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在古代竟是放偷节,人都可以偷!

2017-10-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元宵节在古代的意义和现代有很大的区别,在古代它更倾向于是一个狂欢节.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元宵夜里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元宵节也意味着"放偷节",在那几天偷盗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事清. 据记载,元宵节偷盗的传统来源于辽金地区的习俗.当然除了元宵节之外的其余时间,辽金两国是严禁偷盗的,一经查获,除依法论罪,更会如现今有些超市强上贴的"偷一罚十&q

元宵节在古代的意义和现代有很大的区别,在古代它更倾向于是一个狂欢节。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元宵夜里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元宵节也意味着“放偷节”,在那几天偷盗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事清。

据记载,元宵节偷盗的传统来源于辽金地区的习俗。当然除了元宵节之外的其余时间,辽金两国是严禁偷盗的,一经查获,除依法论罪,更会如现今有些超市强上贴的“偷一罚十”标语一样,得按照所偷的东西的价值加上数倍赔偿。但在元宵的“放偷节”,人们却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偷窃的,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不仅偷物还偷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物主大多都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因为你偷我的,我偷你的,偷窃在元宵只是嬉闹玩乐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物主只是严加戒备,以防失窃而已,并不抓贼,在失窃后也只是去想方取回失物而已。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即可上门赎取。

还有民谣唱:“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的男孩叫灯成。”在旧时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萝卜刻成的灯。有女子婚后三年不育的,元宵节就上街去偷灯吃,一般偷刘姓和戴姓的,“刘”“留”、“戴”“带”,取其谐音,意为“留住孩子”,“带上孩子”。虽是迷信的说法,但也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