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育方法 浅论王财贵国学教育法兼及清华2015经学自主招生方式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引子: 清华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有所谓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申请条件中有:"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龙

引子: 清华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有所谓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申请条件中有:“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能背诵‘四书’,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 余有异议,特向师友请益。

吾友曰: 现在国内有两种诵读方式,一是理解背诵,理解基础上背诵。一是纯背诵式,代表是王财贵先生,我接触过。其意在儿童时期先期背诵经典,不求甚解。相当于给孩子心里播撒下一粒国学种子,随生命成长自然理解开花结果。

至今二十年,仍流行,海外华人读经也效仿,成果显著。我们附属国学馆的小朋友也是着重于背诵,清华列举的内容大部分都有。清晨家长还在督查孩子背诵论语等。因少儿机械记忆能力强,重背诵是可以理解的。

若我们小学初中偏背诵,高中偏理解。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人生学习有个阶段性,似不能一概而论。 余谓: 好一句“不求甚解”,我猜陶渊明要含恨九泉了,“甚”是十分之意,意为不求十分精准、精微、精确的理解,而王财贵却用成了不求“一解”、“丝解”、“毫解”!

试问机械式背诵,如何与前文之“好读书”相连?王氏欲借陶翁之皮相,细观之,其实是“死背书,不求毫解”,而陶翁原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一死一活,其意趣,不知相去几何!

小儿无知,在父母裹挟之下,行王氏之法,不知又有多少稚嫩的心灵惨遭戕害! 而且金科玉律与承认有价值是不同的。古往若干朝代将儒家经典奉为金科玉律,所以要背;今日欲求国学复兴,是承认其有若干重要的价值,是汲取其营养,亦必有许多扬弃。

若仍然提倡少年时死背,便是要背许多不真、存疑之物,一寸光阴一寸金,岂不可惜? 古今也确实有许多奇人记忆力超群,却也无妨,但这也只是副业,背诵之技,除因秦焚书而在汉初发挥了绝大作用外,恐怕再也没有推动文明向前的大成绩了。

好记忆力,可为治学之一助,但一来记忆力好,要背四书也是绝大苦事,二来记忆力一般也可做出卓越的成绩——学术之核心在思辨,而不在背诵。

或曰:不理解而要背诵,戕害心灵;理解而要背诵,可有可无;不要求理解,而要求背诵,本末倒置。 友曰: 兄似绝对化了。民国大师,哪个不是从私塾背诵始,若康梁,胡适,钱穆,即便如鲁迅,不也是如此吗?后来倒好彻底废除了,出来几位如彼者?民初一度停祀孔,废读经,而后又复缓和,及西式新教育起,一至于今。

读经祀孔又起,是沉渣泛滥?旧学复辟?应有其历史合理性在。又理解背诵之争,本为一体,只是不同年龄段偏重不同而已,若这点都不同意,谈何教育规律。

懵懂孩童,谈何学术,学术本专家所为,学业极佳涉猎极广者所为,孩童年龄阅历尚浅,如何为之。不能以大人之事加之孩童。 余谓: 若说儿童记忆力好,就记他能懂的,循序渐进。

播下种子,亦是耳濡目染,不经意间,产生好感,而非不消化,死记硬背。 初生的小孩只能液食,有谁见先塞点米饭、馒头他胃里,等长大了再消化的? 所缺的营养,比如钙,我们也需是添加到奶里,加工成他们消化的食物方可,不能炖碗排骨汤就叫他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