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坑”国内游戏商 片子已凉游戏未上
这可能近期最“捉急”的一家国内游戏团队。满怀期待拿了知名度爆表的金牌IP,5年多来在海内外有口皆碑,却在近期突然备受非议。更“捉急”的是,眼看着IP最热期已经过去,游戏却还未上线……
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官方手游。或许是游戏距离上线还需一段时间,目前已公开的信息非常有限,玩家们只能从一段简短的宣传片中略窥一二,看得出是一款模拟养成类游戏。
到了这地步了,还能怎么办?其实,如果舌尖手游能做好以下这些的话,或许尚有一丝“翻盘”的机会。
在《舌尖3》,观众们意见相对最集中的,除了一些疑似错误和争议,即第三部对于美食本身介绍的相对减少。
《舌尖》系列前两部的总导演陈晓卿已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文力挺,称《舌尖3》团队在较短的制作周期下,体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执行力和完成度。
(图据网络)
人文情怀有着无可比拟的内容价值,但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对于“外行看热闹”的大众观众,更主流的预期想法或许便是以下四个字:
对于纪录片尚且如此,对于本就承担着休闲娱乐定位的游戏,就更是不会有例外了。
如果这款官方手游能在美食元素的打造、还原上都做足功夫,包括了画面细腻度、呈现方式、玩家互动体验形式等,或许反而能让观众们重温到当年看舌尖的感觉。
不过,“外行看热闹”的规律固然普遍存在,但人文元素的内容价值也同样值得重视,若是游戏中的体现过少,却也走了另一个极端。
社群效应之下,任何领域,专家、权威、KOL的感召力都是清晰、强大的,用户也会本能性地需要去关注或喜爱至少一位相应领域的“大咖”。
在美食领域,人们会因为目标餐馆拥有一位名厨,或是一经美食家推荐,便立刻满怀期待前往品尝,哪怕自己对这家餐馆没有丝毫的了解。
《料理鼠王》里的美食家柯博,他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餐厅,也可以毁掉一家
同样的,在美食相关的媒体内容、影音作品、或是电子游戏中,用户也会本能性地关注那些受到醒目展示的行家、名厨,会对他们产生兴趣、认同感,并乐于与之互动。
当他喜欢上一个领域,就总会在其中寻找一个自己崇拜的大咖,哪怕是潜意识的……
这一则Point必是非常直观,人们总会对自己家乡的美食产生认同感,并对其他省份的美食产生好奇与向往。
将美食与地方特色结合在一起,能勾起人们的家乡情结/旅游向往。
将美食与地方特色结合在一起,也能更丰满地呈现所对应的美食文化,让它更能在大众脑海里刻下印记。
同样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不论是媒体内容、影音作品、或是电子游戏,都是共通,无外乎具体呈现方式的差异性。
如今特“潮”的“流派”,游戏可以“佛系”,比如放置养成的《旅行青蛙》,玩家也可以“佛系”,比如在《王者荣耀》只玩匹配不打排位的休闲党们,甚至于游戏的付费点也可以佛系,比如《荒野行动》、《终结者》只售卖不影响数值的外观道具,玩家们也依然有热情适当“氪”两发。
是的,不论是当下的非重度MMO手游的付费点设计趋势,还是仅以“舌尖”这个IP来说,爆肝、强氪之类的设定都是“找凉”。“佛系”是更合适,或许也是IP受众更期待的风格。
那些看似佛系,上述“比如”里的游戏们,却各个都是畅销榜上靠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