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战狼2》与《第一滴血》完全不同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战狼2> 网易娱乐8月22日报道 8月19日,电影<战狼2>的票房正式突破50亿元大关,将国产片最高票房纪录又推高了一个台阶.与此对应的,除了普通观众的观影热情和主流媒体的肯定,也伴随质疑和争议.全球化时代,很多国外媒体也对<战狼2>的超高票房发表了意见,但对于把<战狼2>说成是中国版<第一滴血>的论调,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第一滴血>的本质不是"反战"而是"好战" 据报道,很多外媒在介绍票房

《战狼2》

网易娱乐8月22日报道 8月19日,电影《战狼2》的票房正式突破50亿元大关,将国产片最高票房纪录又推高了一个台阶。与此对应的,除了普通观众的观影热情和主流媒体的肯定,也伴随质疑和争议。全球化时代,很多国外媒体也对《战狼2》的超高票房发表了意见,但对于把《战狼2》说成是中国版《第一滴血》的论调,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第一滴血》的本质不是“反战”而是“好战”

据报道,很多外媒在介绍票房超过50亿元的中国电影《战狼2》时,形容其是“中国的兰博(RAMBO)”(注:《第一滴血》的主角,由史泰龙饰演。该片于1982年10月22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退伍军人兰博在小镇上屡受警长的欺凌,逼得他逃入山林,被迫对警察展开反击的故事)。

表面看起来,说得挺像回事。而且,《战狼2》导演吴京也确实主动和史泰龙比较过,他在央视《开讲啦》栏目说过,“国外有汤姆·克鲁斯、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咱中国荧屏上也应该有这样的纯爷们,我要拍一部纯爷们的电影。”

在超级英雄的形象和爱国主义的渲染上,和《第一滴血》也有相似性。吴京本人表示:“中国的观众憋得太久,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我只是恰好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然而,这些相似性只是指浅层次的艺术手段,也仅此而已。除此之外,两者的时代背景、英雄个体的价值观,都没有可比性。或许连吴京本人,也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对《第一滴血》的评价,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观众存在严重的对立,原因在于对其中坏警察、沙文主义和偏僻地区的愚蠢居民等复杂内容各自管中窥豹,难以达成一致。唯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战作为第一场通过电视为世界所目击的战争,这种大规模的炫耀武力和军事暴行引发了强烈的反战运动。

《第一滴血》影片结尾,兰博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我曾经为了胜利竭尽全力,但是有人不想让我们取胜!当我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以后,我发现这些寄生虫在机场等着我,他们把我当成一个罪犯那样群起而攻之,他们用各种下流话辱骂我,他们叫我‘屠夫’。他们有什么资格谴责我?他们曾经像我那样身处丛林吗?他们对我评头论足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些什么。”

兰博嘴里的“有人”、“寄生虫”、“他们”是谁?是指美国国内反战的和平主义示威者,也指向来反对好战倾向的民主党政客。法国学者雷吉斯·迪布瓦对这部电影的本质则洞若观火,迪布瓦教授指出,“我们在此处可以清楚看到,电影隐约地勾勒出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意图:为备受嘲讽的越战英雄们昭雪,恢复军队和国家的荣誉,并且赋予美国神话和帝国主义以新的生命”。

持同样观点的另一位精英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他指出,这部电影是为越战失败寻找借口,矛头直指国内的反战派,将后者斥为“背后插刀”。克鲁格曼说,承认失败总是很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德国人认为德军被软弱的平民领导人“背后插刀”,同样,越战后美国人也开始接受“背后插刀”理论。换言之,有些美国人存在一种心理幻想认为,如果不是被文官束缚了手脚,军方原本可以赢得战争。

因此,兰博才会在电影中高喊,我拼尽全力去赢,但有人不想让我们赢。此后,好莱坞又推出了幻想拒不从命的军人打赢战争的《越战先锋》、《长驱直入》和《第一滴血2》等——电影迎合了美国国内的好战情绪。

“兰博”和“冷锋”从来不是一路人

总结起来,《第一滴血》是反反战,而非反战;是对侵略越南失败的国家颜面进行矫饰,把责任推卸给国内反战民众和文官“背后插刀”;是保守派意识形态的服务工具,而非纯洁的国民英雄;从兰博这个个体来说,是对个人声誉的撒娇行为,试图把自己塑造为国家英雄,摆脱战争屠夫的指控。

对比之下,《战狼2》主张的,是制止战争尤其是制止雇佣军无差别杀戮暴行,是人道主义,是对有些国家搅乱人类文明起源地非洲的正义指责。主角冷锋从来不是为个人声誉而战,而且也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他既保护本国公民也保护被欺凌的他国公民人身安全。冷锋原本为爱复仇,但在国家需要和人道主义灾难面前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军人(尽管已经不是军人)的职责,高举起人性的光芒,维护世界秩序的道义。相反,兰博不是承担起军人的职责,对外幻想为侵略和屠杀行为正名,对内大肆杀戮本国的公民,暴露军事机器的冷酷残忍。

有意思的是,即使在爱国主义和超级英雄这个仅有的相似性上,国内有些人的分裂态度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他们指责吴京把爱国主义当成一门好生意,但他们绝不会指责上世纪80年代红遍中国的史泰龙。而且,中国观众在当时对《第一滴血》的热捧和不吝赞词的表现,绝不像今天美国人用定势思维把《战狼2》视为教条政宣片加以排斥那样狭隘。经历过封闭的中国人彼时表现出开放的热情,而长期开放的美国人此刻表现出封闭的冷漠,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所以,我希望,包括吴京在内的中国导演和观众们,忘了兰博吧,不要和《第一滴血》相提并论,我们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