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马伯庸深耕情怀 《白蛇疾闻录》玩转民间艺术
中华文化巍巍千年,民间艺术流传众多,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它们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对于我们而言,民间艺术更是一份记忆,一段历史,一个符号,一次传承。2017年,文学鬼才马伯庸携手好友周行文推出全新力作《白蛇疾闻录》,经典传说与怪奇脑洞的完美碰撞,为众多读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完美构筑了一个中国式超级英雄的故事。2018年开年,《白蛇疾闻录》作为望古神话系列超级IP巨制,用全新的营销策略颠覆了传统的营销,继概念海报和概念宣传片之后,紧贴《白蛇疾闻录》作品内核而创作的四款民间艺术海报也全新发布,将中华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民间艺术传承和致敬。
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自西汉发明造纸术后,剪纸艺术便应时而生,剪纸、刻纸、窗花,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纷繁呈现,每一种都与华夏文明的记忆有关。从祭祀祭祖、祈福丰年的窗花艺术,到记录民风民俗的刻纸艺术,再到山水器物,草木虫鱼的剪纸纹样,无不传递着纳吉和祝福,也无不记录着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历程。而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白蛇传》更是被中国人最为熟知的民间故事,这次由马伯庸大开脑洞创作的马伯庸版白蛇传,更是在大家所熟知的“白蛇传”故事内核上融入了现代人的思维进行了结构式的创新,讲述了不一样的白蛇传。
而本次基于《白蛇疾闻录》的故事情节,特结合中国民间艺术元素,推出了一系列的故事+民间艺术主题海报,用剪纸为元素,描绘了【西畔初逢 凭伞诉情】的浪漫情节,波上同舟子,三生石上人,许仙白娘子初初相遇,传奇爱情故事就此开始。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皮影戏又叫灯影戏,据史书记载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有史料记载的皮影戏故事出自《汉书》,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成疾,便命人用绵帛裁成李夫人轮廓, 围方帷,张灯烛以成影,因此可以说,最早的皮影,记录的是爱情故事。
皮影戏流传至今,已日臻完善,从镂刻敷彩,到发汗缀结,每一步都灌注心思。时至今日,皮影戏已发展出众多流派,历经几代变迁,演绎过无数戏文经典。如果说一段历史需要以艺术的形式被记录,那么皮影戏里,一定蕴藏着华夏变迁沧海桑田。
皮影艺术极具张力,用以诠释《白蛇疾闻录》中的冲突情节再合适不过,【雄蛇害人 临安城乱】,灯影之下,一场祸乱人间的灾难正在上演。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如果要在众多民间艺术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想来必是陶瓷,因为陶瓷的英文是:china,在西方人眼中,陶瓷便是中国的符号。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陶瓷纹饰多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景,无论是海水纹,梧桐图,还是婴戏纹,都传递着“和合如意”“金玉满堂”等美好心愿。
同样的,《白蛇疾闻录》的情怀海报也利用陶瓷传递着【夫妻同心 共抗外敌】的美好情节,许仙化身救世主,和白娘子一起拯救临安,改变世界。
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戏曲文化纵横千年,源远流长,囊括诗词歌赋、音声百戏。近现代以来,我国涌现出无数优秀剧目,例如经典的《白蛇传》就被演绎成多种戏曲形式。舞台之上,不见千里江山,却见千年华夏;唱念之间,不闻烽火诸侯,却闻沧海桑田。
杭州美景,盖世无双,一曲西湖,一段情缘,民间艺术海报的最后,用戏曲为元素,描绘了【漫却金山 白首西畔】的场景,历劫之后,白蛇许仙白首同心,临安少了一对救世主,西湖岸却多了一段千年情。
正如沈从文先生要做传统民俗的“拾荒者”,马伯庸也打算借他的新书《白蛇疾闻录》,做民间艺术的传承者。《白蛇疾闻录》的宣传海报主打情怀,将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巧妙与剪纸、戏曲、皮影、陶瓷等传统民俗相结合, 艺术与故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种民间艺术,谱白蛇许仙旷世爱情。
据悉,截止目前《白蛇疾闻录》在微博关注度已接近400万人,屡次登上热门话题榜,与该书相关的Q版卡通人物形象已经推出,更有创意H5即将刷屏微博和朋友圈。新年伊始,殿堂级大神作家马伯庸和周行文也将携这部脑洞大开的《白蛇疾闻录》与读者见面,相信这部作品会成为2018年的爆款IP,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