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之子 中信董事长常振明:实践中探索“中信式”国企改革之路
金融与实业之间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实业投资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摆上了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的桌面。即将进行的国家金融监管大改革,会否让中信重拾早年“夭折”的“金控之梦”?
常振明的传奇色彩,通常被概括为几个词:“围棋七段”、“救火队长”和“金融国手”。但这位中信集团现任掌门人与中信集团之间几十年的故事,却远不是如此简单。
至少,鲜有人能对中信集团曾经有过的“金控之梦”娓娓道来,也很难有人说得清,当下金融监管日渐走向混业状态,对常振明和中信来说,有多么意味深长。
在瞭望智库的专访中,常振明斟酌每一句表达,但又不避谈既往经历以及当下的困境、规划,剖析中信,也直面问题。
在他眼中,中信成立以来,始终在探索不同于其他央企的一条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倡导创办中信的初衷,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改革的试点,要求中信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探索市场经济道路。之后的30多年,中信历经一系列战略调整,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期间曲折,难以尽数。
刚刚结束的“十二五”,中信集团金融服务和实业投资的营收占比分别约34%和66%,净利润占比分别约85%和15%。“十三五”末,将力争金融与实业利润贡献比6:4,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但此刻,继2014年在港整体上市之后,中信一方面要谋求集团在业务、资源、客户等层面的各种整合,减少管理重叠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借力新一轮国企改革来调动各子公司积极性,打造行业领先企业,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施薪酬激励改革和建设高水平团队,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不仅如此,受宏观上出口下滑、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影响,中信的实业投资业务面临较大困难,集团总体上依靠金融业务来贡献利润,但却又同时遭遇到整个银行业利差收窄、风险加重的双份压力。
于是,金融与实业之间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实业投资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摆上了常振明的桌面。
常振明对瞭望智库表示,中信希望能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实践上的借鉴,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两种结构性调整摆上桌面
瞭望智库:中信已将金融业、实业和其他服务业做到了产融结合。眼下,这三大业务的资产占比、利润贡献是怎样的?金融与实业是否已均衡发展?
常振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国际化跨国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领域,以及资源能源、机械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服务业等实业投资领域。
2015年,中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504亿元,净利润237亿元。“十二五”期间,从集团金融服务和实业投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比的数据看,营业收入是实业投资业务贡献大,而净利润是金融服务业务贡献大。
但我们希望这样的局面能有所改变,力争到“十三五”末,金融与实业利润贡献比能达到6:4,最终实现金融与实业均衡发展。
瞭望智库:作为产融结合的领跑者,中信的经验教训何在?
常振明:综合经营是中信集团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业务互补性强,即“东方不亮西方亮”,不管在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下,都有业绩较好和不好的行业,可以确保整体经营稳定;另一方面体现在协同效应上。中信业务门类齐全,客户资源丰富,协同就能够实现互利。
比如,中信出版社想开一家书店,而中信银行为吸引客户想在营业场所摆一些书,这就找到了协同点。这些互补和互相合作的情况有很多,总体上有力于提供集团各项业务的竞争力。近两年,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困难的背景下,我们的实业投资业务特别是制造业能领先于同业,就充分说明中信作为综合性企业的优势。
与此同时,管理中信这样行业众多、业务复杂的综合性企业也是充满挑战的,既无教科书可寻,也难有先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前进。我们遇到的教训当然也有很多,每年在集团工作报告中都会进行分析。
我个人认为,中信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综合性企业存在的行业多元化、产业链不强问题,需要改变各子公司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好发挥协同效应。眼下,我们正在探讨用“互联网 ”技术构建协同平台,打造一个企业级的互联网,引导子公司的活动自觉朝着平台化战略发展,充分发挥整体协同效应。
瞭望智库:中信的实业投资中,包含大量钢铁等传统产业,且总体上还依靠金融业务贡献利润,但此刻银行业高利润时期已过,产业结构面临怎样的压力?
常振明:应该说,受出口下滑、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信的实业投资业务近两年确实面临较大困难。
但我们的实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也有很多亮点,比如我们的特钢业在全国钢铁业盈利是位居第一;中信重工虽然处在转型期,但是依然获得了大量订单,相比其他重型制造企业,它在转型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在特种机器人制造方面,如消防机器人、矿山救灾机器人制造方面也有进展;中信戴卡为拓展海外市场做了大量工作,汽车零部件出口在行业中领先,成本不断下降。
从金融业来看,中信银行确实是中信集团的核心企业,它的业绩影响整个集团,在经济下行情况下,中信银行去年取得了较好经营业绩,不良率上升幅度低于同业;证券、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业务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从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来看,我想应把握两条原则:一是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在保持金融业务战略发展的同时,提升实业投资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市场表现,加强金融与实业的协同。同时,积极做减法,对没有竞争力和不具备发展前景的业务,要有序退出。二是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要利用“互联网 ”思维来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竞争力,加大培训信息产业、现代农业、环保水务等新业务,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终,我们希望在动态调整中实现金融与实业并驾齐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生共存、强周期产业与弱周期产业优势互补、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相互促进的局面,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