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少帅”袁家军】袁家好儿女 个个是人杰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要内容:袁家军,从昔日的航天少帅,到今天浙江省副省长,袁家军可谓一步一个惊雷,惊诧了多少人的目光,震撼了多少人的心,可是只要你了解了袁家军

主要内容:袁家军,从昔日的航天少帅,到今天浙江省副省长,袁家军可谓一步一个惊雷,惊诧了多少人的目光,震撼了多少人的心,可是只要你了解了袁家军其人,就不难知道:这一系列“鸿运高照”并不是命运的特别眷顾与恩宠,而是师出有名、种瓜得瓜。

袁家军远不是记者采访过的级别最高的人,但他却是能力最全面、情商最高、最具人格魅力的男人。他太容易让男女老少都喜欢上他。下面发一组N多年前,记者对他及家人的采访,你就可以了解这个传奇人物鲜为人知的许多故事,从而对他肃然起敬、刮目相看。袁家军,亲们尽可以期待,因为,哥并不只是传说。

神舟5号成功发射当天晚上,记者打电话给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在北京的父母,对他们进行了近100分钟的采访,了解了“少帅”不少鲜为人知的轶事和有关家人的情况。

精彩的一家人,袁家军是吉林省通化市人。他是神舟一号、二号、三号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神舟4号、5号飞船系统总指挥。今年3月,他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升任为院长。他的父母曾分别是通化师院中文系老师和通化一高中的英语老师。在本地一度小有名气。神舟5号发射当天晚上5点20分,记者播通了袁家军父母家的电话,并有幸听二老聊了近100分钟他们的儿女。当然,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还是老二袁家军。

袁家人情系神舟5号,记者问他们去没去现场看神舟5号发射,袁家军的母亲董淑梅说,神舟1号到4号发射时她和老伴袁承维都被接到唐家岭的中国航天城去通过大屏幕观看飞船发射,这一次因为袁老先生有课,她又有血压高的毛病,一激动就爱犯病,所以就没去。可董女士说她在家里始终守着电视来着。

记者问袁家军家为何没人接听电话,是不是袁家军的夫人刘女士也去了酒泉现场看神舟5号发射去了,她说是的,因为她身体不太好,孙子这两天在他二姨。董女士告诉记者,袁家军很忙,可每月总会抽出点时间来回家陪老人吃顿饭。

有时吃妈妈包的饺子,有时袁家军干脆带老人去饭店吃一顿。袁家军很孝顺,他知道妈妈身体不好,常打电话回家问安,他的母亲说,他的问安电话几乎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打的。袁氏夫妇说:他们理解儿子,因为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骑在父亲肩头看卫星,袁承维先生在电话中说起儿子袁家军充满了爱怜和欣慰。他说儿子小时候就对浩翰的宇宙 和一些天文现象充满好奇。他记得那是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当时只有8岁的袁家军拉着爸爸的手,非要出去看卫星。

站在夜空下他问爸爸,哪一颗是人造卫星,那时天文知识有限的袁承维说“动的那一颗可能就是吧”。儿子说:爸爸,我看不见啊!爸爸说:来,你骑在爸爸的肩上就看到了。说着真的把儿子高高举起坐在自己肩头上。儿子说:爸爸,我看到了,那一颗在动,就是那颗吧?

袁承维先生告诉记者,那时他儿子看到的未必就是那颗人造卫星。就是那个坐在父亲肩头看卫星的小男孩儿又过了三十年后,成为公认的航天少帅和载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进而成为中国载人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和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是他带领一班人在一片农田上建起了航天城——唐家岭指挥中心“中国航天城”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的。袁家军就是航天城的第一任领导。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之后,袁家军曾两度作为航天界的代表出席国际宇航员大会。他流利的英语,丰富的思想和良好的风度仪表都给世界宇航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11月,袁家军更荣幸地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副主席。

“死”过多次的“少帅”,董女士告诉记者,袁家军是在辽源出生的。9个月时,才到了通化。袁家军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全国正闹饥荒,母亲说他是先天营养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她又没有奶水,袁家军生下来便闹病,哮喘型肺炎很厉害。董女士说,儿子好几次都“死”过去了,他命大,又一次次被抢救过来。直到六七岁以后,哥哥开始带他锻炼身体,他的体质才渐渐好起来。

后来,袁家军成为运动健将,他爱好许多体育活动,还是一个很好的歌手——许多听过袁家军唱歌的人都说,你不做专业歌手可惜了。正如他大学里的辅导员老师所说:袁家军当了航天界领导,中国歌坛上也就少了一个优秀的歌手。袁家军可谓多才多艺,他在少年时,就曾被少年宫的老师看中想让他学京剧,可妈妈不让;后又被一个体育教练看中,想培养他学射击,妈妈仍然不同意。这样袁家军才得以成为今天的航天精英。

儿女个个是人杰,袁承维夫妇说,他们共生有3个儿女——袁家军身上有一个哥哥,身下有一个妹妹,都很优秀。哥哥袁家冬是南京大学毕业的,后又去日本读了博士。现在东北师大教书。马上就晋正高职称了。女儿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后到外经贸部工作。在去澳大利亚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现就职于中信银行。

儿女是优秀的,可更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还是二儿子袁家军。袁承维说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应当感谢党干部年轻化的政策和那些培养他的老师——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岗位,那些老师们就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过来的。

他说儿子年纪轻轻,之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干能够服人,靠的一是能力,二是实干,三是人格。建航天城时,他才33岁。许多手下比他年龄大,他对老同志非常尊重,又善于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有人给他统计,在航天城两年的之内,他曾开了300多次大大小小的协调会。渐渐地,大家已习惯于在这个年轻的“少帅”手下做事了。