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黄云清 广西摄影家黄云清:用相机为家乡扶贫

2018-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随着都安瑶族自治县地下河通过评定审核被授予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喜讯传来,曾谋划申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和都安地苏地下河地质公园的广西著名摄影

近日,随着都安瑶族自治县地下河通过评定审核被授予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喜讯传来,曾谋划申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和都安地苏地下河地质公园的广西著名摄影家黄云清的名字被人们再度提起。

黄云清是《南方国土资源》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摄影》执行主编、广西摄协艺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是土生土长的我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

黄云清与摄影结缘纯属偶然。1978年,他参加广西水文地质队在都安承担岩溶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工作期间,需要拍摄一批彩色照片给科研报告做附图。那时,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彩色反转片胶卷是很"稀罕"的奢侈品,会使用彩色反转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为完成任务,单位领导想方设法,从香港"淘换"来80个"柯达"135彩色反转片胶卷。彩色胶卷有了,照相设备有了,但却找不到"懂行"的人来拍。

后来,经过熟人介绍,单位领导找到中央某媒体一名记者,帮拍事宜答应得很爽快,但其附加条件是一个胶卷只保证提供一张照片。领导听罢,客客气气地把来人打发走,然后叫来黄云清,把拍摄任务交给了他。"从来没有碰过那么昂贵的东西,对摄影也一窍不通,当时,我就傻眼了。"黄云清回忆道。

"临危受命"的黄云清找不到托词,只好硬着头皮,一遍遍背诵摄影要领,小心地把彩色胶卷装进相机暗仓,有些"机械地"调整光圈、速度,第一批胶卷拍完,赶紧拿出去冲扩。未曾想,他拍摄的绝大部分照片曝光准确、色彩饱满、层次清晰。

他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还熟练掌握了摄影技术。1980年夏,他漫步在清澈的澄江边,河两岸青翠的竹子和碧绿青山的倒影令他陶醉,他轻按快门,一幅精彩的画面定格在胶卷上。他冲扩后,把照片取名为《澄江翠竹》,并投稿给广西日报,第一次投稿就被《广西日报》头版采用,令他兴奋不已。

黄云清回忆说:"当时正在进行《八桂风貌》新闻摄影比赛,每天都在《广西日报》展示一幅参赛作品。第一次投稿,就发表在省级党报的头版,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八桂风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结果是一等奖空缺,黄云清拍摄的《澄江翠竹》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一台海鸥120双镜头照相机,价值120多元,差不多是他那时几个月的工资收入。一名地质队员,在自治区级的新闻艺术摄影比赛中拔得头筹,让他的人生增添了色彩。

此后,他作为《河池日报》的通讯员,为《河池日报》提供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和摄影作品,《河池日报》也成为他不断攀登高峰的"练兵场"。

1988年4月,黄云清有幸参加原地质矿产部在西安举办的新闻培训班的学习,他被古都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所"迷惑",经常和学友们一起捕捉"古都新韵"。同年6月13日,培训班举办《古都情》摄影作品展,9名同学提供60幅作品,其中32幅出自黄云清之手。培训班结束后,由于他摄影技术日臻完美,获调入广西《地质矿产报》做记者,实现了人生由地质队员到报社记者的"新跨越",也开始了他追光逐影新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