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热播 医者仁心让三代维吾尔族人铭记
《等着我》
时隔53年,来自新疆哈密的74岁维吾尔族老汉艾外都·阿不都,在央视一套《等着我》节目现场,终于见到父亲的救命恩人王香莲。当年还是一名医学生的王香莲满怀医者仁心,一句句鼓励和一次次捐助,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如今,一家三代苦苦寻找的汉族姑娘已是白发苍苍。当两位古稀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感情再次联结,两个民族的心紧紧靠在了一起。
1965年,当罹患罕见皮肤病,四肢长满肉瘤的阿不都·卡斯木躺在火车上时,旁人都是匆匆走过,只有一个身穿军装名叫王香莲的姑娘蹲了下来,摸着他的手,查看询问他的病况。当时还是医学生的她,虽然医术尚未学精,依然关心这位陌生大叔的身体,鼓励他积极治疗:“你们去乌鲁木齐,我在那里等你们!”
之后,王香莲多次写信给艾外都·阿不都,让他一定带着父亲到乌鲁木齐看病,还随信寄来了10块钱,更先后三次前往乌鲁木齐医学院咨询情况。在得知大叔已到达乌鲁木齐,已经开学回到西安的王香莲陆陆续续寄了15封信,还随信寄来140元“巨款”,并嘱托她在乌鲁木齐的亲戚前去探望。此外,她还让大叔拍一张病灶部位的照片,然后拿去西安当地医院,帮他们咨询治疗方案。
四年后,阿不都·卡斯木的病复发,这次他来到西安进行治疗,原以为可以找到王香莲并当面致谢,没想到她已经毕业离开。就这样,他们失去了联系。
痊愈后的阿不都·卡斯木念念不忘王香莲的恩情,他在治疗期间和治愈后拍了很多照片,希望寄过去同她分享。但一直到他离世,都没能找到她。艾外都·阿不都承诺父亲一定完成他的遗愿。他和女儿海丽切木·艾外都来到《等着我》节目现场,“我们找不到,下一代传下去,一定要把恩人找到。”当希望之门打开,王香莲缓缓走出,艾外都·阿不都一家人53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我仅做了一件小事,没想到你们常挂在心上。”王香莲在节目现场说。但在海丽切木·艾外都看来,王香莲不仅是爷爷的救命恩人,更影响了父亲的一生。从她记事起,父亲就给他们讲当年王香莲阿姨帮助爷爷的故事,并教育他们要乐于助人。而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街坊邻里一有什么困难,他一定冲在第一个。父亲的精神感染了她,现在她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
《等着我》
除了王香莲,阿不都·卡斯木在求医之路上,还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在乌鲁木齐火车站,两名解放军战士将大叔从火车上抬下来,帮他放好行李后,又骑来三轮车将他们送到医院。因为王香莲之前拿着老人家的病灶照片向西安医院咨询过,医生一眼就认出了阿不都·卡斯木,他还曾写信与乌鲁木齐医院的医生讨论过治疗方案。
由于西安的医疗条件也有限,专家特地写了介绍信,推荐阿不都·卡斯木去上海治疗。在那里,他们再次得到很好的照顾。考虑到维吾尔族人的饮食习惯,医院还提供了煤气灶和食物,方便他们自己做饭吃。这一路,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医生护士、周边病友以及解放军带来的温暖。在节目现场,他拿出了两幅刺绣,上面绣着象征团结的石榴,一幅送给节目组,一幅送给了王香莲,希望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53年前的王香莲虽然还只是一名医学生,就已然有一颗医者仁心,向萍水相逢的患者伸出援手。在她眼里的“一件小事”影响了三代维吾尔族人,跨民族跨世纪的深厚情谊由此缔结。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王香莲一样的守望者,用耐心和爱心给予更多人前行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一脉相承的血液在沸腾,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看到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