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导演张元:电影的本质是纪录片
张元的纪录片《金星小姐》放到网络上后引起的反响,契合金星这一话题人物,热烈程度出人意料。有心者会发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五六年时间,张元曾颇为密集地拍摄过一系列纪录片,放到现在,能契合新闻热点的至少有《金星小姐》、《疯狂英语》等。
1995年,张元拍摄的纪录片《广场》就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等上的一系列大奖。1999年,张元完成纪录长片《疯狂英语》,如今重新播映的话,想必也是不小话题。
细心观众发现,在《疯狂英语》中,张静初、顾长卫一起以"群众演员"身份出镜。张元介绍,"当时拍那个片子觉得好玩。一般来说,我是比较关注社会新闻的,但是我在接触李阳之前,从来就没听说过这个人。
有一天,李阳通过别人找到我,因为他看过我拍的崔健MTV,他觉得他在上课时也有摇滚的感觉。李阳说他的口号是热爱丢脸,用热爱丢脸的方式去大喊大叫,最快速、最大声地去操练,忘记自我,忘记别人。我觉得挺有意思,最后就拍了这部纪录片。
这部电影在日本一个电影院里放映了一年时间。"至于顾长卫等这个插曲,张元表示,当时张静初与顾长卫出现在他的纪录片中,也完全是他的安排,"因为当时他们正好有戏,我就特意安排他们来我的片子里客串一把。回过头再看这一段,更觉得纪录片真厉害,能这样彻底地记录历史。"
尘封九年,《金星小姐》曝光
1995年,28岁的金星即将成为中国大陆首位变性人。在变性前夜,金星接受了张元的采访,谈了选择变性的决心和愿望,以及美好的生活理想。手术的过程曲折而痛苦,张元全程跟踪,并最终在韩国制作完成了《金星小姐》,时长约30余分钟。
片中,金星对着镜头讲述了其在西藏的艳遇,在比利演出时遭遇陌生人提出性要求的经历。其间,纪录片穿插了金星手术前后的画面。张元表示,《金星小姐》是其1995年、1996年和2002年分三次拍摄完成的纪录片,当时,他在为《东宫西宫》选男主角时,曾考虑过阿兰的角色由金星来演。
但张元最后发现,"金星还是金星",结果就有了《金星小姐》这部纪录片,"虽然金星最后没能出演《东宫西宫》,但她在意识上也给了我很多建设性的帮助。
"对于金星、李阳等成为话题人物,相关纪录片被拿出来说事,张元表示,其实《金星小姐》当时只在韩国一个电影节播映过,几乎从未公开放映,这次拿出《金星小姐》放在网上播映,是张朝阳的想法,自己也觉得作品能别更多观众看到没什么不好,上线日期属于机缘巧合,与炒作无关。
张元感慨自己还是有预见性的,找到像金星、李阳、崔健一系列的有个性的代表人物,纪录片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说明大家关注纪录片,这没什么不好的。"
商业电影,也是在记录时代
此后,张元依然拍摄纪录片,完成了《收养》等的拍摄。外界在说,张元拍电影少了,拍纪录片更少了,但张元并不这么认为。而现在,张元也在拍着纪录片,拍摄电影《有种》的纪录片,就是他近期重点工作之一。
谈到这部纪录片《有种》,张元提起,近20年前,自己曾经拍过崔健、窦唯、臧天朔等人生活的《北京杂种》,《有种》算是"杂种"的续集,以80后的生活为背景,"前些年,许多外地人涌到了北京来。我们还称这样的一群人为‘北漂’,现在没有形容词来形容他们了,他们住在这儿,认为自己就是北京人。
这也是《有种》里的年轻人,他们比我们那一代人更有种气,他们不费劲就把这个城市变成了‘我的’。"
张元无数次地表达过,电影的本质是纪录片。张元表示,其实电影发明的瞬间,就承载着一个记录的作用,电影史中纪录片占有很大的分量,但在中国,因为一些原因,纪录片越来越少了,人们也渐渐把电影记录的本质淡忘了。
张元认为,纪录片与电影故事片没什么界限,都是影像与叙事方法的结合,也并不认同"真实"是纪录片最根本的原则,尽管这一看法受到了很多纪录片导演的"攻击","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不应有什么界限,也没必要把它们分得很清,因为你把摄像机往被拍摄对象前一放,再没表演经验的人,他的行动也会有表演的成分。
"对他来说,拍纪录片与拍故事片,并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今天我们拍所谓的商业电影,实际上也在记录这个时代。
姜文拍《让子弹飞》就是记录葛优、周润发和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状况。四五十岁的‘老人’一起演自己牛逼的状态。我觉得,今天中国还是很需要纪录片,纪录片对我来说很是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