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黄建国 全景中国【福建台】海峡代书人黄镇国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全景中国20141008fj 半个世纪前的一场"兵灾",让福建漳州东山县的铜钵村成为了"寡妇村".在两岸还不能互相往来的年代,当地黄镇国先生

全景中国20141008fj 半个世纪前的一场“兵灾”,让福建漳州东山县的铜钵村成为了“寡妇村”。在两岸还不能互相往来的年代,当地黄镇国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为村子里守寡的嫂嫂、婶婶们代笔写信,通过各种中转通道送到台湾亲人手里。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通过《全景中国》福建台记者一起来聆听黄镇国的故事。 福建省漳州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的“寡妇村展览馆” 是一个展示海峡两岸悲欢离合的展览馆。在这里,身为馆长的黄镇国总会向参观者不厌其烦地叙述着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1950年5月10日,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时东山岛实施了扩充兵源的“抓壮丁”,铜钵村也未能幸免于难。 黄镇国:“当时被抓走了147人,当中已经结婚的就有90个家庭,也就是说他们留下了90个妻子,到了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允许老人回大陆探亲,到这个时候他们离家整整38年,回来定居的19个。

”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当年被“拉壮丁”的人们陆续回到铜钵村,但是当年那近百名守活寡妇女的命运已被改写,有些人的丈夫仍然杳无音讯,有的早已在台湾另外娶妻。

黄镇国:“我们这边有一个妻子,她是一夫两妻的妻子,她们以海峡姐妹相称,台湾的妹妹动员老公让大陆的姐姐到大陆定居,因为来看她一次就是离别一次,一次团圆等于一次离别,无数次重演当年的离别,所以后来还是把她带到台湾定居,但是三个月以后她又回来了,直到死也在大陆,户口还留在台湾,为什么,因为她想大陆这个家,虽然台湾当时的生活环境比较好,而且丈夫在身边,可是她还是回家,想到这个家回来了。

”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黄镇国就替村里人给台湾的家属写信,第一封信是他代堂嫂写给远在台湾的堂哥的。

黄镇国:“我的堂嫂,当时让我替她写信,如果你在外有家不要隐瞒她,为什么,年老的时候有人照顾,这其实宁愿自己守寡,她想着丈夫外面有个家就高兴,在外面活得好好的就高兴,这些女人宽容,体贴对方生活得好不。

” 宁愿自己守活寡,也要对方过得好,黄镇国总会被这些要他代书的妇女的朴实所感动。而在代书过程中,他也希望自己的信能够感动人。在写信过程中,他最喜欢打听这些妇女和丈夫相处时的一些细节。 黄镇国:“我的堂嫂就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她说我以前灌溉田地覆水时会互相埋怨,有时候摔掉就走人,劳动当中生活当中难免会发生碰撞,你如果在信中谈起这样的话你说对方会怎么理解?会仇恨吗?我相信不会,离别几十年如果提起他的旧事,也许他会非常感慨,要是当时不骂她就好了,那不就增加情感了吗?为他们写信几十年都用情感当作一条链,把海峡两岸的心拉在一起,情最宝贵。

” 也正是因为黄镇国写的信与众不同,所以前来找他代书的村民络绎不绝。

每次义务代写书信,黄镇国都会自己贴上邮票,辗转香港、新加坡等第三地寄到台湾。 黄镇国:“按照理说,我们只要贴足邮票,我们的信可以飞往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在那个年代,即使我们把全球的邮票都贴在一个信封也不能飞越浅浅的窄窄的台湾海峡。

” 从小学开始代村里人写信,四十多年来,一共写了多少封,黄镇国已经记不清了。提到代书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情,黄镇国讲述到: 黄建国:“有一次为一个快死的母亲写给她台湾的儿子黄建忠,他是17岁被抓走的,那封信是遗书,我根据她交待的写了短短的几句话:‘等你等了几十年了,现在可能是等不到相见的那一天了,因为我现在病重,也许你收到这封信我已经死了。

但是你别忘了,太平的时候,带着你的妻子、儿子来看看我,让我看看你,当然是在梦里相见了。

’那封信我写了以后读给她听的时候,那封信有我的眼泪,不是墨水,是泪水。” 如今,海峡两岸往来便利,通讯发达,代书生涯已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黄镇国:“代笔生涯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但是从黄镇国口中,却听不到失落的声音。 黄建国:“有人就担心老黄你是不是就因此失业了?我说要是这样的失业那就太棒了,更早更好。

因为我信写少了,就证明海峡两岸和谐了” 黄镇国说,他前半辈子都在帮人代书,搭建家与家之间的联系;现在他在铜钵村的“寡妇村展览馆”为参观者讲述那些展示的图片和实物背后的故事,铜钵村是两岸分离的牺牲品,他说,海峡两岸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他有责任用“悲剧的力量”去感召世人,记住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历史不再重现。 (福建台记者 黄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