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尔:期待与陈凯歌、李安、贾樟柯等导演合作
原标题:于佩尔:期待与陈凯歌、李安、贾樟柯等导演合作
掀起了广州文艺圈小旋风
12日晚,法国殿堂级女演员、戛纳-柏林-金球三料影后伊莎贝尔·于佩尔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了一场精彩而又特别的演出,朗诵法国作家杜拉斯的经典作品《情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里,没有中场休息,没有暖场和互动,舞台上只有简单的布景,被粉丝亲切称为“于阿姨”的于佩尔用她富于磁性的声音征服了现场所有观众。结束谢幕时,观众们集体起立鼓掌,掌声一浪高过一浪,于佩尔不得不离开了又回来,反反复复一共谢幕了五次。
而在当日上午,于阿姨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她很敬业地一一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于阿姨此次来到广州可谓刮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演出前一天粉丝们便早早守候在机场接机,结束后又来到剧院后门久久不愿离去,只为再次一睹女神风采。而12日晚大剧院里更是座无虚席,学生、白领都有,有记者感叹,“朋友圈的一半都来了”,也有人表示不服“实际上广州的半个文艺圈都来了”。
这次朗读,于佩尔选取了小说中法国少女与越南华裔少爷从相遇到相恋最后不得不分开,这段无望而深沉的爱情故事。演出一开场,于佩尔身着白裙,低头坐在藤椅里,陷入沉思。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于佩尔低沉迟缓的嗓音以及她身后昏黄的布景,把大家带到了炎热的西贡、湄公河,渡轮上戴着男式呢帽的法国少女也逐渐浮现在了眼前。
记者:朗读这样的表演形式在中国不太常见,对于演出您还做了哪些别的准备?
于佩尔:现场背景音乐采用了杜拉斯导演编剧的电影《印度之歌》的配乐,希望能带给观众一些感性的氛围。《情人》是杜拉斯晚年时创作的作品,她经过多年后终于鼓起勇气讲述自己的初恋情人,希望用我的声音将故事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
记者:在您看来,演出和电影会有哪些不同?
于佩尔:《情人》是杜拉斯富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内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小说中有些文字其实是不适合朗读的,我们会做一些改编来使它更口语化。实际上演出和电影确实会有不同,同样的演出不同的场次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我会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和当下自己的状态做出一些改变。
记者:您对《情人》是否进行了二次创作?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用声音演绎《情人》?
于佩尔:选择在中国朗诵《情人》,是我们整个团队讨论的结果。《情人》讲述的是法国少女和中国男人的故事,应该在中国能产生共鸣。我们请了法国专业的编剧对小说进行了改编,我曾经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饰演了杜拉斯的母亲,所以这次将主要内容集中在爱情故事上,对于主角的家庭以及和母亲、兄弟的关系很少提及。
来广州之前,于佩尔在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演的第一站。她说:“在上海的经历非常奇妙,非常棒,上海观众和媒体给予了热烈的迎接,也安排了各种访问。”
而12日的广州,从上午的访问到彩排,再到晚上一气呵成的表演,于阿姨的一天也是排得满满当当。已然64岁的她精力很好,也不认老,她热爱的事业,电影和演出会一直做下去。她吃惊于中国观众对于杜拉斯,还有法国文化的了解。唯一遗憾的是这次来广州的时间很短,没能了解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不过,幸运的是,还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中国文化。
记者:谈谈您对中国电影人的看法,期待与哪些人合作?
于佩尔:我也很关注中国的电影人,包括陈凯歌、李安、贾樟柯等,期待未来也要合作。
记者:您会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别的国家的文化?
于佩尔:在法国也能看到全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电影也是很好地了解各国文化的渠道。我更关注中国年轻一代的导演,通过他们拍的电影去了解中国当下的年轻人在做什么,因为这样能够更多地反映中国当下的现实。
记者:在中国有很多女孩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就会被称作“剩女”,在这里请您谈谈中法婚姻爱情观的不同?
于佩尔:oh!这个——我也没有太多很好的建议,有些人天生会结婚,有些人天生不会结婚,希望社会不要给年轻女孩子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