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昌日语 马克昌(南开中学毕业抗日烈士)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1年上杨家沟扶风小学,1927年进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1930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读电机工程专业,曾参

1921年上杨家沟扶风小学,1927年进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1930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读电机工程专业,曾参与和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中北洋大学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秋赴延安上陕北公学,结业后任训练科长。

1938年冬,率70多名陕公学员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武装工作,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区武装部动员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团级)等职。1942年5月,率参观团赴冀中参观返回途中,遭遇日寇扫荡部队,突围中不幸牺牲。

马克昌爱国激发抗日热情编辑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的平津学生抗日大示威他从小爱读书,性情温和,为人凝重,勤劳简朴,乐于助人,善从政治上关心别人。读南开中学时期就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宁肯贵一点,也要买国货,不买日货,宁肯拐弯路也不进日租界。

上大学后,学习刻苦用功,思想进步,除做功课外,还自己安装矿石收音机,收听新闻,关心国事。他坚持每天学习和阅读抗日宣传刊物,如邹韬奋创办的《大众生活》和《生活日报》等进步刊物,为他日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战领东三省后,又占领山海关、承德等地,进逼华北。蒋介石政府步步退让,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使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三省和热河合法化。1935年国民政府的“何梅协定”,又把华北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统治权完全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

亡国大祸迫在眉睫。克昌目睹日寇的疯狂侵略,激发了他的抗日救国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学生运动。在克昌的引导鼓励下,同宿舍的田庚锡同学也阅读进步刊物,跟随克昌外出散发传单,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马克昌在一二九运动中编辑

平津学生在南下途中.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的平津学生抗日大示威1935年12月9日,为了响应党中央“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号召,北平学生冲破国民政府禁令,举行了声势浩大、震惊中外的“一二九”抗日救国示威大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

天津各校纷纷响应,并在法商学院教授杨秀峰的策划下,举行了全市学生参加的“一二一八”游行示威,克昌积极参加了这次游行示威。为了把这次活动继续坚持和发展下去,平津学联商讨倡议,决定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沿途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克昌同志积极推动和参加了南下扩大宣传活动。由天津学生组成的第四团,于元月一日从天津出发,拟于在河北省固安县与北平学生汇合。在南下宣传过程中,因北洋校当局派人赴南京“聆训”事件,天津学生在固安会师后返回,克昌被推选为继续随北平学生南下的十名天津学生代表之一。

宣传团到达省会保定后,克昌与北平学生一起,被武装军警押送回北平。克昌等十名天津同学被北大同学接到北大三院住下后,受到北大学生自治会和同学们的欢迎,举行了座谈会。平津南下宣传团召开了各团代表会议,克昌等十名天津同学也同时参加,正式通过了成立“民先” 的保定倡议。

平津学生在南下途中1936年2月,北洋大学最早建立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克昌任副队长兼组织委员,之后任队长。从此,克昌成为北洋大学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不少同学在他的动员下参加了“民先”。

“民先”的主要活动是:出版进步刊物,(如《北洋学生》、《民众周报》等),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剧团、歌咏队、读书会等学生团体到附近农村宣传抗日。“民先”由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七 .

七 ”事变后的60余人。田庚锡同学就是克昌首先介绍加入“民先”的。正如田庚锡在后来《怀念革命的带路人》的纪念文章中所写:“最初引我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马克昌同志”。北洋大学“民先”的创立和发展,克昌确实起了卓越的作用,功不可没。

马克昌在纪念“五·卅”运动中编辑

1936年春,克昌积极参与北洋同学开展的驱逐反动院长李书田的斗争,受到学校当局的严重警告处分。1936年5月,他和同学们针对海河浮尸(修建日军工事的中国壮丁),纷纷上街做讲演,散传单,抗议日军暴行。政府当局派遣特务搜捕学生,天津一片白色恐怖。

天津学联为纪念五卅运动,防止反动军警破坏,提前举行在军事训练中了抗日游行示威,即“五二八 ” 游行示威。以克昌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北洋同学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游行示威后,克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克昌还担负着天津学联的组织联络工作,每天忙个不停,深夜回来,休息的时间很少,还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由于斗争的需要,北洋大学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克昌为六名成员之一。

马克昌抗日救亡宣传编辑

克昌在军事训练中1937年上半年,北洋同学参加当地驻军二十九军某团的军事训练。在训练中,克昌积极向部队官兵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并且在训练中成立了民先组织,任负责人。这次训练,使“民先”队员与部队官兵建立了共同的抗日感情。

七七事变后,这个团在保卫天津东局子机场的战斗中,抗击日军非常英勇。后来,他经常带领同学到该团对官兵进行抗日宣传教育。暑假期间,克昌还带领于奇、孙洞、任学敏等几位“民先”队员,在学校附近的柳滩兴办农村夜校,宣传抗日救亡道理,直至天津沦陷后才撤离。

马克昌奔赴延安编辑

毛主席在陕北公学作演讲毛主席在陕北公学作演讲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克昌作为流亡学生同学会代表,率部分同学赴南京、上海请愿,要求政府抗日。八一三 全面抗战开始后,克昌受党组织派遣,转赴延安,先入安吴堡战地青训班受训,后上陕北公学,进入前期学习。

克昌在陕公学习期间,多次聆听毛泽东的演讲,坚定了他的抗日意志,其渴求真理和钻研马列主义的精神,深为学校领导所敬佩。故结业后,他再三请求到前线参加抗战,仍被留校任教。由于他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积极,认真负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抗战需要”的教学原则,严格施教,不久被提为训练科科长,并兼任大队长。

马克昌血洒疆场编辑

冀南民兵在作战转移途中1938年,日军相继占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能组织和带领民众抗日的干部严重缺乏。冬天,身在陕北的克昌,一直没有回米脂看望家中亲人,毅然奉命率70多名陕公学员赶赴华北,被派往冀南,先任冀南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区武装部建立时调任动员科科长,1940年调任组织科科长(团级)。

五分区混乱时期,组织派他前往,参与整顿,很快五分区的工作就有了新进展。高王路大破击时,他不分昼夜,极少休息,坚持参与战斗策划和工作布置。在冀南期间,他经常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去基层开展民兵武装工作,组织民兵,训练民兵,带领民兵与日寇作战。他的足迹走遍了整个冀南地区。

冀南民兵在作战转移途中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确保华北的占领,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对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连续扫荡,抗战进入艰难困苦阶段,战争形势十分险恶。为了更好地开展冀南的群众武装工作,早日粉碎敌人的扫荡和进攻,1942年3月,克昌奉命任冀南军区武装部组织的冀中参观团团长,率团赴冀中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交流冀中民兵的敌后作战经验。

为避日寇扫荡,参观团遂提前南返,到达饶阳县境内时,适值5月11日的日寇大扫荡,不幸于野地被日寇包围,克昌在突围冲杀时中弹牺牲,时年二十九岁。一同牺牲的还有他的通讯员郭小福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