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一策”见成果 《老大》《朱鹮》为沪出战角逐“文华奖”

2018-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民网上海10月11日电 (记者 曹玲娟)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简称"SMG")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今天在沪宣布,由其旗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老大>和上海歌舞团创作的<朱鹮>两部作品,从全国各地近160台优秀剧目中脱颖而出,作为上海唯一两台入围作品,将于今年10月15日至30日期间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角逐全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文华奖"是由中国文化部设立

人民网上海10月11日电 (记者 曹玲娟)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简称“SMG”)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今天在沪宣布,由其旗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老大》和上海歌舞团创作的《朱鹮》两部作品,从全国各地近160台优秀剧目中脱颖而出,作为上海唯一两台入围作品,将于今年10月15日至30日期间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角逐全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文华奖”是由中国文化部设立的、表彰专业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政府奖项,作为全国国有院团最高荣誉之一,两部作品入围“文华奖”,也是上海国有院团开展“一团一策”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老大》,是由资深制作人李胜英制作,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创作,著名导演查明哲执导,罗江涛担任舞美设计,“老戏骨”周野芒领衔主演的现实主题题材作品。得益于“一团一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始终把创作优秀的原创作品,作为国有表演艺术院团应当承担的文化使命,每年留出支出预算空间孵化原创,同时不断完善艺术创作的顶层设计,坚持由艺术总监负责制的艺术专家委员会的机制,对其职能与管理进行合理设计与布局,确保提升艺术作品质量。得益于此,《老大》才能在每一轮的演出中不断提高,迈向经典。

同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继续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群众,以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者要迈开双脚、走进基层、贴近民众”的精神。截止至2016年8月底为止,进校园演出共74场,走进社区共89场,走进社区的演出与2015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坚持走进多个区县的社区街道进行文化辅导和演出,坚持送精品剧目走到群众中去,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艺生活。其中,《老大》深入到各大高校、社区巡演28场,横跨上海10个地区,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上海歌舞团历经四年磨砺创排、两年雕琢打磨的舞剧《朱鹮》。自首演以来,《朱鹮》在国内外40多个城市演出120多场,观众达25万人次。在如此高强度的巡回演出中,包括3组领衔主演、6只“鹮仙”、8组双人舞、24只乃至36只“群鹮”在内的演员全部由本团演员担纲出演。而数量庞大的这支一流舞蹈人才队伍,正是得益于上海歌舞团实施“一团一策”改革方案中的舞蹈演员“艺衔”制度。

2008年,上海歌舞团在参考借鉴国外一流文艺院团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艺术环境和剧团的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设立“首席、独舞、领舞和群舞”演员,进行“地位角色认定,档次责任划开,明星效应凸显,利益劳酬匹配”。

2015年底,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结合舞蹈事业发展的需要,上海歌舞团落实“一团一策”工作方案,对“艺衔”制度和配套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了完善,将“艺衔”等次由原来的四档扩大到六档,并提高了一线演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此举既确保了拔尖人才的培养优势和引领效应,又扩大了骨干人才队伍基础,进一步夯实了舞蹈人才梯队,调动了舞蹈演员的积极性。

自“艺衔”制度实施以来,已培养了朱洁静、方光、王佳俊、侯腾飞、黄爱萍等青年舞蹈家,并形成了独舞、领舞和群舞有序的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而培养出的这些优秀青年舞蹈家,正是挑起了《朱鹮》120多场演出主演重担的主力军,也是让更多国内外观众能够欣赏到《朱鹮》这样精品演出的一个重要保障。“艺衔”制度铸就了一支国内一流的舞蹈人才队伍,也为优秀文艺作品的不断创排演出垫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