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机:大牌歌手专辑竟是伪概念 什么是概念?
腾讯娱乐讯 自从The Beatles用经典专辑《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开创概念专辑的先河,概念专辑这种唱片载体独有的形式,也很快成为了专辑文化最为经典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数字单曲时代的到来,概念专辑更成了区别普通单曲的艺术化象征。而随着概念专辑文化的普及,更让这个以前只有摇滚乐手才会尝试的形式,渐渐在主流乐坛也成了主流。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概念专辑的良莠不齐,为概念而概念,以至于概念专辑的概念,渐渐已经让人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概念。
林俊杰《不为谁而作的歌》
从音乐创作上来讲,其实林俊杰的这张专辑变化不大,毕竟是一个以写旋律取胜的唱作歌手,优美的旋律才是衡量他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不过,可能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音乐呈现效果,林俊杰历来都喜欢在制作专辑的过程中,添上一些概念,只是这些概念最终还是不及他单曲的经典度。就比如提起林俊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经典歌曲,而不是哪一张概念专辑。而在新专辑《和自己对话From M.E. To Myself》里,林俊杰又将概念专辑提升到技术的层面,用“人头录音”的方式来提供一种3D音效,虽然在听觉上可以带来新鲜感,但实际上这些技术的运用,和专辑的音乐内容本身,却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有和没有,并不妨碍这些歌曲的本质。
苏打绿《痛快的哀艳》
从2009年的《春·日光》开始,“苏打绿”也在此后的六年里,分别推出了《夏/狂热》、《秋:故事》和《冬 未了》几张专辑,由此集齐了春夏秋冬四款。而事实上,这个四季概念,也来自于古典音乐大师维瓦尔第的经典作品《四季》。但“苏打绿”的这个系列,也是非常典型的暴露了现在很多所谓概念专辑,只有包装而缺乏概念对音乐渗透性的弊端。如果不是明确告诉歌迷,这四张专辑的春夏秋冬属性,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知道这些音乐和各自的春夏秋冬,究竟有啥关系。如果春里听不到春,冬里听不到冬,或者夏里有秋,冬里有春,那么这四季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惠妹《血腥爱情故事》
虽然张惠妹用阿密特分身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甚至还赢得了台湾“金曲奖”的肯定,但不得不说,“阿密特”这样的概念,实际上还是用一种营销型思维,对唱片进行的一种包装,而非真正的概念专辑。无论《阿密特》还是《阿密特2》,它们同样也是由一些彼此没有关系的作品组合成一张专辑,在对专辑的概念呼应上,也显得生硬和牵强。只能说“阿密特”是张惠妹重塑自己的一个契机,并且在第一张专辑里,通过和一些独立音乐人的合作,让自己的事业呈现另一种音乐可能性,但从概念专辑这个角度来讲,这两张“阿密特”品牌的专辑,却都没有撑起真正概念专辑的概念。
蔡依林《美人计》
蔡依林在2010年发行的专辑,甚至直接在封面就打上了概念专辑的标签,但这张所谓“彻底执行与完成自己关于音乐制作、歌词、服装造型、编舞、音乐录像带等等所有的想法”的专辑,却自始至终没有说服歌迷,它到底是一张什么概念专辑,以及它到底概念在哪里?除了舞曲曲风统一这一点之外,无论是专辑想要表达的文字内容,还是歌手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歌手想要展开的主题等等方面,都没有一丝一毫概念的痕迹。如果说因为每一个Myself,都是不同的Myself,所以都可以呈现不同的概念,那么概念这个概念,和没有概念也就没有区别了。
温岚《逆流的泪》
蔡依林的《Myself》虽然不是一张概念专辑,但至少还有舞曲这个统一的概念,但温岚的这张名为《岚》的“同名概念专辑”,甚至连曲风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虽然专辑的文案告诉人们,这是一张分为“雾”、“泪”、“浪”三个主题的概念,但实在看不出这一堆通过各种曲风拼凑的作品,和一张非概念的普通专辑,有什么不一样。甚至就连专辑的文案,似乎也一直在不停说服自己这是一张概念专辑,但最后却还是处于没有被说服的状态。《岚》无疑是如今概念专辑领域伪概念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如今很多人提起概念专辑这个概念,再也没有高大上印象的主要原因。
邓丽君《但愿人长久》
发行于1983年的《淡淡幽情》,无疑是华语乐坛最早的一张概念专辑。在当时的背景下,包括邓丽君在内的所有歌手,发行唱片所走的模式,还是在A、B面各放六首左右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彼此之间并没有联系,专辑的名字也只是抽取其中一两首歌曲的名字,最终印在封面上。但《淡淡幽情》却从历史上经典的十二首唐宋诗词作为歌词底本,并邀请了梁宏志、古月、卢东尼、顾嘉辉、陈扬、谭健常、刘家昌等台、港和新加坡的音乐人,为作品谱曲或编曲,最终形成一种古韵新唱的整体概念。这种唱片无疑就是策划主导概念,并由概念渗透创作的典型,最终甚至在音乐形态上,也对流行音乐的民族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力。而且,《淡淡幽情》不仅在整体概念上是成功的,还拥有像《独上西楼》和《但愿人长久》等一大批经典的单曲。有整体、有局部,这无疑是一张概念专辑成功的最经典要素。
齐豫《梦田》
《回声》可以说是作家三毛前半生的音乐传记。整张专辑由三毛亲自创作所有作品的歌词,并以童年、初恋、高潮、回望四个阶段,构筑起一个作家完整的创作与生命历程,而她本人在专辑里的口白穿插,也巩固了这张概念专辑的概念统一性。齐豫和潘越云的演绎,则用音乐和三毛的文字,做了一个很好的文艺化互补,从而将那些生动的文字跃然耳边。与此同时,齐豫的天籁和潘越云的醇厚,更在人声音色上,同样有了一个很好的听觉互补,让《回声》这张专辑,即使在演唱方面,也真正给人一种“回声”的效果。
窦唯《高级动物》
窦唯的《黑梦》专辑,也是中国摇滚史上第一张概念专辑。“在现实中做不到的,就让做梦去完成”,整张专辑也正是在这个概念线条下,通过十首风格迥异的作品,体现出音乐人窦唯内敛、复杂的个人世界,尤其是用音效对十首作品的前后串联,更让整张专辑在听觉上一气呵成。在创作上,《黑梦》的作品看起来彼此似乎没有关联,曲风更是包括了民谣、雷鬼、硬摇滚、后朋克等多种风格,但因为歌手在梦境呈现上的气质统一性,也让这张概念专辑听起来绝对没有东拼西凑的生硬感。这不得不说到概念专辑一个最重要的核心,那就是人(即歌手)。再好的概念,最终还是需要在歌手这个终端才能体现出概念的精髓,套句时髦的话,也就是“主要看气质”。
陈奕迅《孤独探戈》
发行于2001年的陈奕迅专辑《Shall We Dance?Shall We Talk!》,不仅是新千年头十年港乐的代表之作,也是那个时代港乐文化的一个很好体现,就是词人主导音乐的方向。这张专辑由林夕和黄伟文操刀所有的词作,在专辑一疑问一确定的名字之下,也传递出人生应该及时享乐和消除隔膜这两种生活态度。这种在文字概念的策划后,赋予专辑一个统一的概念,更通过这个概念,让一张唱片具有延伸的社会意义,这也算是概念专辑功能性体现的最佳案例。
王菲《浮躁》
王菲的《浮躁》专辑,不同于现在许多主打企划概念的唱片,它更像是用音乐来实现专辑统一性,从而实现实验概念主题的专辑。《浮躁》由张亚东操刀制作,在当时和王菲天后身份“不相匹配”地运用了小乐队的编制,以极简的Band Sound来呈现音乐。与此同时,专辑的歌词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去繁琐化,从而以一种接近于呢喃和呓语的方式,来表现一种随兴和自由的音乐表达方式。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王菲放任般的歌唱,创作、编曲和演唱三位一体的自我,也使得王菲的这张《浮躁》,成为一张完成度很高的音乐概念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