院的发展,不难看出其在传承中华文化与创新,与我们这个国家倡导的文化发展一脉相承。——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个意见倡导的精神,与我们关注的上院书院发展的模式,道出一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国家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我们现在再次关注上元书院,也是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软实力如何着陆,探讨文化如何进一步创新与传承,也试图为现代书院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汇集天下有智之士

上元书院是由公益性学习型组织“太湖论坛”发展而来。关于她的中国故事,还得从2009年说起——

是年6月,国内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者和企业家,联合发起了面向泛太湖地区的、非盈利、公益性的跨界思想交流平台,围绕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城市人文、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调研、交流、探讨,寻求解决之道。

由于书院初衷是公益,活动是开国内先河,一批知学者专家纷纷来了——

年届八十的前文化部部长王蒙来了——2013年11月3日下午,以“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困惑”为题,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鼓与呼;与现场200多名读者分享他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文学的追求。

著名作家余秋雨来了——2010年10月27日,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管理”为题,承接历史脉络,贯穿管理改革纵深,以文化人,实操落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中国改革顶层设计概念的提出者之一魏加宁来了——2012年3月25日,以“当前中国经济的观察”为主题举行讲座,观点鲜明地预测经济形势。

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来了——2013年6月29日,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模式转型”为题,跳脱线性思维的局限,用国际前瞻视野配合中国特色道路践行“以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来了——2016年6月18日,以“全球新形势与中国崛起的话语权”为题进行讲座,共同研讨智库的核心能力建设与新型智库发展方向,全力助攻国家话语权的掌控。

(书院大课堂国务院参事、前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对话现场)

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在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文化输出的过程中,一个民间智库互助共享平台应运而生,但论坛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江月,同时发现精神碰撞的火花终需要实物、空间的落地来承载,一个体验、分享式的文人空间,将能把思想的力量放大成数倍的光芒,折射向更广阔的社会群体及文化领域。

想到“太湖论坛集聚了专家学者、设计师、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像极了古代书院聚请天下名士授受,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把一些好的思想落地孵化出来、造福社会。”由此,江月更笃定了要在南京修建一个守正出新的当代书院的想法。

因为南京古称“上元”,“上”为至上,“元”意开始,空间选址又位于国内唯一一块城市绿肺南京中山陵四方城内,大家将书院取名为“上元书院”,根植中国传统文化,邀请许善达、陈晋、汤敏、樊纲、刘燕华、熊晓鸽、余秋雨、王文、程美玮、刘允、潘跃新、刘志勤、彭镜禧、王蒙、戴旭、张燕玲、魏本华、岳南、胡锡进、沈志华、罗家德、康晓光、魏加宁、刘苏里等百余位各领域专家学者作为荣誉理事,传承古代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之使命,并且探索当代书院所能承载的可能性。

这个书院,区别于时下一些办培训班简单授课的书院,是涉及思想者、传承者、设计师等产业链多主体的公益实验场和“孵化器”。这个书院的每一个参与者,有思想、有理念、有方法、有信念,自信地用各种优秀的有形形式,呈现无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这种“思想争鸣、互助共享”的形式,让不少人联想到了民国时期红极一时的文人客厅。

致力天下有志之事

值得一提的是,书院一直推行的是古人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的理念,专家的发言一定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一语道之,就是汇集天下有智之士,寻求解决之道。

了解了这一理念,上元书院的运营模式顿时变得清晰鲜活起来。

——深挖地域文化,落地城市共建

上元书院的专家顾问普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翘楚,他们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往往抱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愿意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与落地而不遗余力。

举例来说,国内著名的社区营造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罗家德多次在上元书院倡导“根植于地域文化基因打造创意社区、人文城市”,这个理念在上元书院青年历史文化学者宋政、艺术导师林琮然的努力下,在溧阳博物馆的建造上实现落地。

宋政系统调查了溧阳地域文化及可移动文物之后,发现蔡邕的焦尾琴集中体现了溧阳的历史人文特点(此前溧阳已被认定为“焦尾琴之乡”),林琮然以此为建筑概念,抛开了一般建筑形式上的框定,以前卫自然的焦尾琴为题,深度挖掘城市山水特质,以多面向量体角度切入历史内涵,让漂浮于城市上空的建筑表达音律环绕于空气中的状态与感受,其中空的体态包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展厅,将溧阳的古代文化、宜居环境、未来发展融于一处展现,无论是市民休闲还是游客观赏,都是一个绝佳去处。

“这个设计,有活生生的、非常新鲜的地方气息,尊重了溧阳的桥梁、水景、祠堂等地域元素,是真正体现溧阳人文特色,又不失现代美学素养的一次文化创意落地。”当时的专家评审团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设计方案所展现的中国建筑之美转眼振奋国际设计界,所启示的中国建筑设计审美走向更是激发了无数相关专业人士的思考和灵感。据了解,溧阳博物馆将在2018年亮相于社会大众面前。

——提炼人文内核,打造创意产业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也是上元书院“独步武林”的优势所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画器物因年代久远,往往不容易为现代人所钟爱,即使明知是好东西,也容易敬而远之。上元书院致力于让更多人发现中国书画器物之美,同时让非遗文化传承人、工艺美术设计师得到更好的支持,有条件和动力去创作更多好作品,从而将文创产业导向良性循环。

举个简单的例子,酿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书院艺术导师刘奕彤选择了啤酒这个现代年轻人都热衷的载体,在酿造文化上进行了提升和尝试,推出了“精酿啤酒”,比如中国人讲究:苦即下火,啤酒中加入了苦丁,就是清热去火的饮品,加入绍兴当地的黄酒原料,就会出来味道醇厚的黄啤酒,也可以加入蜂蜜、玫瑰等美颜的原料。

刘奕彤作为资深体验交互设计师,带领团队选择了浙江嘉善的大云镇来实施这个“精酿”啤酒的孵化器平台,这里水源环境保护的好,所以希望大家都来这里酿造属于自己口味的啤酒饮料。

这个将传统文化、特色风情饮食文化及多元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系统设计,在向游客提供产业链互动体验的同时,进行精酿啤酒及新品种研发孵化,搭建创客平台,汇聚创客力量,从而打造成一个集生产、科研、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特色社区项目。

(大云镇酿酒工艺体验社区系统规划)

——倡行教化育人,广推公益授受

“我们提倡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交流与研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教化育人。”据上元书院院长江月介绍,上元书院一直践行着“发掘中国之美,传承优秀文化”的建院使命,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取之不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举例来说,上元书院香学研习社的导师吴清,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香学家,自幼随祖父金兴公习江南丝竹、盆景、插花等传统雅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学于文博界泰斗薛贵笙先生,九十年代中期拜中国古琴研究会会长龚一先生为师学习古琴,2004年入当代中华传统香学宗师刘良佑教授门下熏习香事,他参照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古香方,研制而成的有出处的文创产品“栖霞香”清幽淡雅,文人雅士趋之若鹜。

上元书院医道研习社首席导师张伟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推广技术——“时空针法”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委,他的天乙神针和清体排毒项目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科技推广项目。每年的春秋时节,张伟杰都会在上元书院举办公益讲座,现场教授辟谷养生、脊柱保养、针灸急救之术。天人合一,大道至简,通过授受实践,呈现大中医养生理念在全民健身中的日用价值。

(世界急救日医道研习南京志愿者救援实操现场)

上元书院根植中国传统文化,集天下之智力文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研习社,汇聚香学、琴学、茶道、医道、书画、赏鉴、手作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名家讲学、雅集分享、艺术展陈等公益形式,向社会各界人士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生活美学之精髓。

无可讳言,上元书院正在集聚“大家”的智力,探索现代书院新模式。或者说,它正在以其坚定的文化传承之心,教化育人,传递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上元书院的成功之处,就是以文化人,化愿意为这个社会进步去学习的人!也许还只是一个信号,却让有识之士看到了文创产业的另一种未来,更有希望的未来。正如它的创始团队所笃信的:“人能弘道,通过这个时代优秀的文化专家,能把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化内核、文化作品与大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