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翠与黄梅戏音乐电视剧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品第十次获得"飞天奖".同时,她还连续获得1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连续获得大奖,这在全国地方戏曲片中,是罕见的.胡连翠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两个

品第十次获得“飞天奖”。同时,她还连续获得1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连续获得大奖,这在全国地方戏曲片中,是罕见的。胡连翠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创新。戏剧理论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评价说:“胡连翠导演摆脱了电视对于戏曲艺术的被动记录形态,既不满足于‘舞台记录片’,也不满足于‘戏曲艺术片’,而是以一种被她称之为‘戏曲音乐电视剧’的样式,把戏曲和电视的结合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徽电视台著名导演胡连翠。因为她已经退休了,所以采访是在她家进行的。胡导演曾经因中风而晕倒在拍片工作现场,险些落下半身偏瘫。现在,记者看到她已坚强地站了起来,困难而顽强地行动着。胡导演欣喜地告诉记者,虽然她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右手活动不便,说话也比较困难,但是她早已开始工作了。

病后,由她担当总导演,和女儿周天虹携手拍摄了6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潘张玉良》。同时,鲁迅先生的名著《祝福》也即将开始拍摄。

胡导演已经是年近古稀的人了,不顾带病之身,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令人深为感佩。记者与她分享《潘张玉良》获得“飞天奖”戏曲一等奖的欣慰,请她回顾艺术道路上的追求。她很激动,眼含热泪,一字一句地说:“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就是我的生命。”她说得很吃力,然而很坚定。

是的,胡连翠用几十年生命执着地探索创新之路。

1935年,胡连翠出生于我省的含山县。当时的含山县城偏僻而破败,人称“远看含山县,近看破猪圈”。胡连翠家也不富裕,父母都是文盲,但是很有远见地让女儿上了学。解放后,胡连翠考取了安徽师范学院,报纸上刊登了她的名字,街头巷尾都议论:“含山县出了第一个女大学生。

”亲戚朋友也纷纷来祝贺。开明的父母拍着她的肩膀说:“丫头,我们家里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读书。”当时,她正在谈恋爱,男友周屏(即现在的夫君)为含山县长,更是全力支持,使胡连翠圆了大学梦。

在大学里,她系统地攻读了音乐专业。毕业后,她留校从事音乐教学。在那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她曾经主演大型歌剧《白毛女》、《柯山红日》,这些经历,为她将来的导演生涯奠定了艺术基础。

胡连翠过了而立之年时,调入安徽电视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电视台,她担任了节目组的组长,兼任直播节目的导演。有时要坐在导控台上,直接操纵机器。因为她是半路出家的新手,经常紧张得手心直冒冷汗,惟恐造成播出“政治事故”。

有的同事害怕她切换节目时出意外,吓得不敢和她搭档。当然,也有好心的同事劝慰和鼓励她,有个同事对她说:“钢琴上那么多黑白琴键,我们觉得复杂极了,你却能弹出流畅动听的音乐,为什么控制台上几个简单的键就把你难倒了呢?”胡连翠受到启发,决心攻克技术难关。

她早出晚归,刻苦练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控制台。以后,她就是以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电视技术,为其电视剧导演生涯奠定了技术的基础。

胡连翠自己说,我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导演。

1980年获得全国优秀记录片奖的《黄山之歌》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胡连翠听到一组歌唱黄山的歌曲,很受感染,产生了艺术冲动,想把黄山秀丽的自然景色和优美的歌舞旋律结合起来,拍摄一部风光艺术片。脚本写好了,在黄山上按部就班地拍摄着。

这天,计划在玉屏楼拍摄歌舞。忽然,胡连翠发现山上涌来了一大群贵客,72个国家的使节和夫人游览黄山。她灵机一动,放下脚本,立即召集妆扮成仙女的歌舞演员们,到迎客松下翩然起舞,吸引不同肤色、服装各异的外国客人们驻足观看。

外国客人们有的露出赞美的笑容,有的举起照相机拍照片,兴趣盎然,胡连翠赶紧抢拍下这组镜头。这个片段是胡连翠计划之外的即兴创作,信手拈来,却使电视片情景交融,增色不少。

胡连翠的另一部早期作品《花鼓女》也表现出标新立异的特色。她借助凤阳花鼓的艺术形式,表现凤阳大包干之后的巨大变化,可谓独具匠心而又贴切自然。她用故事作为线索,将五个歌舞节目串联起来,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江淮大地带来的变化。这个节目因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明快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好评,并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批对外交流的电视剧之一。

拍摄春节晚会,胡连翠动足了脑筋。牛年春节,她导演了《春牛曲》晚会,创造性地大做“牛”文章,将有关牛的人、事、物汇聚在镜头前,组合在舞台上,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并契合了群众爱牛和期望牛市的心理,一炮打响。她连续三年执导春节晚会,次次出新,中央电视台每次都是在大年初一上午黄金时间播出安徽台的晚会。

胡连翠做的许多节目都力图打破常规,有所创新。这种精神,为她创造性地嫁接电视剧和黄梅戏的事业,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哲人说,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头脑。1987年,胡连翠尝试执导她的第一部黄梅戏电视剧《西厢记》,她人生的重大机遇降临了。怎样把这部古典名著搬上荧屏才能有新意?又怎样突破地方戏的局限性,使黄梅戏这种地方戏曲赢得全国各地广大观众的喜爱?对于她来说,是一次挑战。

“黄梅戏”和“电视剧”两个字眼在胡连翠的头脑里翻腾不息,使她彻夜不眠地深思。黄梅戏为什么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好听好看。好听的是柔美婉转的唱腔,好看的是青春靓丽的扮相。

而黄梅戏使用的安庆方言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限制黄梅戏在当代观众中流行的因素。电视剧的优势又在哪里呢?在于曲折的故事情节,在于灵活的镜头调度,时间和空间可以自由切换,而舞台布景则限制了电视片的长处。

胡连翠萌动了别出心裁的想法:为什么不可以把黄梅戏和电视剧的长处嫁接在一起呢?她启用黄梅戏青春靓丽的演员,保留黄梅戏优美动听的唱腔和音乐,采用故事片叙述方法和自然外景来拍摄。至于戏曲的方言和舞台表演的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她极其大胆地舍弃了。

《西厢记》拍了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叫好的,说它清新自然,贴近生活,好听好看;也有说糟的,说是语言不对头,不讲究表演程式,既非故事片,也非戏曲片,是个非驴非马的“四不像”,糟蹋了黄梅戏。面对纷纷议论,胡连翠自己也感到了怀疑和困惑,惴惴不安地等待“上帝”———观众的裁判。

最终,广大观众发出了权威的声音: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揭晓了,黄梅戏电视剧《西厢记》得票最多,收看率居戏曲片的榜首,一举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

奖项的名目是很值得琢磨的:创新奖。同时,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制片商到安徽电视台购买了《西厢记》的播映权。这样一来,意味着胡连翠的别出心裁受到了观众和市场的肯定。向来心里装着观众的她受到了极大鼓励,一发而不可收地拍起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一年一部戏,《朱熹与丽娘》、《桃花扇》、《半把剪刀》、《玉堂春》、《孟丽君》———传统戏曲的经典以新颖的面貌出现在荧屏,把黄梅戏和电视剧天衣无缝地嫁接在一起,实现了优势互补。

从此,安徽的电视剧作品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在历年的大众电视金鹰奖的评选中,黄梅戏电视剧总是高票当选。《人民日报》载文评论说:“将中国传统戏曲搬上荧屏或银幕,安徽电视台的胡连翠不是第一人。但是,她称得上是这方面的探索者、开拓者和集大成者之一”。

1995年,胡连翠到北京领奖,碰巧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陈汉元副主任坐在一起。陈汉元向胡连翠打招呼,面带笑容,半开玩笑似地对她说:“胡导,你连年获奖,成了‘获奖专业户’,我有些嫉妒你们安徽电视台了。什么时候你能帮我们电视剧制作中心拍一部戏呀?”胡连翠听了心中暗喜。

她并没有被自己的荣誉冲昏头脑,而是敏感地意识到,陈汉元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其实非常重要,它意味着中央电视台已经主动向自己抛出了彩球,她当场就一口应承。

她在心里悄悄地“算计”着,不仅要利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招牌进一步扩大黄梅戏电视剧的社会影响,还要趁机借助中央台丰厚的资源,提高黄梅戏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胡连翠积极联系,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是将巴金的小说《家》拍成黄梅戏电视剧。

《家》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荧屏,再用黄梅戏来演绎它是否必要?会不会搞糟了?开始,巴老的家属持怀疑态度。胡连翠便把自己过去的作品给巴老的家属看,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同意给予改编权。黄梅戏电视剧的《家》拍得精益求精,忠实于原著的精神,画面精美,唱词精粹,音乐委婉动听,许多片段如同名著的MTV豪华版,经得起反复品味,特别是由于中央电视台的介入,《家》比胡连翠以往的作品又上了一个台阶。

巴老本人在津津有味地观看样片时,特别欣赏觉新和瑞珏洞房花烛之夜的对唱,品味了好久,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还在《家》的拍摄期间,陈汉元就欣喜地代表巴金先生宣布,整个《激流三部曲》的三部作品《家》、《春》、《秋》都得到授权,将拍摄成黄梅戏电视剧。

在胡连翠的穿针引线和精心执导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安徽电视台的合作非常圆满,《家》、《春》、《秋》都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同时获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其中,《家》和《春》还夺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尤其是《春》,一举获得第15届“金鹰奖”的最佳戏曲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舞美奖等多种奖项。

1998年,胡连翠已经年过花甲,仍然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一面在移植张恨水先生的《啼笑姻缘》,一面应上海越剧院的邀请,执导越剧音乐剧《两代怨梦》。毕竟年龄不饶人,超负荷的劳动和精神压力,使她病倒了,晕倒在拍片现场。

一个精力充沛、风风火火忙事业的人,突然躺在了病床上,连自己的身体也支配不动了,胡连翠心里无比痛苦,难道我就这样倒下了?就此休息了?身为省***常委,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众多的荣誉,似乎她可以休息了。

可是,她不甘心,要为自己找一个站起来的理由。她隐隐约约想起,余秋雨先生在为《胡连翠导演艺术》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说过:“记得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生前曾在病床上给我写信,提出新民族歌剧很可能在黄梅戏的曲调的基础上产生。

如果胡连翠导演能在电视领域先走一步,那么,将倒过来对我国今后的舞台事业作出启发性的贡献。”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她想,自己一定要重新站立起来。而且,她还有许多想法,想照顾丈夫,弥补过去忙于工作,较少照顾家庭的缺憾;她还要帮助女儿,使她尽快成熟,继承自己的事业。

于是,她鼓足勇气和疾病作斗争,艰难地开始了康复训练,从活动手脚开始,渐渐站了起来。2000年,胡连翠终于重新走上了拍片的岗位。

现在,胡连翠虽然办理了退休手续,又有后遗症在身,所幸她的女儿周天虹已经成长起来,有能力帮助她,并接替她的岗位。周天虹在安徽电视台曾经主持戏曲、娱乐的知名栏目,从拍摄《家》、《春》、《秋》等节目开始,她就默默协助母亲做了许多辅助工作,先后担任演员、副导演、导演等职务。

胡连翠有什么想法,不用多说,她的女儿就会心领神会。而更为重要的是,周天虹以年轻导演的才华和朝气,新的理念和学识,给电视剧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