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个人资料简介】马伟明院士:科研态度严苛至极令人敬畏(图)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马伟明(1960年4月6日出生),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

核心内容:马伟明(1960年4月6日出生),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镇江市扬中人。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海军少将、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及马伟明院士的同事、同行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眼中不同侧面的马伟明。这位对工作严谨到苛刻程度的科学家,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如同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战友与他并肩作战,奋勇向前。

@书房点兵:特别是这一张: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亲自为马伟明院士打伞,马伟明院士攻克了电磁弹射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掌握此项技术。司令很自然,院士也不怯场,有实力才有地位!国家之间也是!更是!

学校领导:“他的科研态度到严苛程度”海军少将、海工大校长郭立峰见证了马伟明从学生到老师,到今天成长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历程。他认为,马伟明个人的很多品格非常优秀,尤其是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态度,严谨求实堪称苛刻。

郭立峰谈到,为了做电机的型式实验,马伟明想尽办法,造了个大铁箱,把电机放进去,术语叫三防三震:防盐雾、防霉菌、防潮湿,震动、谐振、冲击。他做了个台子,来回不停地动,往里面喷盐雾,整个过程都要求得非常苛刻。这么多年,每个关键的实验,他都要全程参与设计,出了问题他都亲自想办法去处理,对技术要求非常严谨。

海军工程大学某学院院长夏立告诉记者,对于不能适应团队氛围的人,马伟明会请他离开。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博士,是马院士亲自要来的,到团队工作后,他对马院士“白加黑(白天加黑夜)”、“五加二(工作日加双休日)”的工作方式不适应,马院士直接让他请了辞。

同事和学生:“他如同巨大磁场,吸引我们并肩作战”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副教授李维波清楚的记得,5年里,马院士跟他发了两次脾气:第一次是说他敬业心不够,离他的要求太远。严厉地批评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把物理规律走通了,就像从一个被动空间走到一个自由空间。”

第二次是在试验时,对传感器作参数提取时发现误差较大,马院士就说:“你们做测量的,任何传感器都要校一遍,否则会耽误时间。”从那次起,他们做任何事情,都特别讲规范。

海军工程大学某部副部长张晓锋跟马院士一直是同学。“老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他搞科研到很痴迷的状态时在生活上会闹笑话,比如裤子穿错,帽子戴错等。”张晓锋笑着说。

海军工程大学副教授肖飞说,马院士在事业上、学术上,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还是天天加班,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

马氏团队核心成员刘德志教授,在记者采访时滔滔不绝:马伟明的故事可以讲几天几夜。马院士不仅在潜艇的电力集成研究方面代表了世界最前沿水平,对民用电力发展也做出了卓著贡献,直接为地方企业产生了效益。某电机厂过去每年从外国进口三四百台两兆瓦级的风电变流装置,每台单价200多万元,通过马伟明团队提供的技术,现在每台装置已降到了80万元左右。

马伟明的学生们自豪地说:“做他的学生,我们不仅有成就感,而且天天感受到马院士的言传身教。研究生、博士生答辩,甚至研究生的招生面试,他再忙也要参加。”

中国实业界:“他敢为中华写第一”

“敢为中华写第一”,是湘电集团董事长周建雄对马伟明的评价。

周建雄告诉记者,马院士就像一只领头雁,领着湘电等军工队伍群雁齐飞。他坚持贴近生产和实验现场,在湘电期间,他每天无不是在生产研制的一线度过,无论黑夜还是白昼,他带领同事有时为了弄准一个数据要反复做几十次实验,有的实验一做就是几十个小时,困了轮换着打个盹儿,饿了吃点方便食品。他的名言“用脑想、用心做、用力行”已成为湘电集团干部职工的座右铭。

哈尔滨电机厂副总工程师陈润年则表示,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以及各类型的技术人员接触和共事过,真正让他被触动、被感染、被调动,甚至心悦诚服无怨无悔追随的,只有马伟明院士。他对国家和项目的责任感、与时间赛跑的使命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