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宾马鸿逵是兄弟吗 “甘马”马鸿宾起义 国民党西北统治最终被瓦解
民国时期"三马"势力的大部分人物效忠于蒋介石政府,随着国共内战后国民党的失败,亡命异国,客死他乡。但时任国民党军队宁夏兵团副司令官的马鸿宾审时度势,率部起义,促进了西北解放进程,并在有生之年为国为民出力,贡献颇多。
马鸿宾,字子寅,回族,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马福禄长子。幼时居家读书习武,稍长即随叔马福祥于军中为将,步步升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西宁镇台衙门"戈什"(满语,勤务兵之意)头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西宁矿务队队官,负责保护金矿,为人和善,得"活佛长官"美称。民国元年(1912年),马福祥调任宁夏护军使,马鸿宾任护军使所属昭武巡防军炮兵营长。不久,以内蒙后套统领名义,率部协助绥远督统蔡成勋搜剿后套股匪,保护外国教堂和通往北京的水陆交通。
民国3年(1914年),后套活佛旺德尼玛在外蒙分裂势力的煽动下,占据后套,进行分裂祖国活动。马鸿宾参与计谋,与马福祥设计诱擒旺德尼玛。
民国4年(1915年),马福祥扩充军队,以马鸿宾为新军司令,下属步骑兵约7个营。民国6年(1917年)3月,甘肃静宁巫医吴六吉在陕北行医,被哥老会会首高士秀利用,改吴六吉名达尔六吉,冒称清室后裔,自封"皇帝",在宁夏、绥西一带活动。
马鸿宾率部在贺兰山北部击败高士秀,俘虏达尔六吉以下200余人,并将达尔六吉为首18人解送银川处决,因功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勋四位。民国10年(1921年),马鸿宾任宁夏镇守使兼新军司令,辖12个营,驻防银川一带。
民国16年(1927年)春,马鸿宾被冯玉祥委任为"甘边剿匪司令",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十四军,马任军长。民国19年(1930年)春,蒋、阎、冯中原战争爆发,冯玉祥遣马鸿宾回宁,出任宁夏省政府主席。
中原大争结束后,部队被改编为暂编第七师,马鸿宾任师长兼甘肃边防司令。不久,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民国20年(1931年)8月10日,马鸿宾任甘肃省政府主席。8月25日,发生震动一时的"雷马事变",马鸿宾被驻兰州冯玉祥残部吉鸿昌辖属旅长雷中天扣押,几乎丧命。
民国22年(1933年)冬,孙殿英以屯垦为名,率大军进攻宁夏,志在吞并西北。马鸿宾联合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抗拒,经过激战,击败孙部。
不久,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令马鸿宾的三十五师向陇东开拔,堵击红军。民国24年(1935)年夏,马鸿宾骑兵与红军交战多次,均系小规模战斗。同年秋,红二十五军徐海东部路过平凉,马鸿宾部设防堵截,派马吉庵团尾随,在白水镇附近被红军击溃。
次日,红军在泾川县王母宫山上,击溃二零八团,团长马开基被击毙。此后,另一支红军经过陇东,陕北根据地派兵接应。时马鸿宾部冶成章旅驻环县曲子镇,与红军交战,冶部大败,冶成章被俘。这一时期,马鸿宾部与红军的几次战斗,均以马部失败而告终。
抗战爆发初,马鸿宾担任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八十一军军长和第八战区副长官。民国27年(1938年)5月,临危受命,任绥西防守总司令,率所部八十一军主力三十五师人马,开赴五原县临河镇抗拒日伪大军,亲自布置对敌作战方案,大捷。
民国29年(1940年)夏,马鸿宾奉命退守伊可昭盟,担任黄河一线防务。民国34年(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授予马鸿宾"忠勤勋章"。民国36年(1947年),又授"云麾勋章"。
1949年,解放战争经过三大战役,大势已定,西北野战军挺进西北。8月26日,兰州解放。9月5日,西宁解放,人民解放军向宁夏开进。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马鸿宾审时度势,婉言拒绝马鸿逵要他夫妇一同乘飞机逃往重庆的"劝告",冲破阻力,于9月17日赴绥远向傅作义、邓宝珊求教,并请傅、邓向周恩来转告自己起义的想法。
9月19日,签订《和平解放宁夏协定》,率由其子马敦靖、马敦信分别任正、副军长的国民党陆军第八十一军宣布就地起义。
20日,马鸿宾致电彭德怀,请立即"派兵进驻宁夏,以安定人心",调集大卡车40余辆,迎接人民解放军入城。23日,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在宁夏银川举行入城仪式,成立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马鸿宾受任宁夏副主席。
1951年7月22日,为抗美援朝捐款1亿元(旧币,折合新币1万元)。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名为西北行政委员会,马鸿宾任副主席。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月2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马鸿宾被选为委员,同时,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马鸿宾为甘肃省第一副省长。1954年、1955年两次来临夏视察,指示地方重视水利、发展农业。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解放前后致力于民族团结,特别是甘肃回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内部团结,常以近百年甘肃历史上的民族事件为鉴戒,教育各族群众,反复说明共产党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大受人们称赞。
马鸿宾自小受叔父马福祥影响很大,常以"儒将"自诩,能突破狭隘的民族和宗教观念,既潜心于伊斯兰教先哲著作的研究,又广泛吸收孔孟之经典。马鸿宾所到之处主张"保境安民""以德服人",反对暴政,个人生活相对简朴,招待贵客饭菜也很随便,往往都是手抓羊肉加面片。社会上称其为"道学先生""谦谦君子"等。堂弟马鸿逵对其评价:"中国古书读的不少,国学基础深厚,为人处事志成通达,稳健持重,讲求圆通"。
1960年10月21日,马鸿宾因患胃癌,病殁于兰州,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