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驻京办张旻 新疆驻京办:大门敞开拥抱北京人(07 4 16)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米黄楼 绿屋顶  论渊源曾是哈密会馆 手抓饭 奶葡萄  民族风飘出三里河路 家住新疆驻京办北面赏竹阁小区内的刘女士每次带着女儿出门,总爱从驻

米黄楼 绿屋顶  论渊源曾是哈密会馆 手抓饭 奶葡萄  民族风飘出三里河路 家住新疆驻京办北面赏竹阁小区内的刘女士每次带着女儿出门,总爱从驻京办院内穿过。其实她完全可以从小区门口那条东西向的林阴道直接走到三里河路。但是,如果没有急事,她仍喜欢牵着女儿的小手慢悠悠地在大院内踱步。再熟悉不过的长形尖拱窗和米黄色墙面总也看不腻;时不时还能遇见头戴小花帽、穿着民族服装的漂亮姑娘和小伙子;院内种有很多她叫不上名字的树,满眼的绿意让空气也变得新鲜,整个院内都弥漫着独特的气息。

●驻京办建筑 米黄尖拱窗 绿瓦攒尖顶 主楼别具一格 在新疆驻京办大院内,最具民族风格的建筑莫过于建成于1957年的主楼1号楼。若从高处俯瞰,这座坐西朝东的建筑平面呈“L”形,深米黄色的三层小楼点缀着伊斯兰建筑特有的尖拱窗,墙面上饰以伊斯兰式纹饰,局部的四层则为铺着绿瓦的四角攒尖顶,上有栏杆式女儿墙和长形尖拱窗。

1号楼南面是一片小小的柿树林,冬日里虽是一树枯枝,却时不时有鸟儿从枝头掠过,停在主楼的四角攒尖顶上歇息。

鸟鸣声让院子越发显得寂静。在驻京办工作三年的清洁工杨师傅对这片柿树林印象尤深,每到秋天,清扫满地的落叶便成了他最为“没完没了”的工作。柿子熟时,黄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大院里的人不会把柿子打下,于是,柿子便成了鸟儿的美味大餐,柿子上满是被鸟儿啄过的洞眼儿。

●驻京办溯源 光绪年间就有哈密会馆 据新疆驻京办副主任阿不都克里木介绍,新疆驻京办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1879年)哈密王府在北京建造的哈密会馆。

其位置在宣武门内太平湖石驸马胡同,共前后两进院子。 哈密会馆建成后,主要供哈密王室成员赴京觐见时下榻,并接待新疆来京的王公贵族、商人等住宿。解放后,哈密会馆由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接管,解放初期曾起到过新疆办事处的作用。

但它面积太小,于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5年划拨专门用地,建成新疆驻京办事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简称新疆驻京办)位于三里河路7号,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为省级驻京办事机构建造的办公接待建筑,主楼1号楼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此后陆续建成办公住宅楼4栋,2005年建成新疆饭店。

在这个占地面积近47亩的院落内,无论是临街三扇带有伊斯兰建筑几何图案的拱形大门,三层绿色顶棚的米黄色小楼,还是在各大美食网络论坛上无人不知的特色美食,都打上了浓浓的民族风格烙印。

阿不都克里木表示,即便是在通讯方便快捷的今天,驻京办所发挥的作用仍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办理国家机关与新疆之间的政务联系、招商引资、文化宣传及政务接待等日常工作,驻京办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维护北京社会治安和稳定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劝返非正常上访,解决新疆籍人员来京遇到的商务纠纷、交通纠纷等。

●驻京办与北京 大盘鸡、哈密瓜 新疆美食吸引北京人 新疆驻京办不只是建筑风格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特色,连空气中也隐藏着新疆味儿。阿不都克里木说,50年来民族氛围和文化的积累,才能形成如今区别于其他城市建筑的性格和氛围。 走进新疆驻京办拱形大门,就能看见右手边成箱高高摞起的各种新疆特产水果,奶葡萄、苹果、哈密瓜、石榴、香梨,虽然都封箱装着,却封不住甜蜜水果的气息。路上停下来打招呼的新疆籍工作人员口中冒出的都是方言。当然,见到大眼睛、高鼻梁的漂亮姑娘和小伙子的几率也不少。如果正好是临近用餐时间,远在餐厅之外就能闻到烤羊肉串的香味。 新疆驻京办的餐厅是食客们在各个美食论坛上力荐的地方,大院内共有西域饭庄、伊斯兰饭庄、新疆饭店餐饮大厅三个特色餐厅。来这里吃饭的人,只恨自己肚子容量有限,不能将烤串、馕、大盘鸡、拉条子、自制酸奶、手抓饭、烤羊排等美食尽收腹中。

●驻京办印象 买买提艾力每天烤1000串羊肉 27岁的新疆小伙子买买提艾力在西域饭庄烤了三年羊肉串。在新疆老家时,他曾开了一家烤串儿的铺子,如今每天都要烤1000多串羊肉,他动作麻利地把羊肉串铺在烤架上,翻面、刷油、撒调料、装盘,一系列动作流畅而富有乐感。买买提艾力摇头晃脑的快乐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一件重复枯燥的工作。 烤串里有独家秘方     早上9点半,买买提艾力准时到达餐厅,和两个徒弟一起把羊肉切块,用他的秘方调料将羊肉腌渍入味,然后将肉块用铁扦穿好。虽说是“独家秘方”,他却毫无保留地细数每一种调味料:鸡蛋、洋葱、香油、胡椒粉、咸盐……一旁的同事忍不住笑:“你都告诉人家了,这还叫秘方吗?”买买提艾力这才掻掻脑袋,低下头嘀咕道:“我的调料就是多嘛,这才好吃呀!” 活动范围只在驻京办附近

下午2点到4点、晚上10点以后、每半个月半天的休假,是买买提艾力的非工作时间。即便是休息,大部分时间他也只是待在驻京办2号楼地下室的员工宿舍里。8个人一间的宿舍,他认为比较满意,回到宿舍,和室友聊聊天,看书、听歌。闷了就到大院外转转,活动范围从不超过甘家口、展览路、动物园一带。

在北京三年,买买提艾力最熟悉的地方就是驻京办大院附近的区域,节假日会和一大帮同事去天安门、故宫、长城、八大处游玩,或者去王府井逛街,在便宜的小店里买衣服。他几乎不单独出游,因为不认识路,又担心普通话不好和人交流不便。

在北京也算有了个家     以他的手艺和经验,买买提艾力也可以在北京的新疆餐馆内找一份厨师的活。不过他从未想过,要离开新疆驻京办的大院,这儿是他到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他可以吹着口哨摇头晃脑地烤串;可以见到亲切的面孔;可以和同事们毫无顾忌地说方言,不用为自己蹩脚的普通话脸红;可以吃到和家乡一样口味的奶子、烤包子和馕。

这儿就是他在北京的家。     除了餐厅的同事和室友,他几乎没有其他的朋友,也不想交别的朋友,这是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决定的,也因为和“外面的人”缺乏共同语言。

关于未来,买买提艾力没有太多的憧憬和想象,也许回家,也许留在北京,而现在,只要每天烤好吃的羊肉串,就足够了。

●北京人看驻京办 就算等我也愿意 肖灿,25岁,忠实食客

忘了提前预订位子,和朋友到新疆驻京办吃饭,就要等座儿。这里的餐馆总是这么火爆,只能在一旁干等着,看着别人愉快地饕餮,看着服务员托着一盘盘菜从我们眼前经过,感觉像有好多只爪子在胃里挠。不过就算是等,我也愿意。

强烈推荐大盘鸡和手抓饭,鸡肉入味,土豆面面的,筋道的面片蘸着鸡汤,香辣可口;手抓饭的配料是胡萝卜,当然不是简单的胡萝卜炒饭啦,上面盖着的羊腿肉香嫩无比,手抓饭油而不腻,香得让人百吃不厌啊。 在新疆饭店听过健康讲座 李大爷,75岁,朝阳庵小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