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要卧床多久 如何有效治疗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腰椎压缩性骨折按形成原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或病理性)两类。前者是指遭受纵向压缩力(人体直立坠落或重物垂直砸伤)或铰链折力(脊柱极度屈、伸)等间接暴力作用所致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者是指因骨质疏松、退行性变、感染、肿瘤等病理性原因引起腰椎椎体自发性、或在轻微暴力作用下形成的压缩性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患的脊柱损伤之一,由于骨折多数比较稳定,可用保守治疗。临床治疗主要是卧硬板床制动,在受伤背部垫软垫,腰背后伸。为促使伤病恢复,患病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开展康复锻炼。
骨折患者的恢复
一般在伤后3个月以内,属于愈合期,患者以卧床锻炼为主。康复锻炼应尽早开始,伤后1—2天即可进行,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恢复脊椎的稳定性。腰背部肌肉训练可采用“五点支撑法”,即患者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和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尽力腾空后伸;患者也可取俯卧位,上肢伸直后伸、头胸后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后伸,体质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时后伸,呈一弧形。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骨骼的愈合期,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过早直立负重,以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影响骨折的愈合。
患者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应注意四肢各关节的活动,以预防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和骨骼脱钙。下肢各关节有节律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患者还应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以维持正常的肺功能。常用的方法有深呼吸、缩唇呼吸(如吹口哨样)等。
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防止后遗腰痛。同时做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患者可骑坐在体操凳上将脊柱向各方向弯曲,防止髓关节代替腰部活动。增强背肌的训练可与适当的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配合进行。
恶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信号改变有:压缩椎体信号在T1WI(自旋回波序列)上多呈弥漫性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压脂相(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或T2WI压脂)上呈高信号,这种信号改变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扫描(Gd-DTPA)可见病灶有不均匀的异常强化。有时也可见椎体内有局灶性不规则的低信号病灶,有正常骨髓信号存在,这可能是椎体中只有部分骨髓被异常组织代替,但较少见。邻近未压缩的椎体及附件受侵犯时也可出现相似的信号变化,椎间隙正常。
一般认为,MRI上提示恶性压缩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有:椎体压缩变扁,其后缘骨皮质呈弧形或球状隆起,椎弓根受侵犯,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据笔者观察的一组病例,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对诊断恶性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100%。而椎体后缘呈弧形或球状隆起及椎弓根受侵犯则分别为75%、92%及82%、94%。
治疗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是稳定性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少数椎体楔形严重,位于脊椎后方的附件,即椎弓可有张力性损伤,则表现为不稳定骨折。在急性期需平卧硬板床,平衡翻身,即看护者手持患者肩部和髋部同时用力滚动式翻身,避免躯干扭曲,患者配合绷紧躯干的肌肉。
骨折后常因腹膜后血肿刺激内脏神经,引起肠蠕动障碍,出现腹胀和腹痛。伤后常必要禁食水,补液支持,视肠鸣音恢复情况逐步饮水进食。
疼痛减缓,腹胀消退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进行体位复位,例如在伤椎背部逐步垫枕,以此做支点利用躯干重力脊柱保持背伸,以牵张楔形压缩的椎体,改善纠正畸形,是骨折复位。站立行走需佩戴胸背支具。
定时翻身,拍击按摩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发生。
对于少数不稳定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新鲜骨折,可在X线CT引导下配合体位复位,并在损伤椎体骨折间隙注入骨水泥,或先注入气囊,扩张成形后再注入骨水泥,使被压缩的椎体膨胀成形,加固伤椎、避免椎体进一步塌陷,随着伤椎稳定,患者疼痛会缓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