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鲁图片 陈小鲁:父亲和他的同辈人(组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小鲁,原题:《陈小鲁:父亲的故事》
父亲和他的同辈人
父亲曾讲过,在他小的时候,爷爷曾让父亲兄弟几人谈谈长大以后的志向。叔叔伯伯们有的要当县令,有的要做府尹。爷爷听了很高兴,让奶奶给他们一人煎一个荷包蛋。轮到父亲,他回答说:“我不想当官。”爷爷一听,脸沉了下来,说父亲没有出息。父亲却引了孔子的一句话作为回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以平天下。爷爷拍案叫好,让奶奶煎两个荷包蛋以资奖励。父亲投身革命后,身经百战,历经坎坷,最后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很为自己的奋斗生涯而自豪。但他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他曾说过:“毛主席、周总理高瞻远瞩,掌握全局,领导革命走向胜利。比起他们,我差得远。我有过动摇,当然只是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也犯过错误。但是,在总的方面,我是能够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他爽朗易处,谦虚自抑。因此,在同辈人中人缘很好。
父亲很好客,家里经常高朋满座,周总理、邓小平、李富春、李先念和几位老帅都来家里做过客。地方的同志来北京开会,父亲也照例要做东,请他们来家吃饭。不过开支太大了,母亲就要同父亲算算帐。一次超支太多,父亲一看帐单大吃一惊,赶快向母亲保证:一少请客,二少吃请,少欠帐,三多写稿子赚钱填窟窿。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探望邓妈妈,正好周总理从外面回来,看见我们,就说:“刚才还同主席谈到陈总在国外的访问呢!主席关心陈总的身体,我报告说陈总身体好,胃口好。主席却说:‘不见得吧?陈总胃口好就糟了,张茜同志听了一定不高兴。
这是机密,可别告诉张茜哟!’”我们听了,都笑起来。这些家庭琐事,主席、总理居然都知道啦!是呀,胃口好又怕发胖,是父亲最头痛的事。在饭桌上,母亲总是管着父亲: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吃。
管得多了,父亲就会抱怨说:“不要干涉内政嘛!”。家里“干涉内政”的趣事不少,父亲血压高,医生要求他戒烟,家里不买烟,掐断供应。父亲也表示要戒烟,可是参加外事活动,一看茶几上摆着烟,忍不住又抽起来,结果上了新闻纪录片,少不得听母亲的数落。
一次母亲发现父亲口袋里有一盒烟,一问原来是接见外宾时顺手牵羊拿的招待烟。母亲生气,对父亲说:“抽抽招待烟也就罢了,还要拿,堂堂的副总理、外交部长好意思占公家的便宜。
”没办法,家里只好再买烟,限量供应。不过父亲烟瘾不算大,过了一段时间真的戒了,全家人皆大欢喜。还有一次廖承志拿了个榴莲果到家里来,父亲叫母亲和我一起吃。我和母亲闻不惯那股味道,都不吃,只陪他们坐着。
廖公劝我们说:“这是最好吃的东西,华侨吃了都不想回家了,留连忘返么。”父亲说:“不要管他们,他们不吃,我们可以多吃。”他们食指大动,不一会儿一个大榴莲就吃光了。俩人意犹未尽,竟用手指把滴在桌子上的榴莲汁蘸着往嘴里抹。
母亲一下子跳起来冲他们喊:“看看你们这个样子!就像小孩子一样,脏死了,儿子就在跟前,还真好意思吮手指头。”他们俩人一边尴尬地笑着,一边加快速度蘸呀,抹呀,一会儿功夫桌子给“打扫”得干干净净。
父亲对刘少奇伯伯是十分称赞的。记得一九五八年毛主席退居二线,刘少奇伯伯担任了国家主席时,父亲问我们有什么想法。大哥回答:“感到有点儿突然。”父亲说:“这有什么突然呢?少奇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党的领袖,‘七大’以来就是党的副主席,主持中央工作多年了。毛主席还是党的主席嘛,他集中力量做理论工作,对党和人民是有好处的。”后来父亲还说过:“少奇同志党性很强,在他那个位置上,能主动做自我批评很不容易。”
对林彪,父亲似乎是有过微辞的。一九六四年十二月的一天,父亲和母亲叫我去看毛主席给林彪的信。毛主席手书了曹操的《龟虽寿》诗,勉励林彪养好身体。那时,全国都在学林彪提出的“三八作风”、“四个第一”,他正如日中天,炙手可热。林彪把主席的手书翻拍成和原件一样大的照片,分送政治局诸成员。看完了毛主席的手迹,父亲却对母亲漏了一句话:“只有他(指林彪)可以这样做,别人要是这样就是吹嘘自己。”显然,他对当时不正常的党内生活是有看法的。
最令我感慨难忘的是父亲和康生的关系。解放后,康生一直“不得志”,经常住院,据说精神也不太正常。父亲素来为人宽厚,认为他是个相识多年的老同志,虽然有错误,但不应过于冷落他。在他“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时候,父亲常去看望他。那时康生对父亲真是感激涕零。一次,他请父亲和郭沫若吃饭。康生把多年收藏的砚台统统端出来,满满摆了一客厅。他还详细地讲解什么是鱼眼,什么是水纹等,确实是博学之士。吃饭时,父亲、郭老和康生更是高谈阔论。我只记得他们先谈昭君出塞,好像是鼓动郭老写“翻案文章”。后来又谈诗词,我记下了最有趣的几首: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春梦暗随三日景, 晓寒瘦减一分花。(明,汤显祖《牡丹亭》)
偷来梨花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清,曹雪芹《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