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的哥哥 对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的访谈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校长"一词之于毛杰,除了备好课.管理好学生.让家长放心之外,更意味着为每个孩子都提供成功机遇的责任.用她的话说,伊顿公学的校长

      “校长”一词之于毛杰,除了备好课、管理好学生、让家长放心之外,更意味着为每个孩子都提供成功机遇的责任。用她的话说,伊顿公学的校长如只凭分数论英雄,那么历史书上就会少了邱吉尔这个名字。

      为河南考生“请命”

      今年两会上,一份《高招录取名额的分配应考虑各省市考生基数》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代表的广泛讨论。提出者毛杰谈及初衷时说,“人口第一大省的孩子太苦,他们想升入理想的大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不是他们应该负担的。

”毛杰的忧虑是河南家长的普遍心声。河南2008年高考的现状是,595857人参加高考。与此相对应,全省仅有郑州大学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太多的河南考生受制于地域,失去了走进名校的机会。

      一年多几次高考

      毛杰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招生名额分配不均只是雪泥鸿爪,其他诸如办学理念的倡树、创新机制培育、师德教育的完善、人才选拔的标准等系列问题,都是当务之急,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

      尽管外国语学校的高考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更是创造了209学生被保送名校的骄人成绩,但己校之誉仍难阻碍毛杰对于中国高考制度再度改革的期待:“要从根本上改变高考选拔人才的模式,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规则。

给学生更多的考试机会,使之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此她提出“增加高考次数”的观点,一时震惊业界,但逐渐被更多人接受:这一理论如果很好地实施,就让“考试”一词真正回到了初衷——考查人的技能或知识水准的测验。

      暖化“拒绝感动”的90后

      有人说,90后是“拒绝感动”的一代。这些独生子女们更习惯于独处,并时常把对同辈的不屑挂在脸上。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却看不到孩子们冷漠的面孔。 全寄宿制的体制,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提供了可能。

毛杰育人的得意之作是“成人宣誓”、“感恩教育”、“德育训练”等活动,她说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了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克服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耐挫力不强,容易产生自我封闭、孤独感等弊端”。

      港大挖走状元

      提及赴港大读书的郑州市状元张泽楠,毛杰的评价是“综合能力突出”。至于张泽楠放弃清华选择港大的原因,毛杰说香港国际化程度高,教育制度成熟,更鼓励学生思辩、探索、应变和创新。到港上大学后,学生可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自我。

      当谈及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与国际上的差距时,毛杰认为国内还停留在为考试而学习的阶段,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远未落到实处。“在对外交流中不难发现,与国外学生相比,国内孩子的知识基础更扎实,但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欠缺。

我要求学生每天晨练和观看新闻联播,就是担心他们成为只会考试的机器。学生的成材种类不分贵贱,会拉一手悠扬的小提琴也是成材。”她拿“风之后”李丽珊来例证:“她虽只在亚特兰大问鼎一次奥运冠军,但世锦赛等大赛的出色成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她是当时帆板的‘女一号’。”

      毛杰说中国的外语教育近年来一日千里,但快速发展中要质更重于量。她希望把郑州外国语中学打造成东方的伊顿公学,有朝一日培养出一名丘吉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