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名将薛岳】抗日名将薛岳的传奇人生
薛岳(1896-1998),原名仰岳,字伯陵,广东乐昌县人。1896年12月17日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即将亡国亡种的危险。据说,薛岳父亲为其取名“仰岳”,“就是取义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成年后,薛岳有感于时事日非,认为“只是敬崇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直以岳飞自说”。
1907年,11岁的薛岳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与叶挺、邓演达等同学。1910年从该校毕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入武昌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底毕业后于1917年2月与叶挺、邓演达、李汉魂、黄镇球、黄琪翔、顾祝同、韩德勤、余汉谋、吴逸志等一同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薛岳在步兵科学习1918年未待毕业即南下追随同盟会会员邓铿将军,任中华革命军援粤军总司令部参谋。1921年5月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就是薛岳冒着枪林弹雨救护宋庆龄逃离虎口。1927年“4.12”之前,他曾建议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当反革命抓起来!”结果他又成为围剿红军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在抗日战争中,他是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解放军杨成武上将在晚年回忆湘江战役时曾说:“我这把老骨头,差点埋在湘江边上了。”此言非虚,他当年身负重伤,是爬回部队去的。那一仗,长征的中央红军从85000人打成3万,而主攻者即是薛岳。还是杨成武上将,1987年5月在文章中写道:“对他们(指***将领)的历史坚持进行实事求是的记述,是功绩就讲功绩,是过失就讲过失,一段时间有功就讲一段时间有功,一段时间有过就讲一段时间有过。”说薛岳是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是指他是在中国将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将,仅他指挥的四次(包括长沙、衡阳的长衡会战)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人。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张治中(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二级上将)将军称其为“百战名将”。广东同乡曾经是保定军校同学和老战友,也曾经是死对头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则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峪大捷,挽洪都于垂危,做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盛名永垂不朽。”遗憾的是,许多年来,因政治原因,何谓万家岭大捷,似乎就没多少人知晓了。在八年的艰苦抗战期间,薛岳先后任第六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等职。参加过淞沪会战(后期)、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指挥南浔会战,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不可战胜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的硝烟还未散尽,日军就于6月12日在安庆登陆,揭开了中日军队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的序幕。8月初以后,日军在长江南北分兵五路发动了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江北之路:一路沿合肥至信阳的公路,切断平汉线,而后南下从正面攻击武汉;一路自六安、商城向西,越过大别山沿麻城至黄陂的公路进逼武汉东北面;一路从宿松、黄梅出动,直扑浠水,然后西进攻击武汉东面;江南两路:一路自九江出发,沿瑞昌到武昌的公路夺取阳新,分兵攻武汉东南;一路自九江沿南浔路南下夺取德安、南昌,切断浙赣路,向西迂回包围武汉。
薛岳于1938年6月9日解除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一职,改任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率所部自陇海县南调,集结于南浔线,担任南昌至德安附近鄱阳湖西岸的防御,阻敌南犯。
南浔线(南昌至九江)全长约120余公里,德安位于南浔线中部,东北面为庐山,西北为岷山,东南为鄱阳湖,西南为万家峪。铁路沿线附近为平坦地,于部队运动,易攻难守。鄱阳湖可以行驶小型军舰,故南浔线德安一带地形利于海陆军协同作战对装备优良的日军来说是有利的。侵犯德安的日军主力初为一○六师团(师团长松木崞六郎),8月20日敌一○一师团(师团长伊东)在鄱阳湖西北岸的星子强行登陆增援一○六师团。在星子方面前后历时3个月,薛岳指挥叶肇(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的二十五军,陈安宝(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39年5月在南昌会战中牺牲,被追赠为陆军上将)的二十九军,奋勇抵抗,给敌一○一师团以致命的打击,致使一○一师团消耗殆尽,凶残的敌人被阻于修水河一线。
9月1日,日军第九师团一部乘中国军队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四川武备学堂留日生,陆军二级上将)部部署未定之时发动突袭,在突破王陵基部阵地后沿瑞德公路窜扰南浔路的马回岭。经黄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陆军中将)的十八军,俞济时的七十四军奋力截击,才解除了日军对德安北面的威胁。9月21日,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师团长本间)一部数千人沿瑞武公路向西进犯,企图攻略武宁以威胁德安。而一○六师团在南浔正面由于首遭痛击于金官桥,继被阻于马回岭,苦攻数月,伤亡惨重。
因此一○六师团企图在二十七师团援助下突破五台岭,从西南面攻略德安。26日,日军在数十门大炮的掩护下发动进攻,轮番冲锋,到10月2日,敌一○六师团主力进抵万家岭。薛岳当机立断,抓住战机立即抽调欧震(粤军讲武堂和庐山军官训练团及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八期毕业,追赠陆军上将)的第四军,俞济时(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的七十四军,叶肇的六十六军三个军,配合原先埋伏在万家岭的部队,将敌一○六师团的一三六旅团、一一一旅团退路切断,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将敌军团团围困在万家岭。
7日夜,薛岳指挥三军发起总攻,连克王家山、熊家坡、樟树宋、石堡山、梨山、石马坑刘,逐渐缩小包围圈。到10月10日双十节那天敌一三六旅团、一一一旅团的4个联队全部被歼。此次战役,共毙敌万余,缴获山炮16门,迫击炮28门、轻重机枪200余挺、步枪3000余支,马骡数百匹及大量军用物品,敌酋松蒲仅已身免。
松蒲师团被歼,“敌自认为侵华作战之一大失败,国内人民亦咸自此事,对该师团莫不交口鄙薄,因此补充兵闻拨入该师团,皆以为奇耻大辱,或认为不祥,相率痛哭。”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会战中的一次辉煌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再次向国际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不可战胜。新四军军长叶挺(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评价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做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在万家岭战斗中,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有进无退,其战斗精神可歌可泣。如金轮峰守军一个连全部壮烈殉国,只剩连长、排长和号兵三人仍坚守阵地直至胜利。金轮锋战斗中中国守军歼敌800,缴获重机枪12挺,轻机枪34挺,步枪400余支,进攻金轮峰的敌一○一布施联队几乎全军覆没。敌酋冈村宁次说,日军打扫战场见“敌军(指***军)官兵致其亲友信件,其内容几乎全是有关我军(指日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日军“检查反攻我军阵地战死的敌军(指***军)官兵遗体,发现死者父母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献身的言辞。”
薛岳指挥的万家岭战役,取得辉煌胜利。而中国军队在整个武汉大会战期间,虽未能保住武汉地区,但实现了蒋介石预定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把蒋政府降为地方政府的阴谋,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础。日本“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企图再度落空,日军自1937年7月中国抗战至1938年底共伤亡14万余人,从此不得不陷入蒋介石“持久抗战”的泥沼里不能自拔,直至战败投降。
1938年9月29日,***亲笔写信给蒋介石盛赞政府及蒋本人之抗日决心与辉煌成就,这封由***带到武汉的信件未载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信选集》,故全文刊介如下: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此次,敝党中央六次全会,一致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此阶段之特点,将是一方面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更加进步,而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外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全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惟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敌人之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之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人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之目的。
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竭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先生面陈。此时此际,国共两党,休戚与共,亦即长期战争与长期团结之重要关节。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从***此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武汉大会战的伟大意义。而薛岳则是本次会战中战绩最辉煌的大将,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大将军!
痛击敌首冈村宁次,蒋介石感到“无任嘉慰”
1939年9月中,日本发动了旨在打击中国第九战区军队主力,挫伤其战斗意志,以确保武汉及其周围地区的安全,并促进汪伪政权出台的对长沙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开始,蒋介石拟“不守”长沙。一夜之间连打九次电话,命令薛岳退出长沙。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很不以为然,他说:“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白崇禧(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一级上将)以“长期抗战,须保持实力”相劝,他也不听,说:“湘省所处地位系国家民族危难甚巨,吾人应发抒良心血性,与湘省共存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方共投入兵力18万,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在飞机、舰艇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面向长沙发动进攻,第九战区参战兵力52个师。早在9月上旬,薛岳在获悉日军在湘北、鄂南集结兵力的情报时,就判断敌寇有进攻长沙的可能,制定了各部队“先于现在位置以攻击手段,消耗敌人战斗力”,再“诱敌深入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的作战计划。各部队根据这一计划,调整部署,准备作战,在各地修筑,加固工事。为了限制日军机动性强的优势,参战部队对交通线做了破坏,挖断公路、拆毁铁路,稻田全部犁翻放水,同时进行坚壁清野,使日军无法得到补给。当日军在9月14日发动进攻时,这些措施很是发挥了作用,敌军的行动阻滞,重炮、坦克无法运动,重兵器的发挥受到限制。
从9月14日日军发动进攻到26日,薛岳指挥所部官兵,“利用湘北有利地形及既设之数线阵地,逐次消耗敌人。”日军虽然凭借优良的武器装备,突破薛部防线,占领了一些城镇,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兵员、物资消耗很大,不得不停止进攻。26日,薛岳制定了《在长沙以北地区诱敌歼灭战之指导方案》。27日,薛岳在株州设立指挥部同敌决战,到10月5日,日军不支,冈村宁次下令全线退却。薛岳指挥部队追歼,15日,会战结束。
此次会战,九战区部队在薛岳指挥下,采取了较为活的战术,不固守城地,后退跳出日军包围,作外线攻击,取得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日军损失惨重,共伤亡4万余人,其中包括少佐以上军官40余人。会战胜利,蒋介石十分高兴,他在嘉勉电中说:“此次湘北战役,歼敌过半……,举国振奋,具见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无任嘉慰。”
第三次长沙会战,陈纳德对薛岳的评价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从1941年12月上旬末到1942年1月16日,历时40余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牵制中国策应广九路香港方面的作战,打通粤汉线,在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雄畿指挥下发动对长沙的第三次攻势。投入约15万兵力,企图于1942年元旦攻占长沙。薛岳根据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即先以一部兵力,利用新墙河至长沙的有利地形,进行逐次抵抗,待敌到达长沙地区后,再择机与之决战。强调不要陷于内翼受敌包围,而要通过外翼来袭击敌人的侧翼。12月24日,日军在飞机、舰艇、重炮的掩护配合下发动强攻。
薛岳命令守军逐次抵抗后,于31日将敌诱至捞刀河、浏阳河决战地区。据日军作战记录,当时日军判断,长沙方面中国守军兵力单薄,无二线兵力可阻止日军进攻,决定迅速攻取长沙。实际情况是中国军队第二线兵团已开至薛岳指定的地区,并保持着外线挺进的有利态势。元旦,日军从东南方向发动对长沙的进攻,薛岳在给参战部队师以上各级指挥官的电令中强调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
”务须奋勇杀敌。并表示“本会战,岳有必死决心,必胜信念”,“岳如战死,即以罗副长官(罗卓英,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中将加上将衔)代行职务,按照计划,围歼敌人”。1月4日薛岳指挥各部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随即将敌击溃。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军狼狈北窜,溃不成军直到16日才撤至新墙河北岸阵地,恢复到会战前的局势。此次会战歼敌56900人,俘敌炮兵大尉松野荣吉以下官兵390人,军马780匹及大量辎重物资。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最后胜利而告终。这是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得手后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打击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了表彰薛岳在长沙会战中的功绩,国民政府特颁给他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英美报纸纷纷报道了中国战场的这一胜利。是年1月11日的《泰晤士报》说:“这是12月7日(指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每日电讯报》社评也说:“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的云彩,确见光彩夺目。”美国的陈纳德将军则高度评价了薛岳:“薛将军第九战区的军队是在给养缺乏下多年对日本作战的军队的典型,”“并不是所有军队都像他的善战和惯战。”也正是由于薛岳善于用兵,改变了美国对中国的歧视。陈纳德说:“由薛岳和他的军队看来,史迪威所谓除非在美国人指挥下中国人将不能战斗者,实属荒谬之至。在我观察三年来两人抵御共同敌人的动态之后,我以为薛氏在战略和战地指挥方面都胜过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